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最苦与最乐 第2课时课件(共25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最苦与最乐 第2课时课件(共25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5 16:58:17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最苦与最乐
学习目标
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01
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02
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03
学习目标
最苦与最乐
第 二 课 时
内容解读。
一、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1.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知足
失意
安分



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不算最苦。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正面)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反面)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
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作者是怎样引用名言来论述的?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引用古语、俗语,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作者引用这些名言佳句有什么作用?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1.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三、人生当负责任,而不能推卸责任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2.说一说:苦乐与责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讨论交流
1.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呢?
中央电视台对抗“新冠”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
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
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社会、家庭都需要人人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你的责任是什么?
作为学生:
作为子女:
作为公民:
你从尽责中体会到快乐了吗?
写作特色
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首先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指出人生最苦的是背负着未来的责任。然后进一步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后得出结论,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论证结构
没有完成责任最苦
完成了责任就最乐
分论1
分论2
结论:在苦中可以得到真乐
写法探究
语言凝重轻灵,流畅简洁。
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观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一分审慎,多一分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的凝重风格。文章的轻灵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句式、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种不同的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就句式而言,有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记叙、抒情。
运用修辞
心情愉悦
设问
反问
引用
排比
比喻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的头上,如何能躲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2)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感叹句
——被动句
(1)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3)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否定句
句式示例:
好处:运用多种句式和修辞手法,使行文富于变化,或引出下文,发人深思;或风趣幽默,侃侃而谈;或语重心长,思想引领……道理于作者语言文字深入浅出之间,让人知晓,让人接受,文章妙趣横生,浅显易懂,极具感染力。
课堂总结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
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
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随堂练习
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回答问题。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⑴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⑵请从这两段中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事实论据:“圣贤豪杰,……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道理论据:“君子有终身之忧”;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文中画横线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⑷“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⑸文中红字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⑹你认为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增强语言论证力。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表明这是假设的情形,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①培养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责任感。
②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于面对失败。
③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作业布置
小作文: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200字左右。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分论点: 最苦——负责任(1--2) 分
分论点: 最乐——尽责任 (3)
结 论: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4--5) 总
最苦与最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最苦与最乐》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4分)
《最苦与最乐》选自《 》,作者______,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_______变法”领袖之一。本文是________(文体)。
2.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恩惠(huì)  解除   任重道远(chóng)    循环
B.修葺(qì) 卸下 死而后已(yǐ) 排解
C.大抵(dǐ) 纵然 如释重负(shì) 坟募
D.缠着(chán) 坚督 海阔天空(kuò) 豪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为人处世,但求心安理得,别人要怎样议论,我并不在意。
B.为了培养孩子悲天悯人的情感,他经常带儿子去孤儿院,去慰问那里的孩子。
C.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D.时光如梭,22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依然任重而道远。
4.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走进人生的春天,固然要以浓烈的深情抒写壮志,畅快的豪情 锐气,但更需要以清醒的头脑 躁动,以厚道的心地 偏激,以沉稳的步履 沉醉。
A.激荡 沉淀 稳住 踏破 B.踏破 稳住 沉淀 激荡
C.激荡 稳住 踏破 沉淀 D.踏破 沉淀 激荡 稳住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通过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使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
B.能否尽到自己的责任,是一个人在生活上拥有幸福的前提。
C.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D.梁启超先生的苦乐观让我树立了责任。
6.写出下列句子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方法。(5分)
(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    )
(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    )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    )
(4)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
(5)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②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③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④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⑤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A.①⑤④②③⑥   B.②④①⑤⑥③ C.④⑤①③⑥②   D.④①⑤⑥②③
8.仿照示例写句子。(4分)
示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生什么事最乐呢?
9.综合性学习。(10分)
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以“责任在我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写一句有关责任的名言警句。(2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2)小明说,讲责任太沉重,担责任太劳累,不轻松,不潇洒,我宁愿过得轻松自在。对于他的这种想法,你会怎样劝说?(3分)
(3)此次的活动将开展朗诵比赛,班级想邀请张校长当评委,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一封邀请涵请他于5月11日下午两点来七年级(3)班参加活动。(5分)
二、阅读理解(27分)
(一)《最苦与最乐》(节选)(14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1.“无入而不自得”在文段中最正确的意思是(  )(2分)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
C.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D.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2.选段的中心句是:                       。由此,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3分)
3.选段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3分)
4.“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2分)
5.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二)有才与用才(13分)
①“时势造英雄,英雄亦能造时势”,但历史上能“造时势者”实属少数,更多的时候,我们读到的是一些比较哀怨的声音。左思有“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的慨叹,王勃有“冯唐易老,李广难逢”的感慨,苏轼更是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喻,他们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翻开历史,如冯唐、李广身负雄才,却难遂志愿者,车载斗量,正如古人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齐不用,身为虞大夫而虞国亡,后来在秦国主政,却促进了秦国的崛起。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何也?“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司马迁一席话道出其中奥妙,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倘若不量才而用,视宝玉为瓦砾,人才与庸才又有什么区别?
