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观察综合复习卷
一、选择题(共20题,40分)
1.下列实例中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是
A. 开凿隧道时,采用的“激光准直”技术
B. 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
C. 通过硬纸板上的小孔处看时,眼睛离小孔越近,看到的范围越大
D. 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传播
2下列现象与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 黑板反光 B. 水中倒影
C. 树下光斑 D. 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
3.年月日晚,在我国部分地区能观测到罕见的“月掩火星”天象,月亮遮掩火星发生的原理与月亮遮掩太阳日全食相似,下列光现象中与“月掩火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 ①墙上影子 B. ②海市蜃楼 C. ③铅笔弯折 D. ④杯弓蛇影
4.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B. 如果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则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近
C. 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 镜面反射遵从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5.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 图乙中,小孔成像活动中,所成的像为实像
C. 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
6.课间常见到同学在校园漫步散心。当你从拱形石桥的一端走向另一端时,你在水中所成像的大小将( )
A. 不断变大 B. 先变小,后变大 C. 不发生变化 D. 先变大,后变小
7.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正确的用眼姿势,会导致近视,不当用耳会导致听力受损,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看书一小时左右需远眺 B. 在昏暗或强光下看书
C. 游泳后及时清理耳中积水 D. 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
8.温州市政府决定,在瓯江过江通道南岸建设空中隧道,利用全封闭屏障隔音,避免给与工程毗邻的居民小区造成噪声污染。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红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当她把蜡烛移到距透镜10cm处时,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10.用手捂住右眼,用左眼看光亮的地方,过几分钟后,捂住右眼的手放下,此时两眼的瞳孔是( )
A. 两眼的瞳孔都放大 B. 左眼的瞳孔大,右眼的瞳孔小
C. 两眼的瞳孔都缩小 D. 左眼的瞳孔小,右眼的瞳孔大
11.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A. B.C. D.
A. 日食现象能证明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我们看到桃花是红色的,是因为桃花吸收了红光,反射了其他颜色的光
C. 汽车喷哑光漆,可以减少平面镜反射
D. 透过窗户上的雨滴看远处飞过的飞机,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全部颠倒的缩小的实像
12.下列仪器中不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是( )
A. 平面镜 B. 照相机 C. 投影仪 D. 放大镜
13.踏青游玩,游客喜欢用“自拍神器”给自己拍照,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是为了( )
A. 在手机里成虚像 B. 在手机里成放大的图像 C. 增大物距 D. 增加像的清晰度
14.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5.有一个圆柱体MN,放在凸透镜前某位置(如图一所示),它所成像M′N′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二中的( )
A. B. C. D.
16.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17.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18.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a端在2倍焦距之外,b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如图所示,那么木棒在光屏上的像是( )
A.a端变细,b端变细 B.a端变粗,b端变粗
C.a端变细,b端变 D.a端变粗,b端变细
19.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 大镜与花朵之间
D.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 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20.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厘米
B. 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 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 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 (共7题,30分)
21.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__,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用其中一种光照射钞票,可以使钞票的荧光物质发光,这种光叫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2.把一支铅笔斜插入装水的杯中,铅笔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如图(甲)所示,这是光的____现象;把一支铅笔紧贴在装满水的玻璃瓶的一侧,如图(乙)所示,透过玻璃瓶看到的那支笔是_______。(选填“放大的虚像”、“缩小的实像”、“等大的实像”)
甲 乙
23.如图所示,表示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应是 透镜,乙透镜应是 透镜。(两空选填“凹”或“凸”)
24. 小明发现:水滴可使平行光发生如图(1)(2)所示的变化,且水滴变凸,其焦距 (变小/不变/变大).
把写有“爱物理”字样的纸条先后放在左右两水滴下方的桌面上,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像如图(3)、(4)所示,这种放大功能类似于 (放大镜/投影仪),且水滴变凸,其放大功能 (变小/不变/变大)。
列文虎克当年也有类似发现,他制作玻璃球以观察青蛙卵。用高温火焰加热玻璃棒的一端使其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5)所示,由此可知玻璃是 (晶体/非晶体);用镊子将液态玻璃球取下并使其自然冷却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固态玻璃球;透过玻璃球观察直径为1.0mm的青蛙卵,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如图(7)所示,该青蛙卵像的直径为 cm,此时该玻璃球的放大倍数为 倍。
25. 在“走进西藏”活动中,小明对藏民用面积很大的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烧水(如图甲)很好奇。于是他用不锈钢汤勺的内表面当作凹面镜,将平行光正对“凹面镜”照射,光路如图乙。
(1)使用太阳灶烧水时,水壶应放在图乙中的 b (选填“a”、“b”或“c”)点。
(2)小明还观察到收集微弱电视信号的“卫星锅”(如图丙)也有类似结构。你认为“卫星锅”凹形锅面应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 反射 (选填“反射”或“吸收”)性能的材料。
26. 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 0 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m。
27.如图所示,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f=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后,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30分)
28.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___________。
29.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
(1)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___(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30.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_______。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_______。
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
31.实验室有两个透镜,一个是凸透镜,一个是凹透镜.要区别哪一个是凸透镜,哪一个是凹透镜,不准用手摸镜子,也不能使用专门仪器,请你想一个方法区别这两个透镜.26.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①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③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光屏得到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清晰的实像.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 B 5. D 6. C 7. B 8. B 9. B 10. D 11. B 12. A
13.C 14.B 15. A 16.A 17.B 18.C 19.D 20. D
二.填空题
21.色散 紫外线
22. 折射 放大的虚像
23. 凹;凸
24. 变小;放大镜;变大;非晶体;凝固;1.00;10。
25. (1)b;(2)反射。
26. 0.6 0.2
27. 右;倒立
三.实验探究题
28. (1). 被弹开 (2). 用小锤敲击鼓面时,会看到鼓面上的纸屑跳动
29. 不需要 对称 不能 B
30. 40° 不能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20°
31.①上;在同一直线上;②;③左;缩小.上同一条直线上左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