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和阅读理解导学案
一、课前热身:课内词语听写
1、 2、 3、
5、 6、
本周积累
1、表现热闹的成语:
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
补充词语,理解带横线字的意思。
心( )气和: 悬灯结( ):
截然不( ): 地( )人稀:
三、文学常识积累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3、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四、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1、易读错的字
筷子(kuài√ kuà) 水浒传(hǔ√ xǔ) 正月(zhēnɡ√ zhènɡ)
腻腻的(lì nì√) 五侯(hóu√ hòu) 树栖鸦(qī√ xī)
2、多音字
咽yàn(吞咽) yān(咽喉) yè(哽咽)
匙chí(汤匙) shi(钥匙)
脏zānɡ(脏水) zànɡ(心脏)
脉mò(脉脉含情) mài(脉搏)
3、近义词
充足——足够 间断——中断 必定——必然 光景——情景
一律——一概 分外——格外 搅和——搅拌 可靠——可信
万不得已——迫不得已
4、反义词
更新——守旧 充足——缺少 开张——停业 间断——持续
热闹——冷清 威严——柔顺 一无所有——应有尽有
5、好句积累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疑问)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反问)
6、课文理解
(1)《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2)《腊八粥》围绕着嘴馋的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谐、温馨)的生活图景。
(3)《寒食》描写了(寒食时节)长安的春景,再现了(节日礼俗),刻画了(唐王朝)的盛世景象。《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十五夜望月》描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4)《藏戏》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7、日积月累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单元写作技巧
注意详略安排,学会抓住重点,写出特色。同时收集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习俗,进一步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五、课堂练习
(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彩:①花样,精彩的部分;②彩色的丝绸;③赌博或某种游戏中给得胜者的东西;④表示赞赏的欢呼声。
1.迎来奥运会,全民齐声喝彩。( )
2.他是一个彩民。( )
3.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
4.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缸( ) 脏( ) 咽( ) 宵( )
缺( ) 桩( ) 烟( ) 霄( )
(三)用“-”画出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8分)
唾末( ) 姿格( ) 万像更新( ) 悬灯接彩( )
娴孰( ) 搅合( ) 各式各羊( ) 地广人希( )
(四)用“___”画出下列每组中与其他词语结构不同的一个。(8分)
1.铺楼板 关牲口 堆柴火 防火墙
2.立柱架梁 深厚久远 遮天盖地 悬灯结彩
3.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益发浓稠 百花齐放
4.能歌善舞 行善积德 师传身授 哄堂大笑
(五)选词填空。(6分)
要是……就…… 不是……而是…… 因为……所以……
1.( )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 )妙极了!
2.( )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 )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
3.这些比赛并( )为争谁第一谁第二,( )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8分)
热闹——( ) 间断——( ) 光景——( )
姿态——( ) 特有——( ) 沸腾——( )
(七)按要求写词语。(6分)
1、根据提示写出含“手”字的成语。
形容高兴:________ 形容慌忙:________
形容容易:________ 形容聪慧:________
2、形容人老实:________
3、形容两种事物完全不是一回事:________
五、家庭作业
(一)识记今天积累的好词佳句。
(二)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10分)
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________,泣涕零如雨”中“擢”的意思是________,“零”的意思是________。这几句诗借的民间故事,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王建的“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你还积累了哪些思亲名句?请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3)班举办了“传统习俗知多少”的主题活动,下面是文文抽中的习俗签,请你帮她完成下面的填空吧!
元宵节吃元宵 寓意_________。
春节倒贴“福”字 寓意_________。
瓷器上绘蟾蜍 寓意_________。
(三)将合适的答案填在括号里。(6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风轻,爱她的香飘十里。
B.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C.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D.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2.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分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2分)
两岸的青山,______,都晃悠悠地,无一例外地倒映在澄清、透明的江水里。
A.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B.青山的石壁,石壁的丛林,丛林中的藤蔓芳草
C.青山的石壁,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
D.丛林中的藤蔓芳草,石壁的丛林,青山的石壁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他的鼓动,使全班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冬季长跑活动中。
B.由于他的鼓动,全班同学都投入到积极地冬季长跑活动中。
C.由于他的煽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冬季长跑活动中。
D.由于他的鼓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冬季长跑活动中。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9分)
1. 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2.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3.《北京的春节》一课是按_______顺序写的,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紧接着重点描述了腊八、_____、除夕、_____、正月十五这几天的活动。
4.《腊八粥》一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_,农历_____这一天,家家要做腊八粥。
5.《十五夜望月》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皎洁。
(六)阅读古诗,回答问题。(13分)
长歌行_____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将古诗中画横线的部分补充完整。(6分)
2.本诗中人们千古传颂的珍惜时间的一句是:___________(1分)
3.诗中打比方的诗句是( )。(2分)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B.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C.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4.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