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件(共2课时24+26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件(共2课时24+26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25 17:46:51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情境导入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区的马用顺曾经是伐木英雄,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手工年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国纪录,相当于一个人完成6个人的工作量。马永顺算过一笔账——这么多年,他大约采伐了36000多棵树。马永顺下决心还上这笔“砍伐账”。至2000年去世前,他带领全家义务植树5万多棵,成为植树模范。伐木英雄和植树模范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角色为什么会融合在马永顺身上?我国发展战略转变对保障生态安全有什么意义?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人教版 选必3 第三章 第三节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结合实例,说明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结合实例,说明实施生态修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目录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实施生态修复
建立自然保护区
3
2
1
1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材料:位于小兴安岭的黑龙江省伊春市有”红松故乡”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由于长期忽视森林生态价值及自然更新规律,不合理采伐超过了森林最大更新能力,伊春市原始红松林遭到严重破坏,仅残存于丰林等自然保护区内。于森林资源大量减少,森林生态系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功能下降严重,区域内早涝、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伊春林区是那一种生态退化现象
思考
自主学习
找出生态退化的原因、表现、特点、影响
理解生态退化的内涵
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
表现: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特点: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影响:导致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试指出下图中生态退化现象
土地沙化
土壤侵蚀
森林破坏
湖泊萎缩
以森林破坏为例,分析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下降的具体表现
森林资源短缺
森林里的动植物资源减少
对气候的调节
作用减弱
保持水土的
能力减弱
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材料1:位于小兴安岭的黑龙江省伊春市有”红松故乡”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由于长期忽视森林生态价值及自然更新规律,不合理采伐超过了森林最大更新能力,伊春市原始红松林遭到严重破坏,仅残存于丰林等自然保护区内。于森林资源大量减少,森林生态系統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功能下降严重,区域内早涝、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伊春林区是那一种生态退化现象
思考
森林破坏
生态退化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下降
生态退化是因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以及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生态系统结构破坏,进而导致一系列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下降的现象。
生态退化的内涵,即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下降
生态退化的内涵
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影响?
“森林荒芜,使土壤不能产生其最初的产品,并使气候恶化。”楼兰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这里水草丰美、树木苍翠。而今天的楼兰是一座被淹埋在荒原之中的废墟古城。当时的古楼兰王朝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森林法,即凡砍伐树木者都将被罚没牛羊,但最终也未能逃脱砍伐树木等过度开发行为导致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结局,沙漠吞噬了他们的家园。(来源:绿色中国网)
生态退化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很大。楼兰文明的消失是人类过度开发致使生态逐步退化,从而导致区域性人类文明消失的一个具体例证
生态退化危害逐步积累
自然环境基础
社会经济
人民
福祉
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
国家安全
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影响
活动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
讨论:我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分布、原因、影响和相应措施,完成下列表格
类型 分布 原因 影响 措施
水力侵蚀
风力侵蚀
冻融侵蚀
类型 分布 原因 影响 措施
水力侵蚀 黄土高原最为严重,第二级阶梯的山区,东部丘陵地区,东北的山前地带 降水多且集中;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 土层变薄、河流含沙量增加、淤塞河道、洪涝灾害频发 修建梯田(或“坡面蓄水工程、截流防冲工程”),减轻水土流失;修建小型水利工程(如“蓄水池、转山渠、引洪漫地”等);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采用生物覆盖、免耕或少耕等措施
风力侵蚀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地区、准噶尔盆地中部等西北干旱地区 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 土壤沙化、土地更加贫瘠、引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减少对当地天然植被的破坏;因地制宜,选择耐早的植物植树造林,减缓风速;改进耕作方式,条播、等高带播、垄作及留残茬;采用保护地面的柴草席、碎片、卵石等工程措施;水平梯田、等高种植、增设覆盖层等方式增加土壤水分
冻融侵蚀 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和东北高纬度地区 气温变化导致土 壤中水分冻融;含水量大;坡度大 土层变薄、引发滑坡、泥石流 加强监测;减少人类活动干预
我国的土壤侵蚀类型、原因、影响、措施
材料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
(1)简要分析扎龙地区形成内陆湿地的自然条件。
(2)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
(3)湿地退化,鸟类迁徙,使“鹤乡”齐齐哈尔市魅力大减,为此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水源较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等
靠人工措施补充湿地水量;禁止大规模采伐芦苇;迁移湿地核心区的人口;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繁殖丹顶鹤.
