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二)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2.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某地区或某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3.运用所学知识和资料,分析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
4.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自主预习
预习模块一:基础知识清单
说明:在教材中找到该知识点,理解概念或过程。
1.农业生产活动概念
2.农业区位因素
预习模块二:重点知识梳理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农业生产活动: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 或饲养 等。
2.农业区位因素
(1)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 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 和 。
①自然因素
在自然因素中, 、 、 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仅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种植农作物需要 。
不同的 ,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 ;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 或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 ,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②人文因素
的需求、农产品的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 和 ,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产品需要运往销售市场,因此农业区位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 条件。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 、 等,更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保障。
农业生产还受到 的影响。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课堂探究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结合教材第57~58页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说一说: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的区别。
(1)主要因素: 。
(2)限制因素: 。
(3)主导因素: 。
【思维导图构建】
核心素养专练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下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回答3~4题。
3.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4.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
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较好
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注:1亩≈666.67平方米)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 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回答5~6题。
5.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
6.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
7.根据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 、 、 。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 、 。
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
1.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源充足;雨热同期。
2.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亚沿海平原、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印度恒河平原等平原区。平原、丘陵地区,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
3.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一方面可以为水稻种植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缓解人地矛盾。
4.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
(1)主要因素:指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若干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核心素养专练
1.C 2.A 3.B 4.D 5.C 6.D
7.光照充足 地形平坦 生长期长等 交通运输 技术装备等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不同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原因。
2.分析某地区或某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
3.运用所学知识和资料,分析不同区域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4.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自主预习
预习模块一:基础知识清单
说明:在教材中找到该知识点,理解概念或过程。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预习模块二:重点知识梳理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 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 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 的发展变化。
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 时,这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反之,农产品的生产规模缩小。
人们通过 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的改善和农产品 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发展推动了 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 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 。
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 农产品的需求。例如,桑蚕丝作为价值较高的纺织原料,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追捧。
经济发展也推动 、 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城镇化的推进使得 大量减少,同时 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课堂探究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结合教材第61页图文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非洲 北美
亚洲 欧洲
拉丁美洲 日本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思维导图构建】
核心素养专练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成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回答1~2题。
1.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因素 B.交通运输不便
C.消费者习惯变化 D.气候变化
2.“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
A.水分 B.土壤 C.热量 D.光照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回答3~4题。
3.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4.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图1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变化图;图2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读图,回答5~7题。
图1
图2
5.安徽省冬季使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改变的是农业生产的( )
A.地形条件 B.降水条件
C.热量条件 D.土壤条件
6.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 ④科技支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市场 C.土壤 D.机械化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顺义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材料二 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是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明确扶持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 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 000元。
材料三 北京市农业分布图。
(1)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2)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1)。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19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2)。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3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
图1
图2
图3
(1)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2)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
(3)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
1.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更低。
2.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改进冷藏、保鲜技术。
3.
距离市场更近。
4.市场的需求,技术的进步,交通条件的改善等。
核心素养专练
1.A 2.C 3.D 4.A 5.C 6.D 7.B
8.(1)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不利: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
(2)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策支持,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
9.(1)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一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
(2)可可与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提供荫蔽环境,有利于可可幼苗生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事活动可错时进行,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生产效率。
(3)此时段为可可大季收获期,且正值湿季,可可采摘后易霉变腐烂,需及时晾晒加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北部热带草原区该时段正值干季农闲季节,有大量闲置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