③当然,天下人才无数,而赏识者因时间、精力乃至视野所限,并非能识遍所有人才。因此,生逢其时的有才之士,不应去学姜太公钓于隐溪,而应有勇气展露才华,甚至毛遂自荐。
④韩信有大将之才,跟随项梁无所知名,后跟随项羽,积极进言献策,亦不被采用,官职仅为郎中。后来跟随汉王,多次主动与萧何交谈,始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并获得萧何力荐。默默无闻的韩信能担任大将军之职,虽离不开萧何知人的才略、离不开汉王善任的胆识,但更离不开毛遂自荐的自信和审时度势的智慧。倘若韩信一意消沉,自己不努力争取,今天世上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还有韩信这个将才了。
⑤以上几人,百里奚、韩信终能施展才华,冯唐、李广却只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同样是生逢其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遭遇。
⑥我们身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身边也不缺乏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才。要想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不仅需要有虚怀若谷、求才若渴的“伯乐”,更需要有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只有这两者兼备,才会成就事业。所以,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文章最后一段加点词“这两者”具体指什么?(2分)
4.有朝一日,你也会成为人才。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施展才华。(5分)
参考答案:
一、
1.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 戊戌 议论文
2.B(解析:A.“重”应读为“zhònɡ”;C.“募”应写为“墓”;D.“坚”应写为“监”。)
3.B(解析:“悲天悯人”的意思是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用在孩子身上显然不合适。)
4.B
5.C(解析:A项缺少主语,去掉“使”;B项前后表达不一致,去掉“能否”;D项缺少宾语,在句尾加上“意识”。)
6.(1)排比 (2)设问 (3)反问 (4)引用 (5)对比
7.B
8.示例:金榜题名吗?不是。家财万贯吗?不是。吃吗?穿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乐的事,莫乐于向社会奉献自己的一切。
【解析】仿写时,一要确定示例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弄清示例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二要进行遣词仿写,运用与示例相同的句式和修辞手法按照题干要求进行仿写。三要连贯语句,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把仿写的句子修改成意义一致的一段话。本题示例是由多个设问句连缀而成的,仿写时也要按照此句式造句。
9.(1)【示例】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2)【示例】小明,作为社会中的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讲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逃避责任的人生没有价值。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生才会充实,生活才有意义。
(3) 邀请函
尊敬的张校长:
您好!我班将于2022年5月11日下午两点在教室开展“责任在我肩”的朗诵比赛,想邀请您担任活动评委,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敬请光临!
七年级(3)班班委会
2022年5月9日
二、(一)
1.D 
2.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运用对比论证,将正面与反面相互对照,充分论证了尽责任才得快乐、人人都应尽责任的观点。
(解析:本题要求找出一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文字,并分析它的作用。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文中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的文字很多。

4.尽责任之后的快乐。(意近理通即可)
5.略(言之成理即可).
(二)
1.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2.举例论证。 作用:通过举百里奚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这两者”指虚怀若谷、求才若渴的“伯乐”和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
4.略。开放性试题,结合选文中的勇气、自信、智慧任意一方面内容,阐述如何施展才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2.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
3.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议论文知识。
2.读论述性文章着重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论点(观点),二是用了哪种论据,三是论述思路。边读边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找观点的步骤:(1)思考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本文针对“苦”“乐”问题;(2)始终想着“作者针对‘苦’‘乐’问题,他认为     ”,将文中句子代入上面空格;(3)读起来语意顺畅的,便是作者的观点;(4)重点关注文章开头、段首、段尾、文章结尾等处)。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读
(一)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1.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明确: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明确:
(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作者是怎样引用名言来论述的?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明确: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
3.作者引用这些名言佳句有什么作用?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明确:
(三)人生当负责任,而不能推卸责任
1.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明确:
2.说一说:苦乐与责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
二、讨论交流
1.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呢?
中央电视台对抗“新冠”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社会、家庭都需要人人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你的责任是什么?
作为学生,作为子女,作为公民,你从尽责中体会到快乐了吗?
