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7 15: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2021安徽黄山歙县第一次段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6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róng(  )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蹁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nì(  )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  )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róng(  )化   销声nì(  )迹
风雪载(  )途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1分)
(3)“周而复始”的意思是 。(2分)
2.(202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他自恃才高,目空一切,从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妈妈做的连衣裙天衣无缝,穿在身上特别好看。
D.冬天悄悄地到来了,平日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昆虫都销声匿迹了。
3.(202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的明智选择。
C.学习事理说明文,要了解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难、思考问题,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D.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B.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C.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D.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5.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
判断:句中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分别属于名词、形容词、连词、动词。
B.田、牛、休、种
判断:这四个字分别是象形字、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
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判断: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人民注意现象”。
D.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判断:句子中画横线的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6.(202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大自然的语言》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现象的成因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B.《时间的脚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可以记录时间以及它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并阐明了研究“时间的脚印”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C.《大雁归来》介绍了大雁的回归情形、日常生活及其联合观念,抒发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D.《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火山喷发导致恐龙灭绝的观点。
7.(2021湖北荆门中考)综合性学习。(6分)
2020年11月,荆门市喜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在全省率先实现“首创首成”。三年之后,荆门市还要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这同样是对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质的一次大考。为了让“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恒久闪耀,光明中学学生会率先推广“市民争当志愿者”活动,以吸引更多热心公益事业的民众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假如你是学生会的一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了让“市民争当志愿者”活动能顺利推广,请你为活动写一句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20字。(2分)
答:
(2)学生会成员人人争当志愿者,你参加了“倡导低碳生活,共建文明城市”督导活动。假如你看到超市购物的顾客——一位30多岁的女士,因为超市实行“禁塑令”不提供塑料袋而大发雷霆,你会怎样劝说 (4分)
答: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2021山东枣庄中考)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文后题目。(17分)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段梅红
①“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
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2018年底,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字所能概括。
③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 700万~1 800万吨,相当于3 000万~5 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伴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
④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指出,内地大学校园里2 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 000万人。
⑤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一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⑥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⑦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避免浪费食物,那么,每年就会有250万亿升的淡水、11 113亿千瓦时的电力、18 919平方千米的森林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⑧如果美食不可辜负,那么食物就是我们与自然最近的红线,我们有千万种理由让每一粒米、每一叶菜都能最终囿于厨房和餐桌。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8.从选文说明内容看,“舌尖上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城市餐饮浪费,如餐桌食物浪费、大型餐馆浪费、        ;二是消费前的环节浪费,如厨房浪费、        等。(4分)
9.第③段中加点的“仅”“就”不能删除,为什么 (4分)
答:
10.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11.阅读本文后,有的同学深有感触,表示赞同,但也有少数人不能理解,认为现在国家脱贫了,吃喝不愁了,浪费一点无关紧要,有情可原。据此,班级拟开展一次以“制止餐饮浪费,涵养节俭风尚”为主题的辩论会,请你为辩论会拟写一则辩题。(5分)
辩题示例: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
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
正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反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答:
