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城镇化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城镇化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25 17:5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的概念: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______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的标志:城镇人口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其中衡量城镇化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镇化的意义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__________;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______。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______、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城镇化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__________;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__________。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城镇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______。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表现: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_______________曲线。
2.阶段和特点
(1)A为______阶段,其特点是城镇化水平较____、发展较____。
(2)B为______阶段,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____。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________过剩、交通拥挤、住房______、环境恶化等问题。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______。
(3)C为后期阶段,其特点是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______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______。
3.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出现了与城镇化过程______的人口流动现象。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发展速度____。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问题
(1)环境问题: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__________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交通拥堵、住房紧张问题:城市__________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
2.区域差异
(1)发展中国家:城镇化__________,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2)发达国家:主要是__________问题。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______、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______、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__________、图层分析、______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如可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如下表所示: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举例说明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提供旅游景点、商业网点分布以及城市道路与建筑物的空间分布等信息
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显示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 查询某个加油站、立交桥的坐标位置或某时段某路段的车流量
城市抗灾减灾 在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 建立防火区的火灾信息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救护路线模型和灾后损失评估模型等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 对城市多源环境信息包括大气、水、土地、植被、噪声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处理,实现环境信息的共享
参考答案
一、1.城镇 2.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 (1)产业结构 动力 (2)土地 (3)环境质量 居住环境 (4)趋同
二、1. 稍被拉平的“S”形 2.(1)初期 低 慢 (2)中期 快 劳动力 紧张 郊区 (3)农村 减少 3.(1)相反 (2)快
三、1.(1)环境质量 (2)人口规模 城市规划和管理 2.畸形发展 环境污染
四、1.储存 定位 2.数据管理 制图
重点一 城镇化及其意义
1.内涵
2.标志
注意: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
3.动力机制
4.图解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镇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下列题目。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镇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985—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人均城镇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镇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镇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1.C 2.D
【解析】1.从表中数据看出,1985—2011年我国城镇用地年均增长率比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高,故我国城镇人口人均城镇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
2.城镇用地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住宅用地,而不是商业用地,A项错误。我国城镇化在不断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化为城镇人口,故乡村人口不一定会持续增长,B项错误。城镇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城镇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C项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等公共设施用地不断增多,农业用地会有所减少,D项正确。
重点二 城镇化进程
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早晚 早 晚
原因 工业化早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 慢 快
原因 城镇化已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城镇化水平 高低 高 低且发展不平衡
