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运动和力实验题专项练习(山东地区专用)2021-2022学年下学期山东省各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章 运动和力实验题专项练习(山东地区专用)2021-2022学年下学期山东省各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Word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5 14:3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章 运动和力实验题专项练习
1.(2021·山东聊城·八年级期中)小港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每次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每次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__相同;
(2)由图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_______;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测∶ 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小车将做__________;
(3)伽利略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___________而概括出来的。
2.(2021·山东枣庄·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用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小车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1)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应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____高度自由下滑。
(2)小车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时受到___________个力的作用。
(3)通过实验观察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___________;由此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做 ___________运动。
3.(2021·山东临沂·八年级期中)小明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滑下,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______相同;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______(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说明运动的物体______力来维持(选填“需要”、“不需要”);
(4)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______。
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
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
4.(2021·山东德州·八年级期中)小欣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到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小车运动状态受到的影响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______。
5.(2021·山东菏泽·八年级期中)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观察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用旗子标记小车静止时所处的位置。请回答下面问题:
(1)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开始滑下,则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并最终停下来,这是因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阻力,这表明力可以_______物体的运动状态;(选填“维持”或“改变”)
(3)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的阻力就越小,运动的时间就越长,通过的路程也越长;如果小车运动过程中不受阻力,则小车运动的速度会______。(选填“减小”或“不变”)
6.(2021·山东潍坊·八年级期中)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小明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两边所受的拉力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3)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到小车转动,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
(4)小明在完成“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7.(2021·山东德州·八年级期中)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
(1)老师指出乙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车的重力更小
C.容易保持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平衡D.物体更容易被扭转
(2)乙组同学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在左绳端的吊盘中放入适量砝码m1,左绳对小车拉力F1等于砝码m1受到的重力(忽略滑轮摩擦及绳子和吊盘重力);通过调整改变右盘中砝码m2,来改变右绳对小车的拉力F2,直到小车______。然后,改变左盘中砝码多少,仿照上述步骤多次实验,发现只有当F1______F2时(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才能够保持平衡。
(3)完成上述探究后,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发现小车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实验中这个步骤说明:物体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______。
8.(2021·山东枣庄·八年级期中)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实验中,必须水平拉着木块做______运动,目的是使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由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______;
(3)由______两次实验可得: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在甲实验中,当木块的运动速度变大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明在图甲实验中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的错误结论,其原因是______。
9.(2021·山东聊城·八年级期中)小名同学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有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除了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外,还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做了5次实验,(第 4次、第5次的图未画出)。
(1)在测量摩擦力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还应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_________上。实验时应该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接触面种类 木板 毛巾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压力 木块 木块+砝码 木块 木块 木块
接触面 平放 平放 平放 侧放 竖放
测力计示数/N 1.2 1.8 3.2 3.2 3.2
(2)通过_________对比,可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3)通过甲、丙对比,可探究接触面的_________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4)通过3、4、5 对比,可探究接触面面积的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_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
10.(2021·山东德州·八年级期中)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
(1)此实验是根据____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2N,他的操作是_______的(选填“错误”或“正确”);
(3)小明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掉一部分后,继续图甲的操作,测得摩擦力减小,由此得出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木块各表面粗糙程度不同);
(4)某次实验中拉动木块由静止到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 F 随时间 t的变化图像如图丁所示,其中0~3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3~6s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分析图像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_______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1.8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始终静止 B.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老师提醒他可以换用拉动木板的方式 试试,请问若拉动木板来测量滑动摩擦力是否需要匀速拉动_____(选填“需 要”或“不需要”)。
11.(2021·山东潍坊·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小明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块木块、一个砝码、一块长木板和一条毛巾。
(1)如图甲所示将木块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_____知识,使得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时甲图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N。
(2)观察三个实验,分析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
(3)观察三个实验,分析比较乙图和丙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下列各种现象中,利用了该实验结论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
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
(4)在实验中,当拉着木块运动的速度变大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2021·山东枣庄·八年级期中)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同学将图甲实验装置改进为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面向右运动。
(1)写出装置改进以后的好处。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水平向右拉动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根据___________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___N。
(3)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得出这一结论正确吗?为什么?__________。
13.(2021·山东·石莱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物理课上,同学们提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面积等有关。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序号 压力F压/N 接触面 接触面面积S/cm2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1 2 木板面 0.4 0.8
2 2 毛巾面 0.4 1.0
3 4 木板面 0.4 1.6
4 4 木板面 0.2 1.6
(1)实验过程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运动,目的是使滑动摩擦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有关:比较1、3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系,应选择______(填序号)实验;分析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面积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4)另一小组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实验效果更好。你认为图2实验装置优点是______。
(5)下列常见现象属于减小摩擦的是______。
A.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B.磁悬浮列车C.旅游鞋底部有花纹D.演奏二胡时在琴弦上抹松香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速度 越远 匀速直线运动 不需要 推理
【解析】
(1)[1]根据控制变量法思想,每次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2][3]由图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减速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也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3)[4]伽利略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需要力的作用。
