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迷娘(之一) 致大海
本节课教学要点
在品读与意象初步解读中,体会诗歌意蕴美
情境导入
从《诗经》到屈子,从汉乐府到魏晋,从唐朝诗坛的百花争艳到宋朝词风的豪放、浪漫,这悠悠千载,我们循声而来。但是今天,我们却要领略另外一个不一样的诗歌国度,那又会展开一场怎样的对话呢?就让我们走入文本,用心触碰。
文本研习
文本研习
激情诵读,注意把握节奏,以小组为单位举办诗歌朗诵会,以充分感受几首诗具有不同的韵律美,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学习活动一:体味韵律
朗诵会实施方案:
⑴全班按照小组抽签的方式确定朗诵的诗歌。
⑵根据诗作选配音乐,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⑶分组展示,并根据“诗歌朗诵评价表”,评选出优胜小组。
学习活动一:体味韵律
诗歌朗诵评价表
学习活动一:体味韵律
评价要素 1级 2级 3级 第()小组得分
情感 跟原诗表达情感有偏差,2分 根原诗表达情感基本一致4分 跟原诗情感表达高度一致6分
创意 创编内容跟原诗意境、情境有1—2处吻合,2分 创编内容跟原诗意境、情境大部分比较吻合,4分 创编内容跟原诗意境、情境高度吻合,6分
表现 不能脱稿或脱稿不熟练,2分;能借助技巧来表现诗情,但不太恰当,2分 能脱稿,但稍显生硬,4分;能借助节奏、音乐、语调、动作等技巧较好地表达诗情,但有几处不恰当,4分。 完全脱稿,表达自然流利,6分;能借助能借助节奏、音乐、语调、动作等技巧很好地表达诗情,6分。
小组合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理出诗歌情节。
学习活动一:体味韵律
1-2 诗人与大海告别
致大海 3-13 诗人面对大海产生联想
14-15 诗人再次与大海告别
柠檬花开的地方
迷娘(之一)圆柱成行的房子 →憧憬、向往
云径和山岗
从两首诗歌中,任选其一,分析里面的意象特点,并思考塑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学习活动二:把握意象
示例一:
《迷娘(之一)》第一节:柠檬花、橙子、桂金娘、月桂(描绘了故国意大利的条件怡人、物产丰饶)
学习活动二:把握意象
示例一:
第二节:成行的圆柱、辉煌的厅堂,宽敞明亮的居室,凝望着我的大理石立像。(描绘了宛若仙境的家园,也展示了意大利建筑的艺术。)
学习活动二:把握意象
示例一:
第三节:云径、山岗,古老龙种的行藏,危崖,瀑布(描绘了意大利山脉道路的艰险、俏美)
学习活动二:把握意象
示例二:大海:博大胸怀,恢弘气度,奇伟力量,狂放不羁的魄力。(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
学习活动二:把握意象
作者选取这些意象又有何深刻的用意呢?
学习活动二:把握意象
徐复观先生说过:“真正好的诗,它所涉及的客观对象,必定是先摄取在诗人的灵魂之中,经过诗人感情的熔炼、酝酿,而构成他灵魂的一部分,然后再挟带着诗人的血肉以表达出来,于是诗的字句都是诗人的生命,字句的节奏也是生命的节奏。”
学习活动二:把握意象
资料链接:
歌德在文学创作中追求德国古典文学,而意大利之行是歌德一生的转折点,他曾屡次在书信中提到自己的“重生”,这在许多文学史中,将1786年的意大利之行看作是德国古典文学的开始,所以在作者笔下,迷娘和文本中的意象,寄托了歌德对意大利的渴望、想象与现实感受。
普希金笔下跳跃的大海,是作者辗转流放之时排解内心抑郁与苦闷的地方,与其结下了不解的情缘,而此时作者即将踏上新的流放征途,作者在告别之时,像面对自己的老友,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总 结
作者借助这些意象向我们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