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25 21:1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滑轮及其运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3.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滑轮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
2.通过“合作使用滑轮提升钩码”等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精神、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和工作特点。
难点:1.学生自主探究动滑轮的使用方法。
2.理解动滑轮的实质及工作特点。
三、教具
1. 演示实验器材:单滑轮2个,铁架台1个,自制简易刻度板1个,绳子2根,大钩码1个,小钩码若干个,弹簧测力计1个,红色记号笔1支。
2. 学生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简易刻度板1个,绳子2根,大钩码1只,小钩码若干个,单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1个,红色记号笔1支。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引入
教师叙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生产中使用简单机械可以带来方便。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板书课题 )。
(二)新课讲授
1.滑轮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 讲述:
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请你观察桌上摆放的滑轮,说出它的结构特点, 想一想滑轮的这些结构在提升重物时有什么功能吗?
[学生活动] 观察滑轮的结构特点。
(板书——滑轮: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小轮。)
[教师活动] 举例:
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教师讲述:下面我们用钩码代替货物,利用细线、滑轮在铁架台上分别模拟甲、乙工人提起重物。
[学生活动] ①(小组合作)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体验实验、观察比较)
②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交流滑轮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 ①用PPT再现滑轮的使用
②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情况,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
[师生互动]总结:
(板书)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2.探究滑轮的使用特点
[教师活动]
①叙述:工地上来了工人丙,他没有使用滑轮,而是直接用绳子将货物提上来。
②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认为提升重物时使用滑轮与不使用滑轮相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活动]思考并猜想。
[教师活动]
①引导学生经历“滑轮的使用特点“这一个实验探究的一系列过程。
(在实验前对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演示。)
②巡堂指导,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纠正。并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体验、主动参与实验、认真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过程,并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从而验证猜想。
[师生互动] 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板书) 定滑轮的使用特点: 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师活动]
①物理建模,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
设问:使用滑轮,有省力、不省力等等情况,使用杠杆,也有省力、不省力等类似情况,能不能将滑轮看成杠杆呢?
(引导学生观察定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运动情况)
②利用PPT动画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并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师生互动] 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板书)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的省力的杠杆。
[教师活动] 问题:
从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来看,使用动滑轮的拉力应该是不使用动滑轮时拉力的一半,但实验的结果似乎并非如此,只是将近物体重力的一半。你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活动] 讨论并回答
[师生互动] 总结:
①动滑轮本身也有重力,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所用拉力是滑轮与物体总重的一半。
②使用动滑轮省力一半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教师活动]
使用动滑轮省了力,你认为付出了什么代价 能不能用实验证明?需要比较哪些物理量?
[学生活动] 实验:
利用简易刻度板测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上升的距离s。
[师生互动] 得出结论:
绳子自由上升的距离s是钩码上升的距离h的两倍。
4.滑轮的应用
(1)请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滑轮的应用。( PPT图片,升旗竿顶端有定滑轮;起重机上有动滑轮等等)
(2)教师叙述:古今中外,滑轮都被广泛使用。(用PPT图片展示)
(三)课堂反馈练习
如下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均为6N,滑轮重均为2N
,则甲图表示______滑轮,乙图表示_______滑轮,(选填“定”或“动”)。若A、B两物体均匀速上升5cm,则FA=_______N,
FB=______N。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A=_____cm,sB=______cm。(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四)本节知识延伸
教师讲述: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起来方便;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许多情况下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那么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想改变用力的方向,该怎么办呢?——滑轮组 (引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
思考: 怎样组装既省力又方便的滑轮组呢?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一、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叫滑轮。
二、定滑轮:使用时轴不随物体移动。
1.工作特点: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工作原理:实质是等臂杠杆。
三、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移动。
1.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一倍距离。(s绳=2h)
2.工作原理: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的省力杠杆。
(注: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七)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