(4)[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不能由实验直接得出。
2. 同一 3 远 匀速直线
【解析】
(1)[1]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应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2)[2]小车在运动时,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所以受3个力的作用。
(3)[3][4]通过实验观察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远;由此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 速度 远 慢 匀速直线 不需要 C
【解析】
(1)[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
(2)[2][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滑行的距离越远。
(3)[4][5]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4)[6]实际中不存在物体不受力的情况,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验证,但是个正确的定律。
故选C。
4. 同一 相同 小 匀速直线
【解析】
(1)[1][2]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同。
(2)[3]从毛巾到棉布再到木板,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变小,小车受到的阻力变小,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小车运动状态受到的影响越小。
(3)[4]由(2)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5. 相同 改变 不变
【解析】
(1)[1]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满足控制变量的要求。
(2)[2]小车到达水平面后,小车由于惯性还会续向前运动,不能立即停止,小车最终在水平面上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3]小车在水平面上滑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的阻力就越小,运动的时间就越长,通过的路程也越长;如果小车运动过程中不受阻力,则小车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速度不变,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
6. 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相等 为了探究平衡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运动状态
【解析】
(1)[1]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2]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两边拉力均等于砝码重力,故拉力相等。
(3)[3]保持两盘砝码质量相等(即让两边的拉力相等),把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观察到小车发生转动,可探究平衡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4)[4]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小车受力不再平衡,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 A 保持静止 等于 不平衡 在同一直线上
【解析】
(1)[1]乙同学将木块换为小车,可减小与桌面的摩擦,使摩擦力的影响减小,故选A。
(2)[2]当小车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小车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匀速直线运动肉眼无法精准判断,则实验中应改变拉力,直到小车静止为止。
[3]经过多次实验可得,只有当左绳拉力F1等于右绳拉力F2时,小车才能够保持平衡。
(3)[4][5]如图松手后两力不在同一直线,小车不平衡,可说明:物体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8. 匀速直线 等于 大 甲、丙 不变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解析】
(1)[1][2]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3]图甲和图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弹簧秤读数不同,可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等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4]要得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这个结论,必须控制压力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图可知,甲、丙实验符合要求。
(4)[5]当木板的运动速度变大时,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滑动摩擦力大小也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
(5)[6]将图甲中的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这一过程中,接触面积改变的同时,压力也发生了改变,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9. 零刻度线 等于 甲、乙或者(1,2) 粗糙程度 无
【解析】
(1)[1]在测量摩擦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在水平方向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刻度线。
[2]实验时应该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二力平衡知道,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3]由序号为1、2的实验知道,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压力越大,测力计示数越大,即滑动摩擦力越大,故可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3)[4]通过甲、丙对比知道,接触面积大小、压力大小相同,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且接触面越粗糙,测力计示数越大,即滑动摩擦力越大,故可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5]通过序号为 3、4、5 的实验的对比知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积大小不同,而测力计示数相同,说明可以探究接触面面积的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无影响。
10. 二力平衡 变大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一定 将截开的两木块叠放在一起继续图甲的操作 2 C 不需要
【解析】
(1)[1]此实验是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的,因为木块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大小相等。
(2)[2]木块静止时,水平方向上两个力: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其大小相等,拉力逐渐增大,摩擦力也变大。
[3]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为2N时,木块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的拉力和摩擦力不是一对平衡力,其大小不等,应让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才能直接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直接测量出摩擦力的大小,所以他的操作是错误的。
(3)[4]小明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有无关系,但小明截掉一部分木块时,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大小,同时也改变了压力的大小,而在探究中除了要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外,还应控制压力大小相等。
[5]为了控制压力大小不变,将截开的两木块叠放在一起继续图甲中的操作,这样既改变了接触面积,又控制压力大小一定。
(4)[6]结合题意及图象知,要使木块从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2.0N的拉力。
[7]由图像知,开始静止时,用1.8N的拉力,不能将木块拉动,而木块匀速运动时,拉力为1.8N,所以拉力为1.8N时,木块可能处于静止也有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C选项正确。
(5)[8]如图所示,拉动木板时,不需要匀速拉动,因为无论木板是否匀速运动,木块相对地面都是静止的,它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两个力: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11. 二力平衡 4.2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受到压力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A 不变
【解析】
(1)[1][2]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与摩擦力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大小相等,即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测力计分度值0.2N,示数为4.2N。
(2)[3]分析比较甲、乙两次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乙中压力大,测力计示数大,滑动摩擦力大,故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3)[4]A.汽车在结冰的路面行驶时,在车轮上缠绕铁链,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5]在实验中,当拉着木块运动的速度变大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12. 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或由于测力计静止便于读数等) 二力平衡 2.8 不正确;没有控制压力相等
【解析】
(1)[1]实验中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难于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对静止的弹簧测力计读数比较容易。
(2)[2][3]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匀速滑动,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1N,此时示数为2.8N,故滑动摩擦力为2.8N;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因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方向水平向左,故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右。
(3)[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他们应控制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积大小;实验中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是错误的,因为接触面积减小一半的同时压力也减小一半,存在两个变量。
13. 匀速直线 等于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4 无关 实验时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B
【解析】
(1)[1][2]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3][4]比较1、2两次实验可知,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相同,滑动摩擦力不同,故1、2两次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有关;比较1、3两次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物体间的压力不同,且3的压力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滑动摩擦力大,故可以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5][6]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面积的关系,需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的大小,实验3、4符合题意由3、4知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大小不同,滑动摩擦力相同,故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面积无关。
(4)[7]由图2所示实验可知,拉动木板时物块保持不动,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的拉力,实验时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所以实验2效果更好。
(5)[8]A.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是通过增大接触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错误, 不符合题意;
B.磁悬浮列车是让两接触面分离来减小摩擦力,故B正确,符合题意;
C.旅游鞋底部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演奏二胡时在琴弦上抹松香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它与琴弦的摩擦,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