(二)(2021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7分)
材料一:
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将在着陆一个星期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对此,海外航天官员、专家、媒体纷纷表示祝贺、赞叹。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通过社交媒体予以热烈祝贺,并表示为该研究所参与了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而自豪。据悉,这家研究所参与了“天问一号”所携磁力计的研制工作。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太阳系探索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罗卡尔15日对媒体说,中国在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海外祝贺、赞叹“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
材料二:
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完成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环境比月球表面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经历“未知9分钟”。同时这个过程需要融合多级减速、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我们还在实验室中特意摆放了一台一模一样的火星车,当‘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路况时,需要实验室中的这台火星车先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再向火星发出指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说。
(摘编自《“天问一号”本领强》,
《光明日报》2021年5月16日)
材料三: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谈“移民火星” 况且,即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但就目前探测水平来看,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探测它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而绝非因为我们想“移民火星”。
从科学价值来看,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球会有帮助。比如为什么同在太阳系,各个行星演化的结果却有所不同 如果能找到其中的原因,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
(摘编自《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
《光明日报》2021年4月12日)
12.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在国外引起了广泛反响,海外对此纷纷予以祝贺、赞叹。
B.“祝融号”火星车将在“天问一号”着陆一周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
C.“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火星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
D.“祝融号”在火星上应对复杂的路况时,需要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先进行模拟行驶试验。
13.材料二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4分)
  “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
答:
14.为什么说人类目前“移民火星”不具备可能性 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4分)
答:
15.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一说“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6分)
答:
三、写作(40分)
16.假如要你向外地的游客介绍本地的一处旅游景点,你准备怎样介绍呢 请写一篇说明文。(40分)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全解全析
单元检测
1.答案 (1)融 匿 zài
(2)蹁然 翩然
(3)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解析 (1)“融”不要写成“溶”“熔”,多音字“载”要据义定音。
(2)“蹁”与“翩”为形近字,要结合语境辨析。
(3)要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丰富自己的语汇。
2.C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用在句中属于望文生义。
3.C 语序不当,应将“质疑问难”和“思考问题”互换位置。
4.D “那里在生长”后面的句号应为分号。
5.B A.“红色”是形容词,“非常”是副词。C.句子主干应是“人民注意关系”。D.“得出结论”是动宾短语。
6.D 应该是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观点。
7.答案 (1)(示例)同做志愿者,共创文明城(或“志愿者的微笑是城市最美的风景”)
(2)(示例)阿姨您好!我是“倡导低碳生活,共建文明城市”的一名志愿者,咱们荆门现在是全国文明城市,倡导低碳生活需要您的支持。使用塑料袋会产生白色垃圾,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希望阿姨能拒绝使用塑料袋,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共同建设生态荆门,好吗
解析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宣传标语,要中心明确,紧扣宣传主题,语言简洁,富有感染力。要注意,宣传标语的目的是让“市民争当志愿者”。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劝说时,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又要使对方愉快地接受,因此要做到委婉、明确。本题是劝说一位30多岁的女士,她因为超市实行“禁塑令”不提供塑料袋而大发雷霆,故拟写内容要做到:有称呼,能说清楚使用塑料制品的害处以及实行“禁塑令”对大家的益处。语言表达要得体,要易于被劝说者接受。
8.答案 校园浪费 存储、运输和加工浪费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第③段介绍了城市餐饮浪费,特别提到餐桌食物浪费、大型餐馆浪费;第④段介绍了校园浪费;第⑤段介绍了消费前的环节浪费,特别提到厨房浪费;第⑥段介绍了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的浪费,特别提到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的浪费。据此,将相关信息填入对应的横线上即可。
9.答案 “仅”“就”表限制,强调仅仅是我国城市餐饮业的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已经很大了,说明还有其他方面的浪费。去掉后与事实不符,“仅”“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说明语言的能力。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后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③××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中的“仅”“就”,强调仅仅餐桌这一项,浪费量就已经很大很大,如果去掉,就无法暗示出别的方面还有很大的浪费。这些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10.答案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一系列的数据并举例指出内地大学校园每年食物浪费的情况,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校园里“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使说明更充分、更有说服力。
