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海上日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海上日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5 20:0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6课《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巴金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重点在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时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描绘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体会、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景物的习惯。
4、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海上日出过程中景物的变化,想象海上日出的画面。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句。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
生准备:查找有关巴金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海上日出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够来回忆一下巴金先生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板书: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1、巴金先生在欣赏完海上日出后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大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感受的句子。
2、理解“奇观”(奇特、罕见的景色),进一步感受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天边出现了一到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1)与原文对照,找出不同(没有“转眼间、慢慢地”)
(2)学生对比读。思考:能不能将“转眼间、慢慢地”去掉,为什么?体会去掉之后的天空和红霞变化的速度。
2、教师范读,学生带着感情齐读。想象画面感受日出前的美。
3、作者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是怎么做的?
(1)“不转眼”拓展:你有没有“不转眼”时候,为什么?
(2)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3)指名美读,体会情感,感受美丽景色。
4、作者是如何将如此美丽的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学习写法:颜色、光亮)
5、依次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描绘日出前景色的变化。
日出前:天空一片浅蓝_出现一道红霞_扩大范围,加强亮光。(根据图示检测学生的接受程度)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太阳还没露面景色就这么吸引人了,那么太阳出来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板书:日出时)
2、伴随着轻音乐,小组讨论。用“——”划出表示太阳颜色变化的词句,用“ ”划出表示太阳光亮变化的词句。
3、学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4、师读句子“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的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学生思考以上词句是对太阳的什么描写。(动态,渗透写法。)
5、欣赏日出前美丽景色,学生描述画面内容。(露出小半边脸,没有亮光_一步一步,慢慢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_发出夺目的亮光)
6、出示“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满满的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太阳上升的缓慢和艰辛。让学生思考这句话是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写出来太阳的什么美,有什么作用。读出艰辛的感觉。
7、由“上升_冲破_跳出”拓展:连续动作词写话。在学生的回答中评析中反向练习,出示连续动词的句子,让学生找出存在的动作词。
8、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体会日出时带来的震撼。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过渡: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景象是壮美的,天边有云时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板书:晴天、有云)
2、大声读三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为什么“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
3、当太阳走进黑云后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自由读,指名回答。
4、体会太阳的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在黑云后面_给黑云镶边_突出重围_给黑云染色。
5、交流“染色”和“涂色”的区别。体会“染色”的表达效果,通过词句替换了解到写好文章不仅需要认真观察,还要锤炼字词。学生将这两个词带入句子,边读边体会。
6、出示有黑云的图片,生谈感受,加深理解。(壮观,震撼,美丽等)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1)学生齐读:“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作者为什么不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2)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语气强烈,更能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回顾课文
本文按照顺序,描写了、、的景象,重点写了和两种天气下的日出,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回顾课文,学习写作顺序,梳理文章“总分总”的结构,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六)、布置作业
在作者的笔下,海上日出是壮观的,是美丽的,如果让你来描写,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观察提示:颜色,光亮,动态等;写作顺序:时间,太阳的形状变化等;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评测练习
一、针对练习
1、按照原文内容填空。太阳好像( )似的,( )努力上升,到了最后,这个( )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的人( ),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 )。
2、造句夺目:灿烂: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2、找出描写太阳的形状、颜色、动态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描写形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色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动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我以结尾的“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作为切入点,重点品读第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写的是作者观察到的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把这两个自然段作为一个整体,我依然是从整体入手,理清作者是抓住日出时天空的颜色变化和太阳出来时的动态变化来写的。接下来便沿着这两条线来读这个过程。课文中的文字其实是很好懂的,在课堂上,我主要是想引着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如,“露出了太阳的小半边脸”“一步一步的”“冲破”“跳出”等拟人化的写法在文中的作用,另外从这种带有感情的文字中体会作者对日出景色的喜爱,乃至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光明的向往。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课后的作业显示,我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第一课时中,“边读第四自然段,边在脑海中想象日出的景色”这个环节许多孩子没话可说,有的只不过是把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了“改装”。以前这样的训练较多,孩子应该是能有所发挥的,但是今天的课文没有精彩呈现。课后反思,可能是因为课堂教学中理性的线条太清晰,却削弱了课文的整体美感的感受。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同时也结合了其他老师对我这节课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