三、写作特色
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首先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指出人生最苦的是背负着未来的责任。然后进一步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后得出结论,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写法探究
论证结构严谨。
分论1:没有完成责任最苦
分论2:完成了责任就最乐
结论:在苦中可以得到真乐
语言凝重轻灵,流畅简洁。
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观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一分审慎,多一分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的凝重风格。文章的轻灵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句式、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种不同的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就句式而言,有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记叙、抒情。
(1)运用修辞(PPT)
(2)句式示例(PPT)
好处:运用多种句式和修辞手法,使行文富于变化,或引出下文,发人深思;或风趣幽默,侃侃而谈;或语重心长,思想引领……道理于作者语言文字深入浅出之间,让人知晓,让人接受,文章妙趣横生,浅显易懂,极具感染力。
四、随堂训练
理清全文论述思路。
(1)根据文章标题,作者要论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具体的行文中,作者采用先   (①总论,②分论),再   (①总论,②分论)的整体布局。
(2)与标题相呼应,作者先论述    ,再论述    。
(3)哪几段论述最苦,哪几段论述最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这句话在前三段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作是作者的第一个     。它是用什么方法引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要这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算是提出问题(确立分论点),第二、三段便是   问题(或叫摆   进行   论点的正确性)。
(6)第二段有  句话,侧重点是第  句,它主要分析阐述   ,从而证明“背负责任是最苦的”是正确的。
(7)同样作为论据,第三段与第二段是否属于同一类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举了几个事例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这些事例有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三段的论述顺序是先举个人所遇之事,然后扩展延伸到          ,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
(10)第四段首句是      句,起      作用。第二句是全文的第二个     ,起      作用。
(11)第四、五两段所摆论据与2、3两段又有什么不同?(或论证方法与前两段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过引用并阐释后,作者得出结论:①       ,②      才是真乐。
(13)在最后一段,作者针对人们①                   的疑问,明确指出:②           。由此完成了全文的论述,从正面说明: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又从反面说明:③                         。
(14)从表面看,作者好像还要做个总结,但作者却就此收笔了。其实不然,这种结尾叫留有余味,把全文的总结论(也是总论点)留给读者自己去归纳:最苦的是       ,最乐的是       。
五、课后作业(写小作文,任选一)
1.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200字左右。
2.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课后导练】
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回答问题。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⑴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⑵请从这两段中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⑶文中画横线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⑷“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⑸文中红字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⑹你认为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严密论证的方法。
2.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动机。
3.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议论文知识。
2.读论述性文章着重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论点(观点),二是用了哪种论据,三是论述思路。边读边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找观点的步骤:(1)思考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本文针对“苦”“乐”问题;(2)始终想着“作者针对‘苦’‘乐’问题,他认为     ”,将文中句子代入上面空格;(3)读起来语意顺畅的,便是作者的观点;(4)重点关注文章开头、段首、段尾、文章结尾等处)。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读
(一)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1.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明确:“贫、失意、老、死不能算苦”与“末尽到责任是一处苦”对比,层层深入。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不算最苦。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明确:(正面)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反面)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作者是怎样引用名言来论述的?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明确:引用古语、俗语,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作者引用这些名言佳句有什么作用?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明确: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三)人生当负责任,而不能推卸责任
1.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明确:“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2.说一说:苦乐与责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二、讨论交流
1.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呢?
中央电视台对抗“新冠”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社会、家庭都需要人人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你的责任是什么?
作为学生,作为子女,作为公民,你从尽责中体会到快乐了吗?