解析 本题考查辨识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首先判断说明方法,从“216”“1/3”“1000万”等可以判断语段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指出,内地大学校园里……”可以判断语段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再来分析列数字及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即说明了校园“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最后分析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使用对说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使说明显得具体充分、更有说服力等。概括作答即可。
11.答案 (示例)正方: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反方:没有必要提倡节约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先拟写正方观点,文章以“触目惊心”来形容社会上“舌尖上的浪费”,旨在表达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的写作意图,故可将正方观点拟写为“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再根据正方观点拟写反方观点,注意反方观点要与正方观点针锋相对,故可拟写为“没有必要提倡节约”。
12.C 从材料二中的“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经历‘未知9分钟’”可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的整个过程中是“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并未提及“飞行”时也是“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
13.答案 ①列举“9分钟”“0米/小时”以及“约2万千米/小时”,准确具体,科学严谨。②强调“天问一号”需要在短时间内急剧降速,突出了“天问一号”本领强。(意思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画线语句列举了“9分钟”“0米/小时”“约2万千米/小时”这些具体的数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天问一号”着陆时需要在短时间内急剧降速,从而突出了“天问一号”本领强大的特点。结合文本具体作答即可。
14.答案 ①火星环境恶劣,氧气少,昼夜温差大,且改造难度大,目前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②人类目前探测火星的水平不高,对火星的了解不够充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本题可依据材料三中的“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就目前探测水平来看,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等内容,从环境恶劣、改造难度大、对火星了解不充分等方面概括作答。
15.答案 ①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为人类探索火星作出重要贡献。②促进世界各国在火星探索领域的合作交流。③推动多项技术的融合以及新型材料的研发。④有助于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概括分析作答。根据材料一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在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语句,可概括其意义为: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为人类探索火星作出重要贡献。由“海外航天官员、专家、媒体纷纷表示祝贺、赞叹。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通过社交媒体予以热烈祝贺,并表示为该研究所参与了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而自豪”可以概括出其意义还在于促进了各国在火星探索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从材料二介绍“天问一号”的相关内容中可以看出,“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推动了多项技术的融合以及新型材料的研发。从材料三“从科学价值来看,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球会有帮助……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来看,“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有助于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还能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地球。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6.[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要求写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本地的一处旅游景点”。确定了写作对象后,要结合自己的实地游览观察体验,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结构布局、功能特点、历史背景、建造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传说故事等。作文题目可以直接用旅游景点的名称,也可以在其名称前面加上表明其特点的修饰语。介绍旅游景点,多采用空间顺序,让读者了解其位置、结构布局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等;在介绍其历史发展、建造过程等方面时,则要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开头适当地对旅游景点做些整体介绍,结尾再做一些总结,既增加文章的吸引力,也会使文章更完整。
[例文]
青岛栈桥
栈桥是青岛海滨风景区的景点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首批4A级国家旅游区。
美丽的栈桥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青岛湾的北侧。它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市内的中山路连成一条直线,并从海边向海里延伸,素有“长虹远引”的美誉。
让我们追溯一下栈桥的历史吧!栈桥建成于清光绪十八年,是青岛最早的码头。后来,栈桥失去了作为港口的使用价值,几经改建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成为了青岛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旅游景点。
栈桥全长400多米,宽大约10米,像一条巨龙横卧在这碧海银波之上。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洪堤,时常有巨浪澎湃涌来,拍打着堤坝,击起层层浪花,蔚为壮观。堤内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两层八角亭,名为“回澜阁”。倘若进入阁内,你会发现可以沿螺旋式楼梯登到楼上,四周全是宽敞明亮的小窗户,放眼望去,真是一番怡人风景。不过,现在它已是一个小型的展览馆,经常举办一些美术、摄影和其他艺术展览。桥的西侧有许多华灯,一到晚上便灯火通明,游人如织。远处高楼林立,美不胜收。好一幅醉人的画面!桥北沿岸是“栈桥公园”,园子里夏季百花争艳,冬季青松挺拔。另外,还有很多供游人小憩、观赏海天景色的石椅。游人经常穿梭于此,欣赏海上美景。
栈桥最吸引人的要数秋天涨潮了,这时西部岸堤景色尤为迷人,激起一层层数十米高的浪花,令人叹为观止。退潮后,岸边沙滩上赶海挖蛤蜊的游人络绎不绝。风平浪静的时候,成千上万的海鸥在海面上飞来飞去,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漫步栈桥之上,青岛湾的醉人风景可尽收眼底。朋友,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想到此一览名胜 青岛栈桥欢迎您的到来!
[点评] 本文从栈桥的历史、结构等多方面加以说明,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准确而生动地说明了栈桥的特征。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说栈桥是著名风景区,结尾再次交代其风景的美丽,并进一步欢迎游人到来,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