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 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 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5 15:2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使学生明白改革过程的不易,珍惜今天的改革成果;结合身边的故事切身体会改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以及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这些内容是改革的实践探索, 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课程内容上来看,本课的三个子标题之间是按照时间顺序层层推进,最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体现了全文的升华。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对于学习方法有了基本的的掌握,也会主动分析问题,思维能力发展较快,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存在分析不全面、回答不积极的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 生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教法学法】 材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导入新课】
师:邓小平曾8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并在1978年和1985年,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那么中国的1978和1985年发生了什么事,使我们不仅改变了中国,还获得了世界对我们的认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生: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讲授新课】
农村巨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师:我们先来看看1978年的中国,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师:也正是在这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上做出了什么历史性的决策?
生:实行改革开放
师:对内改革,对外?
生:开放
师:那我们的改革先从哪里开始的?
生:农村
师: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材料一: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南斯拉夫代表时
材料二:陈云:建国快三十年了,现在还有要饭的,怎么行呢?
邓小平:现在说我们穷还不够,是太穷。
材料:农村社员出工是“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劳动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下,出工不出力,普遍“磨洋工”
生: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②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③人民公社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发展缓慢。
师: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迫在眉睫。我国最早开始进行农村改革的是?
生:安徽凤阳小岗村。  
师:有人认为这场改革是被逼出来的,为什么呢?是什么逼得他们必须去改变?
材料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最好的年景每天9斤粮食,收入0.11元,最差的一年每人每天2.8斤粮食,收入0.04元。小岗村当时一共20户人家,115人,除了1户外,其他户每年都要外出讨饭。
——摘自赵海均《30年》
生:穷
师:穷则思变,小岗村18户人家经过协商,共同签字画押了一份“协议”。
材料: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为什么要秘密签订契约?为什么小岗人觉得分田到户会杀头坐牢?
生:受长期僵化思想的影响,搞包产到户是禁区,容易被戴上拉社会主义倒车,走资本主义的帽子。是不合法的。
师:但是贫穷的小岗村已经没有出路了,这是村干部唯一能想到的方法,与其要饭、等国家救济还不如放手一搏,正如这份协议中写到的?
生:“坐牢杀头也甘心”。
师:而这份“沉甸甸”的承载着18户农民所有希望的协议,也成为了我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分田到户”后的小岗村收成怎样?
材料: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还有钱,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多元。这个从未向国家交过1斤粮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并还清了20年来的贷款。
——马立诚、凌志军著作《交锋》
生:
师:一年跨越温饱线,小岗村的奇迹,让全国农民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也让中央看到了农村改革的方向。小岗村的成功尝试得到中央的肯定,逐步在全国推开,并正式定名为?
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师:到1983年改革“遍地开花”,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究竟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呢?
师:包产到户,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也就是说土地依然是?
生:公有制
师:农民获得的只是土地的?
生:使用权。
师:这是农民的权,自负盈亏,正如农民所言:“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说明农民的责任是?
生:保证每年公粮的上交
师:“剩下的都是自己的”除了向国家上交公粮外剩余的都归?
生:自己,
师:这其实就是保障了农民的?
生:利益
师:所以这种包产到户的做法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明确的责任使农民知道要怎样做,明确的利益让农民有动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自然会?
生:被调动起来。
大包干后,群众干活“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一个比起一个能”、“早上工,天不明;晚收工,黑蒙蒙。早晚两头见星星,一天当成几天用”
生:也就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师:国庆节35周年庆典上,“联产承包好”五个大字驶过天安门广场,表达着对农村改革伟大实践的认同。
师: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之后,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一个劳动力顶以前好几个劳动力,那么多余的劳动力如何安置?粮食产量高了,农民消耗不完,会转而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例如水果、辣椒等,如何把多余的粮食转化为经济效益,帮农民增收?
生:多余的劳动力可以从事工业和加工业
生:多余的粮食以及经济作物可以卖出去
师:农业生产也开始像什么方向发展?