三、写作特色
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首先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指出人生最苦的是背负着未来的责任。然后进一步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后得出结论,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写法探究
论证结构严谨。
分论1:没有完成责任最苦
分论2:完成了责任就最乐
结论:在苦中可以得到真乐
语言凝重轻灵,流畅简洁。
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观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一分审慎,多一分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的凝重风格。文章的轻灵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句式、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种不同的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就句式而言,有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记叙、抒情。
(1)运用修辞(PPT)
(2)句式示例(PPT)
好处:运用多种句式和修辞手法,使行文富于变化,或引出下文,发人深思;或风趣幽默,侃侃而谈;或语重心长,思想引领……道理于作者语言文字深入浅出之间,让人知晓,让人接受,文章妙趣横生,浅显易懂,极具感染力。
本课小结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五、随堂训练
理清全文论述思路。
(1)根据文章标题,作者要论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具体的行文中,作者采用先   (①总论,②分论),再   (①总论,②分论)的整体布局。
(2)与标题相呼应,作者先论述    ,再论述    。
(3)哪几段论述最苦,哪几段论述最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这句话在前三段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作是作者的第一个     。它是用什么方法引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要这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算是提出问题(确立分论点),第二、三段便是   问题(或叫摆   进行   论点的正确性)。
(6)第二段有  句话,侧重点是第  句,它主要分析阐述   ,从而证明“背负责任是最苦的”是正确的。
(7)同样作为论据,第三段与第二段是否属于同一类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举了几个事例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这些事例有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三段的论述顺序是先举个人所遇之事,然后扩展延伸到          ,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
(10)第四段首句是      句,起      作用。第二句是全文的第二个     ,起      作用。
(11)第四、五两段所摆论据与2、3两段又有什么不同?(或论证方法与前两段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过引用并阐释后,作者得出结论:①       ,②      才是真乐。
(13)在最后一段,作者针对人们①                   的疑问,明确指出:②           。由此完成了全文的论述,从正面说明: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又从反面说明:③                         。
(14)从表面看,作者好像还要做个总结,但作者却就此收笔了。其实不然,这种结尾叫留有余味,把全文的总结论(也是总论点)留给读者自己去归纳:最苦的是       ,最乐的是       。
答案:(1)分论--总论。(2)最苦  最乐。(3)1、2、3三段论述最苦,4、5两段论述最乐。
(4)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领起2、3两段。分论点。用一连串的设问引出。
作者不直接提出观点,而采用设问先否定其他看法,是因为把贫、失意、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如果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会寻找新的答案。否定其他答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以设问开头,还能引发读者思索,激起读者的共鸣。
(5)分析,  论据,  论证。
(6)四。  4。  责任是不可逃躲的,逃躲了就要受良心责备。
(7)不属于同一类论据:第二段是道理论据--主要是作者的分析,第三段是先是事例论据,然后又是道理论据(作者的分析)。
(8)四个事例: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这些事例都极简洁,且都从个人角度来举。
(9)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己。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使论述步步深入。
(10)过渡,  承上启下,  分论点,  领起本段和第5段
(11)四、五两段主要引用名言来作论据,叫引用论证。引用名句之后,作者要沿着论点方向做些阐释(道理论据,或叫讲道理)。
(12)责任完成了。  从苦中得来的乐。
(13)① 既然这苦是从背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②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的,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③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14)负责任,尽责任。
六、课后作业(写小作文,任选一)
1.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200字左右。
2.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课后导练】
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回答问题。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⑴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⑵请从这两段中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明确:事实论据:“圣贤、豪杰,……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道理论据:“君子有终身之忧”;“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文中画横线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能引用读者的深思,增强语言论证力。
⑷“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明确:“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⑸文中红字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表明这是假设的情形,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⑹你认为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①培养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责任感。
②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于面对失败。
③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最苦与最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读
(一)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1.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明确:“贫、失意、老、死不能算苦”与“末尽到责任是一处苦”对比,层层深入。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不算最苦。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明确:(正面)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反面)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作者是怎样引用名言来论述的?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明确:引用古语、俗语,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尽责任之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和快乐自由的境界,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作者引用这些名言佳句有什么作用?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明确: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三)人生当负责任,而不能推卸责任
1.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明确:“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2.说一说:苦乐与责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二、讨论交流
1.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呢?
中央电视台对抗“新冠”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有一个家庭,一位老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拒绝接受隔离,导致全家8人死亡,因受接触被隔离的人数高达200多人。
社会、家庭都需要人人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你的责任是什么?
作为学生,作为子女,作为公民,你从尽责中体会到快乐了吗?
三、写作特色
论证严谨,思路清晰。
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首先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指出人生最苦的是背负着未来的责任。然后进一步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最后得出结论,论述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写法探究
论证结构严谨。
分论1:没有完成责任最苦
分论2:完成了责任就最乐
结论:在苦中可以得到真乐
语言凝重轻灵,流畅简洁。
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观的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一分审慎,多一分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了本文的凝重风格。文章的轻灵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句式、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各种不同的论证方法的灵活运用。就句式而言,有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记叙、抒情。
(1)运用修辞(PPT)
(2)句式示例(PPT)
好处:运用多种句式和修辞手法,使行文富于变化,或引出下文,发人深思;或风趣幽默,侃侃而谈;或语重心长,思想引领……道理于作者语言文字深入浅出之间,让人知晓,让人接受,文章妙趣横生,浅显易懂,极具感染力。
本课小结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五、随堂训练
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回答问题。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⑴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⑵请从这两段中找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明确:事实论据:“圣贤、豪杰,……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道理论据:“君子有终身之忧”;“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⑶文中画横线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能引用读者的深思,增强语言论证力。
⑷“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明确:“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⑸文中红字的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表明这是假设的情形,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⑹你认为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①培养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责任感。
②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于面对失败。
③培养学习的责任感。
六、课后作业(写小作文,任选一)
1.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200字左右。
2.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