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导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3-25 22:0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我的疑问】
 
自主预习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    或饲养    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生产的特点
3.区位的含义
4.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影响一定地方    生产选择的因素。
课堂探究
材料一 《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材料二 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爱好者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现象与影响农业区位的哪个因素有关 该因素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2)影响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1.下列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特点的是(  )
①地域性 ②季节性 ③周期性 ④灵活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下图示意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读图,回答2~4题。
2.下列各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  )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②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④吐鲁番种植葡萄 ⑤上海郊区发展园艺业 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
A.①③ B.③④ C.①⑥ D.②⑤
3.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图中的(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需求 D.政策法规
4.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表示出的因素还有水源、科技等
B.政策法规的导向是农业市场地域范围扩展的主要因素
C.促使农业向区域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原因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一般情况下,图中各区位因素是不变的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变化显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因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我国形成了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B.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C.推动了农业技术的进步
D.因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大幅度减少
6.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热量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的种植,原来以小麦种植为主,现在却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稻生产基地,得益于(  )
A.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
  【能力提升】
1.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区位因素有“土壤、气候、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四种,通过读图分析,填写A、B、C、D各自对应的区位因素。
A    ,B    ,C    ,D    。
(2)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人文因素。
①阿根廷的牛肉远销西欧和美国:              ;②小麦良种使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    ;③水稻种植农业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    。
(3)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因素。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两熟,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作物可达一年三熟:    ;②我国东南丘陵利用梯田发展农业:     ;③干旱地区种植业的发展:     。
2.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有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有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
(1)气候。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极大,其中光照、热量、降水等因素影响作物的种类、复种指数和产量等。
(2)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而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1.A 2.C 3.C 4.A 5.D 6.B
【能力提升】
1.(1)气候 土壤 科学技术 交通运输
(2)交通运输和保鲜、冷藏技术 科学技术 劳动力
(3)气候 地形 水源
2.(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水源。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运输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我的疑问】
 
自主预习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总体情况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    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    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具体表现如下:
1.市场的变化:影响最   
2.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技术手段对    、    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    、    等技术的改进:使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经济发展推动了    的进程,农副产品的    需求量大增,在      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了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    农产品的需求。
3.经济发展推动了育种技术、    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    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推进了农业生产的    。
课堂探究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桑(蔗)基鱼塘”已经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生产的条件是什么
(2)珠江三角洲地区农田转变成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的原因是什么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下图为智慧农业各支撑要素组成图。据此回答1~2题。
1.连通智慧农业各支撑因素的平台是(  )
                  
A.农业资源 B.农业知识
C.决策信息 D.电子信息技术
2.智慧农业使(  )
A.农产品的种类变少 B.农业生产投入减少
C.市场的适应性增强 D.剩余的劳动力增多
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因而高山出好茶。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气温是20~30 ℃,年降雨量在1 500毫米左右,要求土壤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和通气较好。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为pH在4.5~6.5的酸性土壤。丘陵地区云雾萦绕,形成嫩、鲜、爽的茶叶特点。据此回答3~4题。
3.福建铁观音品质优的原因是(  )
①热量条件好 ②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③排水条件好
④湿润多雨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目前福建茶叶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紧缺 B.土壤退化
C.交通不便 D.劳动力成本上升
  【能力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 500~8 500 ℃,无霜期330天以上。在广西,甘蔗的收割与种植基本同时完成,把收割后的甘蔗处理为一截一截的种苗,在田里开出一道道沟,把种苗排种在沟里,把种苗盖上土形成地垄,再把地膜覆盖在种苗地垄上。甘蔗的收割没有任何机器介入,只能靠手砍、肩扛。近几年,每到甘蔗收割季节,几万名越南人通过劳务派遣机构进入广西从事甘蔗的收割、加工作业。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是我国第一产糖大省,从1993年至今,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始终稳居全国第一,蔗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蔗糖产业成了广西绝对的支柱产业之一。下图为我国广东、广西两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甘蔗主产区变化图。
2017年广西各市蔗糖产量比例表
崇左 来宾 南宁 柳州 其他
33% 16% 15% 9% 27%
  (1)指出广西甘蔗种植季节把地膜覆盖在种苗地垄上的主要作用。
(2)说明广西甘蔗主产区利于甘蔗生长的自然条件。
(3)指出1990年、2010年广东省甘蔗主产区的分布变化并分析主产区变化的原因。
(4)广西崇左甘蔗种植集聚度较好,有人建议崇左扩大甘蔗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课堂探究
(1)地势低洼。
(2)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市场需求不断发生变化。
核心素养专练
【基础巩固】
1.D 2.C 3.C 4.D
【能力提升】
(1)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肥力。(保温、保湿、保肥)
(2)纬度低,气温高,积温高,生产期长;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3)结合图示信息可知,1990年广东省甘蔗主产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到2010年,广东省甘蔗主产区转移到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用于种植蔬菜、花卉的耕地增加;经济发展水平高,地价升高,甘蔗种植面积减少。
(4)赞同崇左扩大甘蔗种植面积。该地种植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政策支持;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邻近越南,可利用廉价劳动力。或不赞同崇左扩大甘蔗种植面积。该地种植规模小;产业基础弱;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