生: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师:乡镇企业也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师:如我们大家熟悉的美的、老干妈等都是乡镇企业的佼佼者。我国乡镇企业30年发展解决了三分之一的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8.52%。可见?
材料一: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3、农民收入的近1/3、出口创汇的近2/5都来自乡镇企业,而且这些都是国家财政很少支持的情况下实现的。1996年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达13508万人;2000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28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33%。
生: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和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变革或调整?
生:1950年,土地改革;1953年,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城市新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希望的田野上焕发出勃勃生机,改革的浪潮开始从农村涌向了城市,当时我国城市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呢?
师:1984年《福建日报》的头条上,福建五十五位厂长和经理联名写信给省领导,呼吁?
生:请给我们“松绑”。
“现行体制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地,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我们最大的烦恼……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请给我们松绑,给我们必要的权力。”
师:为什么要用“松绑”一词呢?国有企业存在什么问题?
生: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的过多干预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完全忽视市场规律。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这是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材料二 1956年夏,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师:冰棍涨价一分钱也得得到上级部门的层层批准。企业呢,什么也不管,毫无自主权,在政府这个大伞的庇护下不作为,只完成生产任务就是。在这样的政策下,企业毫无动力,产品、技术不进行更新换代,企业缺乏活力。
师:再加上当时的国有企业普遍采取平均主义、“大锅饭”,干多干少?
生:一个样,工人毫无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
师: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正如课本上所说:“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提出时间?
生: 1984年
师: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生:国企。
师:你觉得该怎么改?
生:政府要放权,企业、工人必须调动起积极性
师:所以对症下药,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生:增强企业活力。
师:内容?
生:(1)政企分开,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师:企业的效益与职工的收入相联系,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这样一来就增强了?
生:企业活力
生:(2)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师:多劳多得从而激发了工人的?
生:生产积极性
生:(3)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经济形式。
师: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他们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
生: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自己的产品、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师: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效果如何呢?
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城市人均收入等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师:回顾一下改革有哪些特点?
生: ●历程:由浅入深,渐进改革(农村—城市—体制) ●主体:由群众自发到中央主导 ●方向: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质: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三、市场新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师: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而这时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可以发现这时大家又在争论什么问题?
生:姓“社”姓“资”?
师:这些声音反映了人民的迷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
生:当时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来源于苏联,有人固执保守地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才搞市场经济,将二者对立起来。
师:那到底我们到底应该是计划还是市场,姓“社”还是姓“资”?
材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生: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只是一种经济手段 。
师:只要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就是?
生:好的
师:像市场经济多见于资本主义国家,指的是一切都由市场来决定,那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生:垄断
师:计划经济是指一切经济活动都由国家来进行指令规划,容易导致?
生:市场失去活力
师:既然各自都有弊端,既要政府宏观调控,又要发挥市场作用,那我们不如就?
生:结合起来,开创性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师:什么时候提出的?
生: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
师: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该决定
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前提,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的,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既要市场又要?
生:国家宏观调控
师:宏观调控不是政府对经济横加干涉,而是在尊重市场调节的前提国家通过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和干预
材料:经济就好比一只鸟,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就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
——陈云
师“手”和“笼子”分别比喻什么?
生:计划经济;国家宏观调控
师:所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要结合起来。
师: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模仿?
生:苏联的路到摸索出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自己的路
【课堂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我们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改革过程不易,但是结果显著。走过四十年的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实现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当堂检测】
1、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2、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55人呼吁的主要内容是(   )
A.实施“一五”计划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进行三大改造 D.结束“文化大革命”
3、中共十四大提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B.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
C.运用市场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
D.发挥计划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 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5.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板书设计】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政企分开
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后反思】课堂上的语言评价缺少点激情,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反应较慢,不太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言,教师在言语激励学生方面要加强;
要充分考虑到每个班级学生和特点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个性具体进行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设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