卵石动物造型
教学目标
1.认识有趣的卵石动物造型,学习鹅卵石动物造型的多种表现手法。
2.根据鹅卵石的不同形状,学习运用毛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创作可爱的鹅卵石动物形象。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设计本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描绘、拼摆、组合等多种手法进行鹅卵石动物造型设计。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并表达自己的创意。
在本课的教科书上,展示了学生研究、评价作品的图片和10余件各种鹅卵石动物作品。有以动物头部形式表现的,也有以动物卷曲动态形式表现的,还有的是几块鹅卵石拼摆组合的,结合鹅卵石与动物的特征,以及我校学生能力,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根据鹅卵石的形状进行合理的想象,并运用颜料、毛笔等工具创作可爱的鹅卵石动物形象。
难点:
借用外形、动态变化、局部表现等艺术表现手法的学习运用;鹅卵石动物形象饱满生动。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影子游戏
1、你喜欢小动物吗?让我们来做个“影子” 游戏:教师展示几种动物的影子,请学生来找一找,这个影子里藏着谁呢,你是从哪些特征上看出来的?
2、展示几枚鹅卵石动物影子,小动物们将手脚耳朵尾巴藏起来了,你还猜得出是谁吗?
小结;一颗小小的石子经过几千几万年流水的冲刷而形成的,形状千姿百态的鹅卵石,给人们带来许多联想。今天让我们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一群鹅卵石小动物吧!
展示出鹅卵石,展示出卵石动物,揭示课题:《卵石动物造型》
设计意图:在影子游戏中,感受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为展开对卵石形状的联想做好铺垫。
活动2【活动】探研新知
1、初步感受:你觉得手中的鹅卵石像哪个动物的外形呢?将手中的鹅卵石转个角度看一看,在桌上摆一摆,又会给你带来哪些联想。
学生小组交流,并班级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在学生观察拼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想像力。
2、深入探索:让我们一同去认识一下这些可爱的鹅卵石动物吧,去探索一下这些动物是用什么办法舒服地藏到鹅卵石里去的!
(1)展示一枚卵石与几个小动物,请学生交流,你觉得哪位小动物藏进去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交流。
小兔子藏了进去,那小兔子的耳朵怎么办?(认识借用外形的设计绘制方法)
小结:借用卵石的外形,用简洁概括的线条,创作出形态可爱的小兔。(板书:借用外形)
(2)小朋友们真棒,请你再帮小乌龟想想办法吧。小乌龟给自己找了一枚鹅卵石,它的小脑袋和它的手脚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
小结:改变小乌龟的动作(板书:动态变化)
(3)狮子大王来了,它又该怎么做呢?
学生交流。
看一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选择动物的局部,如头部,很多小动物的头是圆形的,我们可以选择头部来创作一枚可爱的鹅卵石动物。(板书:局部表现)
(4)展示更多鹅卵石动物作品:
这些鹅卵石都表现了哪些可爱的动物?
哪个设计最巧妙?
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创作的?(借用外形、动态变化、局部表现)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教学法,逐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鹅卵石动物设计制作方法:借用卵石外形,动物动态变化,局部表现。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宽设计思路,提高学生鹅卵石动物造型创作与表现的能力。
活动3【活动】教师演示
1、老师也想来画一枚美丽可爱的鹅卵石动物了,我有几枚形态不一的鹅卵石,你来帮我想一想,画哪个动物合适呢?学生交流。
2、怎么画呢?学生说,老师画:
要点:
1)借用鹅卵石的外形,用简洁的线条构画出动物形态,动物形态饱满生动;
2)用厚颜料平涂上色;
3)换色时笔要洗净,笔上的水要吸干;
4)使用鲜艳、明快的色彩。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创作绘制方法、步骤,了解绘制作过程中的要点与难点,提升学生绘制表现能力。
活动4【练习】艺术实践
1、想一想你手中的鹅卵石可以给哪位小动物呢,小组内交流一下。
请学生来说一说小组内交流的结果,共同探讨卵石动物设计的方法与技巧。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2、让我们一起动手创作一枚可爱的鹅卵石动物吧。
步骤:
(1)学生自选一枚鹅卵石,根据卵石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动物造型。
(2)构画
(3)上色
(要点如上)
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5【活动】展示评价
将学生作品放入展示区:
谁的小动物今天最亮丽。
谁的鹅卵石动物作品设计的最巧妙。
谁的作品在构图上有待改进。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互评的方法,培养学生评述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励每一位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发挥积极主动的意识和精神。
活动6【活动】课外延伸
展开想象的翅膀,一块平凡普通的鹅卵石也能成为精美的艺术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人们还用鹅卵石创作出了哪些有趣的作品。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设计与应用结合的思想,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扩大信息量,增强学生艺术与生活相关的思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