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存在 问题 问题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城镇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2.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及再城镇化的表现、成因与联系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表 现 人口由乡村转向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 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镇总人口增加 人口继续迁往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 人口迁回市区
成 因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变大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城镇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 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图 解
联 系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镇化,随后出现逆城镇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镇化
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因素中属于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 )
A.城市交通拥挤 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2.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 )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文化生活落后
【答案】1.B 2.C
【解析】1.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拉力因素是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好,福利好,教育医疗条件好等。B正确。城市交通拥挤,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A错;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是推力,C、D错误。故选B。
2.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城市病的出现,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昂贵等,城市中心区环境质量下降,C正确。乡村地区环境优美是拉力,A错;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不利于逆城市化,B错,城市文化生活水平好于乡村地区,D错误,故选C。
重点三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城镇化对城镇环境质量的影响
合理的城镇化可以改善城镇环境,过快的城镇化就会使城镇环境质量下降。其表现、成因和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
主要表现 成因 整治措施
大气 污染 城镇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所排放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气;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 合理布局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城镇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镇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垃圾 污染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垃圾 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噪声 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工地和社会生活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镇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2.城镇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主要表现 成因 危害 整治措施
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 城镇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造成资源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镇环境质量;导致住房紧张,影响居住质量 控制城镇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镇道路;加快住房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具
就业困难,失业队伍增加 城镇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安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图示分析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高,密度不断增大,同时对城市生态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空间剖面。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2012~2018年间,该市城市化特征是( )
A.城市绿地面积扩大 B.城市向东北方向扩张明显
C.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城市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产生的问题包括( )
①减慢了地面的沉降速度 ②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
③增加了光反射污染 ④加强了局部的强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改善城市生态的可行措施是( )
①禁止建设高层建筑
②在强风上风向设防风屏障和绿化带
③对所有高层建筑的开敞空间和屋顶进行绿化
④从材质及安装角度着手,减少玻璃幕墙的光反射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B 2.B 3.D
【解析】1.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特征。结合图像材料可知,与2012年相比,2018年建筑物的数量及高度在城东和城北明显增多,可知城市向东北拓展,B正确。图示信息无法判新城市绿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变化,A、C错误。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向小城镇迁移的分散化过程,本题材料不能反映出该城市出现逆城市化,D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城市高层建筑物不断增多产生的问题。高层建筑物增多,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受重增大,会加快地面沉降速度,①错误。高层建筑的受光面积更大,时间更长,吸收和传输热量更多,同时对能源消耗需求增高,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②错误。大多数高层建筑通常会包裹一层玻璃幕墙,玻璃幕墙的面积增大会反射太阳光线,影响交通通行和居民生活,增加了光反射污染,③正确。建筑物增多,整体上可减弱城市内的空气流通,但在局部地区受高层建筑物的影响,上升和水平运动的气流均会形成涡流或狭管效应,造成局部大风,④正确。综上B正确。故选B。
3.本题考查改善城市生态的可行措施。高层建筑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城市知名度方面作用明显,应合理布局和安排,禁止是错误的,①错误。高层建筑会产生局地大风,影响人类活动,因此上风地带布置防风屏障可减少对人类活动的干扰,②正确。高层建筑的屋顶或开敞地带设计绿化,可缓解热岛效应,但对所有的高层建筑的屋顶进行绿化是错误的,因此③错误。玻璃幕墙可以采用吸光材料,或者确定适当的角度减少光反射污染,④正确。综上,D正确。故选D。
一、单选题