材料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
(1)简要分析扎龙地区形成内陆湿地的自然条件。
(2)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
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水源较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等
图示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读1976年、1987年和2000年我国某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
A.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B.修建108国道,导致栖息地碎片化C.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和秦岭隧道通车 D.发生了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2.据图可知,图示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四川省 B.广东省 C.陕西省 D.辽宁省
C
C
图示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读1976年、1987年和2000年我国某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3.关于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 B.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
C.国道的建成使大熊猫栖息地扩展 D.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C
本节知识结构
生态退化
国家安全
自然环境基础
人民福祉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26张PPT)
材料1:黑龙江伊春林区是当今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伊春的红松林是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森林,也是全球顶级的红松群落。为支持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伊春林区的红松资源经56年的过度采伐,从1948年开发初期的108万公顷减少到2004年的4万公顷。(参考:伊春日报)
结合教材案例,分析伊春林区生态退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思考
原因:忽视自然规律,不合理采伐超过了森林最大更新能力。
影响:资源枯竭和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下降,从而动摇区域自然环境基础;大量工人需要转业,威胁人民福祉; 当地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威胁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木材资源安全受影响。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人教版 选必3 第三章 第三节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结合实例,说明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结合实例,说明实施生态修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目录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实施生态修复
建立自然保护区
3
2
1
材料2:伊春是我国森林生态退化和资源枯竭的缩影。直到我国采取“天保”工程等森林保护措施,伊春等林区森林退化问题才得到有效抑制。“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伊春经历了从限伐到全面禁伐的过程,采取了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林场撤并和生态移民等主态修复措施。并在丰林建立了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伊春林区为保护森林资源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
思考
实施生态修复
建立自然保护区
2
实施生态修复
定义: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类型:自然恢复and人工恢复。
自主学习
什么是生态修复、类型、我国在生态修复方面的成果
实施生态修复:自然恢复
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休渔制度
我国自1995年开始,在东海、渤海等海域实行全面伏季休渔制度,以保护渔业资源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人为破坏
围栏封育
通过围栏封育措施,避免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原来退化的生态得到自然恢复
伊春的生态修复方式之一
实施生态修复:人工修复
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通过恢复植被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的措施,如植树造林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通过一系列建设工程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如修建梯田
人工修复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且生态系统难以恢复到自然状态
见效快、成效好
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的国家之一,先后实施了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或两者相结合的重要生态工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系统恢复
3
建立自然保护区
材料3: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伊春市境内,区内保存着完整的 原始红树林。是亚欧大陆东北亚地区北温带特有的最古老、 最丰富、生物最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中有鸟、兽、鱼、昆虫以及两栖类等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1500多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动物10种。
材料4:保护区在其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分别执行相应的保护标准并采取绝对保护、生态监测与研究、木树林管理维护、发展生态旅游等措施
材料5: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保存了完整的原始红树材 为东北区的生物多 样性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物种资源基因库。改善了其涵养水源、固碳制氧等调节服务能力 区内开展的生态检测与研究工作,为东北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科学与技术支持 促进了森林资源整体恢复进程。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
(1)国家为什么在丰林设立自然保护区 按国际划分,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拥有哪几类区域
(2)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重要的保护对象有哪些 归纳建设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有那些意义
材料3: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伊春市境内,区内保存着完整的 原始红树林。是亚欧大陆东北亚地区北温带特有的最古老、 最丰富、生物最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中有鸟、兽、鱼、昆虫以及两栖类等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1500多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动物10种。
材料4:保护区在其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分别执行相应的保护标准并采取绝对保护、生态监测与研究、木树林管理维护、发展生态旅游等措施
材料5: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保存了完整的原始红树材 为东北区的生物多 样性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物种资源基因库。改善了其涵养水源、固碳制氧等调节服务能力 区内开展的生态检测与研究工作,为东北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科学与技术支持 促进了森林资源整体恢复进程。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
(1)国家为什么在丰林设立自然保护区 按国际划分,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拥有哪几类区域
保护亚欧大陆东北亚地区北温带特有森林生态系统
按国际划分,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有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材料3: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伊春市境内,区内保存着完整的 原始红树林。 (如右图)是亚欧大陆东北亚地区北温带特有的最古老、 最丰富、生物最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中有鸟、兽、鱼、昆虫以及两栖类等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1500多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动物10种。
材料4:保护区在其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分别执行相应的保护标准并采取绝对保护、生态监测与研究、木树林管理维护、发展生态旅游等措施
材料5: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保存了完整的原始红树材 为东北区的生物多 样性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物种资源基因库。改善了其涵养水源、固碳制氧等调节服务能力 区内开展的生态检测与研究工作,为东北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科学与技术支持 促进了森林资源整体恢复进程。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
(2)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重要的保护对象有哪些 归纳建设丰林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有那些意义
①保存完整的原始红树林,为东北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物种资源基因库;②改善区内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能力;③利于开展的生态检测与研究工作,为东北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科学与技术支持; ④利于培养伊春民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自主学习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保护对象、保护要求
自然保护区的划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意义
概念: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保护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保护要求:
①对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或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
②对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属于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自然保护区及其功能区的划分
核心区
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
缓冲区
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实验区
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
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3个类别9个类型(表3.2)。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750处,约覆盖我国陆地面积的15%,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463个。
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
2、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3、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4、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本节知识结构
生态退化
国家安全
自然环境基础
人民福祉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地
选择治理措施
实施生态修复
建立自然保护区
材料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
(1)简要分析扎龙地区形成内陆湿地的自然条件。
(2)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
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水源较充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