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六年级下册语文段落的作用和第三单元复习
一、课内词语听写
1、 2、 3、 4、
5、 6、 7、 8、
词语填空和解释带横线字意思
1、走马( )花: 2、自( )弗如:
3、声( )俱下: 4、赴汤( )火:
5、锲而不舍: 6、见微知( ):
三、文学常识积累
常见借代词语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四、积累一句和科学精神有关的名言以及三个四字词
名言:
四字词:
段落在文章的作用
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方面的作用;二是结构方面的作用。
(一)内容方面的作用:点明记叙顺序(插叙、倒叙)、概况交代的事情、突出人物特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揭示行文线索
(二)结构方面的作用:
开头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设置悬念等等。
中间段:承上启下(过渡)、照应上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等。
结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首尾呼应、照应文章标题、深化主题、引人深思等等。
六、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1、易读错的字
绽开(zhàn√ chàn) 耽搁(gē√ gé) 赤裸裸(luǒ√ guǒ) 急遽(jù√ jǜ)
痕迹(héng hén√) 绊倒(bàn√ pàn) 惆怅(chóu√ cóu) 咔嚓(chā√ cā)
2、多音字
燕yàn(燕子) yān(燕国) 叨dāo(叨唠) tāo(叨扰)
尽jǐn(尽管) jìn(尽头) 藏cáng(躲藏) zàng(西藏)
3、近义词
匆匆—缓缓 觉察—发觉 叹息—感叹 徘徊—彷徨 空虚—空乏 明媚—明净
惆怅—怅惘 惊惶—惊恐 缥缈—渺茫 消逝—消散
4、反义词
匆匆—徐徐 空虚—充实 伶俐—笨拙 徘徊—果断 明媚—昏暗 惆怅—兴奋
惊惶—镇静 消逝—出现
5、特殊词语
ABB式:头涔涔 泪潸潸 赤裸裸 胖乎乎 懒洋洋
AABB式:伶伶俐俐 空空落落 念念叨叨 轻轻悄悄
6、词语搭配
(斜斜)的太阳 (凝然)的双眼 (逃去如飞)的日子 (游丝样)的痕迹
(绽开)的泡沫 (空空落落)的院子 (赤裸裸)地回去 (焦急)地等待
7、好句积累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比喻)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比喻)
(4)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动作、心理描写)
8、珍惜时间的诗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课文回顾
(1)《匆匆》一文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这一主题思想。
(2)《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围绕“我”(盼望并等待母亲带“我”出去)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出了一个孩子第一次的盼望由(期盼到期盼落空的过程),表达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刻画了母亲(为了生计而忙碌)的无奈。
七、课堂练习
(一)用“——”画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8分)
翻箱倒矩 ( ) 一视同人 ( ) 热泪盈框( ) 全神惯注 ( )
一声不亢 ( ) 挠有趣味 ( ) 哪咤闹海 ( ) 念念叼叼 ( )
(二)选词填空。(5分)
消逝 流逝
1.时光如水,匆匆( )。 2.光线正无可挽回地( ),一派荒凉。
盼望 渴望 期望
3.在战争年代,孩子们多么( )能够有一本教科书啊!
4.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 )。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5.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 )。
(三)给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选择正确的作用。(4分)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意转折 C.表示引出下文 D.表示声音延长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
2.体育课上,王老师喊:“立——正。” ( )
3.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 )
4.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 )
(四)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 )
3.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 )
4.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 )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缩句)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3、阳光让那些庸常而艰辛的琐碎日子变得有滋有味。(改为反问句)
4、爸爸说,到了那边,我就要学习西班牙文。他担心我会渐渐忘记了中文。(改为直述句)
5、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写一个表达自己心情的句子。
奔跑在田野上 走在寂静的小路上 听音乐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谢谢你允我回报
①探视之后,我离开重症监护室,走出医院,走到附近的商厦——我想给他买块表。
②在专柜前选中一款机械表:银色表盘,金属表链。我确定他喜欢,别问为什么,他没说过,但我就是知道。价位适中,不算昂贵,否则他会心疼钱;也不算便宜,否则我会心疼给他的不够好。这样的选择,可以让我和他都心安。付款后,让营业员将表链拆掉两个扣。我知道他手腕的尺寸,也知道他喜欢将手表略宽松地环在腕上,可以不时轻轻晃晃。包装盒精美宽大,我将它抱在胸前,走回医院。
③这是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的第三天,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家人都在做最坏的打算,但我却坚信他会醒过来。我只想他醒来时对他说:“爸,给,你要的手表。”
④没错,这块腕表,是他入院前要过的。一次吃晚饭时,他半开玩笑说:“闺女,看我这表该换换了!年头太长,越来越不准了,每天都会差个两分钟。”我不假思索,当即应允:“买。”过了一会儿才笑着反问:“干嘛又让我买?”他呵呵地笑:“最近你不是刚赚了稿费嘛,还不好好孝敬孝敬你爸?”入口的米饭喷了一桌子,我哈哈大笑:“爸,你也太有心计了!”