近20年来,四川省城乡人口大量流向东部沿海城市,城乡居民的收入较多来自于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收入返还。该省县域城镇化呈现出特殊发展模式:人口流出越多,城镇化速度越快(进城人群主要是农村留守的老人与儿童),县城就越繁荣。下表是2000~2015年四川省各层级城镇化水平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层级 2000年 城镇化率(%) 2015年 城镇化率(%) 2000~2015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
全省 27.1 48.1 3.9
成都市 53.7 71.6 3.8
地级市辖区 40.6 57.9 2.7
县域(研究区内76个) 16.7 37.5 4.6
1.2000-2015年期间,该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远超地级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县域( )
①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②农村人口比例较高
③城镇住房价格相对较低④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近20年来,四川省县域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是( )
①本地工业化②异地工业化③乡镇旅游业发展④养老和教育需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今后推动该省县域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 )
A.增加城镇住房供给量 B.降低城市入户门槛
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 D.多元发展本地产业
2020年济南市GDP跨入“万亿元俱乐部”行列,达1.014万亿元,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率超过75%.图为“1970年以来济南市主城区面积、人口、经济年均变化率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1970年以来,济南市主城区( )
A.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慢 B.人口数量增长停滞
C.用地增速总体快于人口 D.用地面积波动上升
5.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主要表现为( )
A.二三产业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 B.城市人口越多,经济总量越大
C.经济水平越高,城市化的速度越快 D.城市面积越大,经济增速越快
嘉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近年来,形成了“皮革之都”——海宁、羊毛衫市场——桐乡、木业大县——嘉善、服装中心——平湖等特色产业区域。如图为嘉兴市行政区划及产品主要流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促进嘉兴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区位有( )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
③国内外市场广阔④劳动力素质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改革开放初期,嘉兴许多集镇人口没有进入城市,集镇慢慢发展成小城市。当地这种城市化发展方式会( )
A.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同步发展 B.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C.增加大城市的拥堵、污染等城市化问题 D.加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
灯光面积占比(灯光区域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与区域城市化具有明显相关性。下图示意我国长三角地区四省市2000-2020年灯光面积占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份分别是( )
A.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 B.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
C.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江苏省 D.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
9.近五年①省份灯光面积占比变化最可能反映该省份( )
A.城市化速度增长缓慢 B.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C.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 D.处于城市化的初期
《2019年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出要"促进城市精明增长"。所谓"精明增长"是指严格限制城市增长边界,防止过度蔓延,同时促进建成区内部进行革新,增加公共空间,推行公共交通系统的一种城市规划理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精明增长"理论限制了( )
A.人口密度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城市面积
11.下列哪些措施符合"精明增长"理念 ( )
A.改造老旧街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B.扩大城市规模,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
C.强化城市功能分区,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合理
D.减缓城市GDP增速,防止人地矛盾加剧
2019年底我国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是7.1%、39%、53.9%,2017-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分别是58.5%、59.6%、60.6%。下图是世界一些国家目前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据图文分析,我国目前( )
A.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B.滞后城市化现象明显
C.城市空洞化现象明显 D.再城市化现象明显
13.我国目前的城市化速度最可能( )
A.导致乡村振兴 B.促进城乡一体化
C.推动产业转移 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综合题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京都市圈是以日本首都东京为中心的巨型都市圈,2020年都市圈总人口约3700万,面积13514平方千米。都市圈外围新城的功能与定位为服务于核心城市的发展需求。随着东京规模能级和发展阶段的变迁,历次规划的重点不断变迁。发展至今,东京都市圈由“一极”向“多极”转变,逐渐形成大中小城市功能各异、协同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下图为东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与外新城的定位变迁。
(1)核心城市能级及其发展阶段决定了周边新城在不同时期的功能与定位。下表文字表述了东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特点和外围新城定位,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充到图中①一⑥相应位置。
核心城市 a.增速放缓人口回流 b.高速发展,大城市病突出
外围新城 c.强化独立性,建设商务核心城市 d吸引外溢的人口和产业,缓解核心城市压力 e.外新城e加强外部联系,打造城市间网络体系 f.明确广城范围内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内部功能
(2)说明在东京都市圈转变为“多极”阶段,都市圈内城市如何实现协同发展。
15.读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
年份 1950 1970 1990 2025
发达国家 50% 66.6% 72.6% 80%
发展中国家 17.0% 25.4% 33.6% 57%
(1)甲图中实线代表____国家,虚线代表____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情况是____。
(2)乙图说明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的变化特点是____。
(3)表格说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
1.C
2.B
3.D
