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认识小括号 备课人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基础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是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完成阶段,表面上是混合运算,实际上是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过程与方法 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学准备 口算卡 课件
教学节数 1课时
一、情景导入1、师:有一天,轮到喜羊羊、美羊羊和懒羊羊为大家做午餐了,经过一上午的辛苦劳动,三只小羊为大家做了鲜美可口的青草蛋糕。(课件出示三只小羊的对话)懒羊羊说:“我们一共做了36个青草蛋糕。”喜羊羊说“我做了12个”。美羊羊说“我也做了10个。”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课件出示:懒羊羊做了多少个青草蛋糕?师:现在哪一位同学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说一说?二、探究新知1、根据这些信息,要解决懒羊羊做了多少个青草蛋糕?你想怎样解决?先自己想一想,再和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1)36-12-10=14(个)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课件演示)这个同学是先用36个蛋糕减去喜羊羊做的蛋糕,再减去美羊羊做的,剩下的就是懒羊羊做的。(2)36-10-12=14(个)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3)10+12=22(个)36-22=14(个)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先求喜羊羊和美羊羊一共做了多少个?师: 你能不能把上面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如果有学生写出:36-12+10=14(个)师:你来分析一下,如果这样做,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使孩子们产生认知冲突,明确:这样写,应该先算36-12,而不能先算12+10. 可是,怎样才能把这个算式变成先算12+10呢?接下来我们要请出一个新朋友来帮忙,(出示小括号)小括号这位新朋友可神奇啦!只要有它存在,就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的顺序。其实,在300多年前,有个叫吉拉特的荷兰人就想到了用小括号,后来国际数学上就采用了他的方法,规定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黑板上出示: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师:现在算式里加上了小括号,你知道36-(12+10)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教师结合课件演示:先算12+10,也就是先求的喜羊羊和美羊羊一共做了多少个蛋糕,再用36-24就是求的懒羊羊做了多少个蛋糕。和我们刚才的想法一样吗?师:看来小括号的作用真不小。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带小括号的算式,你能很快说出先算什么吗?(出示:70-(35+5) 96-(62-2) )3、回顾总结,引出课题:为什么同样的信息,同样的问题,却出现了不同的解题策略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解决问题。4、师:以后在解决问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三 、拓展应用:1、做了这么多好吃的青草蛋糕,到了午饭时间了,小羊们看到这么多好吃的青草蛋糕,高兴极了,它们大口大口的吃起来。(课件出示)一共有36个青草蛋糕,先吃了20个,又吃了10个,还剩多少个青草蛋糕?(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决,反馈时说一说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2、吃过午餐,校长慢羊羊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课件出示)学校新进了80本图书。小羊们听了高兴极了,都跑去借书,看:(课件出示)一班借走35本,二班借走36本。要求还剩多少本新书,你认为下面哪一个算式是正确的?(1)80-35-36 (2)80-35+36师:为什么选(1)?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要想让(2)正确,你有什么办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添上小括号。添上小括号,你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大肥羊学校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小羊们变得爱学习了。懒羊羊上课再也不睡懒觉了,每天坚持学习,练就了一种新的本领,想不想知道懒羊羊练得什么本领?那就是无论给它一个什么算式,懒羊羊都能根据算式编出一个数学故事。(课件出示26-15-10)你有这个本领吗?谁想和懒羊羊比赛?4、有一天,懒羊羊去游乐园玩,(课件出示游乐园游乐项目价格表)懒羊羊这次带了30元钱,你来帮懒羊羊选一选玩什么项目?还剩多少钱?(学生在练习纸上选择项目并解答,找几名学生汇报交流)练习:在你选择的项目后面的括号里画“√”。水上气球 10元/人 ( )碰碰车 5元/人 ( )过山车 10元/人 ( )海盗船 8元/人 ( )旋转木马 5元/人 ( )一共有30元钱,要玩你选的项目,还剩多少钱?列式:
巩 固 深 化
一、巩固练习1、2+7-5,这道题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先算(),再算()。 3、计算:32-8+8= 36-5-5= 72+7+3= 二、达标测评1、独立完成第74页“做一做”,先说说下面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计算。 2、算一算,比一比: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6-8+2= 16-(8+2)= 9+5+6= 9+(5+6)= 3、计算: 12-3+9= 54-5+30= 76-7+9= 87-9-10= 86-40-3= 39-(9+5)=
板 书 设 计
解决问题36-12=24(个)24-10=14(个) 36-10=26(个)26-12=14(个) 10+12=22(个)36-22=14(个)先求喜羊羊和美羊羊一共做了多少个?36-12-10=14(个) 36-10-12=14(个) 36-(12+10)=14(个)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教 学 反 思
计算课常被形容为“枯燥”“机械重复”,这是由传统数学上的缺陷造成的,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一年级学生天性好听故事的特点,在本课的导入阶段,我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枯燥”的计算,有效地实现了从课间到课上注意力的转移,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及方法,教学中注重知识间的对比。在做有括号的和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时,明确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从前往后算。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总的来说,我们要让学生在听课、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以及成功的快乐,从而开辟新的教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