⑤是的,爸爸有心计,最重要的是,他知道我的软肋在哪儿,一戳就中。我的软肋连我妈都知道,她常说:“欠你爸的,迟早是要还的。”
⑥没错,我欠他的。在我成长的那么多年,仅是物质的亏欠便不计其数。
⑦读初二时,小城里富裕人家的姑娘流行骑那种彩色变速车。班里有了第一辆,我眼热不已。回来一说,我妈眼睛瞪得老大:“那么贵,咱可买不起!”他半天不语,然后静静看向我又失落又不甘的眼神,只说了一个字:“买。”然后真就买了。为此,全家人集体节衣缩食两个月。工作之余一向喜欢种花养草的他,还去一家修理厂打了两个月短工。
⑧这并不是特殊事例,而是常态。在我成长的年代,生活并不丰裕,但他总是倾其所有宠我爱我。
⑨所以,早到了该还的时候了。
⑩他也拿捏住了这一点,于是这些年,我和他常会有这样的对话——
“闺女,这手机按键不大好用了。”
“换。”
“闺女,今天上街看到一种电动车又轻便又好看。”
“买。”
“闺女,对门你李伯伯的儿子给他买了个按摩椅,看着挺好的。”
“买。”
我妈总嫌他向闺女要这要那,而我明白,从前他的给,现在他的要,其实都是对我的好——他知道,如果不给我宠爱他的机会,我此生怎会安心?所以,他只管笑呵呵地要,我只管翻着白眼给,从来没有多余环节。
还记得他第一次跟我要的,是一顶“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买到的毛呢礼帽”。当时,我几乎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商场,好不容易才寻到他想要的那一款。付账,将礼帽小心装好。我松了口气,然后想象他戴上这顶礼帽的模样,想象他欣喜得犹如一个孩子得到心爱玩具的眼神,我突然被一种庞大的幸福感击中了。
这种幸福感从不曾有,又无法言语,是任何一种快乐都不能代替的。而这种幸福感,他早早就知道了吧?在那些年,他绞尽脑汁又倾尽一切宠爱我的时候,曾经一一享受过吧?所以,他要把这种幸福传递到我手中,让我一遍遍感受和重温。
我只想说,他做父亲的智慧超过很多人。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子女含辛茹苦倾尽一切,却舍不得让孩子分担分毫;我见过太多父母把一生的苦难尝尽,却舍不得分享子女人生的甘甜,拒绝子女的付出……可是我,从来都不认可这种做法。在适当的时候索取回报,这正是他的智慧,也是他给予我的额外的恩赐。
只是这一次,手表还没来得及买,他就被查出食道癌,手术后当晚因肺部感染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那晚,我在监护室外空寂的走廊中坐了很久,把刚买回的新腕表放在耳边,听指针“嗒嗒”的声音,像心跳……
他是在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第六天醒过来的。医生都说是奇迹。
我并不这样想。
回到普通病房后,我拿出腕表递到他眼前:“爸,给,你要的手表。”他抬起左手手臂,示意我帮他戴上。戴好后,他轻轻晃晃,咧开嘴笑了。我看着他,76岁的勇敢的他,勇敢地醒过来,让我还可以继续偿还我的所欠,回报他的付出。
压制了许久的眼泪突然而至。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 ⑨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八、家庭作业
(一)识记今天积累的词语和文学常识
(二)完成下列阅读理解
父亲和那道坡
宋向阳
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秋生低声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
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
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
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大成说:“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
“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大成说。
徐老套哼了一声,说:“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
大成说:“可能,他有点忙吧?”
徐老套说:“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
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
我让你堵!我让你堵!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
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嗖地放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接。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妈……”
徐老套笑眯眯地说:“儿子,你的车放哪儿了?”
秋生眨巴眨巴眼睛,说:“就放门口了。”
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
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
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