【解析】1.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县域低于地级市,①错误。农村人口高于地级市,大量农村人口由农村迁入县域城镇,加上县域城镇住房价格较低,吸引力强,②③正确,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对城镇化速度影响不大,故选C。
2.城乡居民的收入较多来自于外出务工劳动力的 收入返还,人口流出越多,城镇化速度越快, 四川省县域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有异地工业 化,进城人群主要是农村留守的老人与儿童, 生活和教育需求也是主要驱动力,和乡镇旅游 业发展无关。故B②④正确,ACD错误。 故选B 。
3.推动该省县域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应该多元发展 本地产业,吸引人口不大量外流,多元发展本 地产业可以吸引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加快 城镇化。增加城镇住房供给量应该考虑当地城 市人口数量,当地县域城镇化率低,增加住房 供给量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城市入户门 槛会带来城市化问题。当地县域城镇化率低, 城市老龄化问题较严重,但是完善社会养老保 障不是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C
5.A
【解析】4.由图可知,1970年以来,人口变化率、面积变化率和经济年均变化率都大于零,呈波动起伏。说明经济发展速度并不是逐渐减慢,A错误。人口数量仍呈增长状态,B错误。面积变化率总体高于人口变化率,所以用地增速总体快于人口,C正确。由于面积变化率始终大于零,所以用地面积呈持续上升,D错误。故选C。
5.由已学知识可知,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快,形成畸形发展的现状,所以CD错误。而二三产业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A正确。城市化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但是城市人口越多,不能代表经济总量越大,B错误。故选A。
6.A
7.B
【解析】6.促进嘉兴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区位有接近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地处长江三角洲,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国内外市场广阔不是优势区位,发展得产业主要是廉价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素质不高。①②对,③④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通过城镇化促进城市化,当地这种城市化发展方式会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B正确。不会促进区域同步发展,A错。也不会增加大城市的拥堵、污染等城市化问题,C错。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不会明显增加。D错。故选B 。
8.A
9.C
【解析】8.灯光面积占比越高,说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四条曲线中④一直最高,应为上海市;③次之,应为江苏省;①最低应为安徽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①省份灯光面积占比增长最快,说明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A错误。安徽省经济较落后,未进入逆城市化阶段,B错误。城市化初期发展速度较慢,灯光面积占比增长慢,D错误。2000年以来,尤其是2015年以来,安徽省郊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灯光占比增长快,C正确。故选C。
10.D
11.A
【解析】10.精明增长理念的核心是限制了城市面积,D正确。在城市增长边界提高建筑密度,城市人口垂直方向上密度增大,所以城市人口密度没有降低,A错误。"精明增长"理论不能限制服务等级,B错。城市服务范围受城市面积的影响较小,C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改造老旧街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符合"精明增长"控制城市面积不断扩展的理念,A正确。扩大城市规模与控制城市面积矛盾,B错误;强化城市功能分区,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合理,没有体现增加公共空间,C错误;减缓城市GDP增速,防止人地矛盾加剧 ,与精明增长无关,D错误。故选A。
12.B
13.D
【解析】12.2019年我国第二产业比重是39%,城市化率是60.6%,因此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为1.6。比图中绝大多数国家低很多,说明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即滞后城市化现象明显,B正确。2017-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分别是58.5%、59.6%、60.6%,说明我国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郊区城市化现象明显,逆城市化、城市空洞化、再城市化出现在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因此A、B、C错误。故选B。
13.2017-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分别是58.5%、59.6%、60.6%,说明当前我国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劳动人口进城,农村出现空心化,导致农村衰落,A错误。农村衰落,很可能导致城乡两级分化,B错误。我国当前城市化特点与产业转移关系不大,C错误。农村人口减少,通过土地流转,农业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D正确。故选D。
14.(1)如下表所示:
(2)依据都市圈整体发展水平,进行统筹规划;向周边中小城市和地区疏散大都市部分功能;加强大都市与周边地区联系,实现功能互补和互相带动
【解析】(1)该题应该熟悉城市化的进程,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在核心城市发展的初期和末期问题不同,所以要以不同的措施应对。核心城市的发展是先高速发展,大城市病突出,之后增速放缓,人口回流。在其外围新城,当核心城市高速发展时,应吸引外溢的人口和产业,缓解核心城市压力,之后强化独立性,建设商务核心城市,当核心城市增速放缓时,应加强外部联系,打造城市间网格体系,最后明确广域范围内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内部功能。
(2)都市圈的协同发展,应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形成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5.发达 发展中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比发达国家快 数量不断增多,速度加快@发展中国家数量增长速度更快,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数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快,水平较低 起步早,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慢,水平较高
【解析】(1)发展中国家水平低,起步晚,速度快,进入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阶段;发达国家水平高,起步早,速度慢,进入逆城市化阶段。甲图中实线代表发达国家,虚线代表发展中国家。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比发达国家快。
(2)乙图说明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的变化特点是数量不断增多(1960-2025年,从114个将迅猛增长到639个),速度加快;变化特点是:发展中国家数量增长速度更快(62到486个),未来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多数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3)表格说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起步晚,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快,水平较低(1990年才33.6%),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起步早,目前城市化进程速度较慢,水平较高(1990年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