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xiān) 此中人语云(yǔ) 为嵁为岩(kān)
B.无人问津(jūn) 关关雎鸠(jiū) 卷石底(juǎn)
C.为宫室(wéi) 八分有奇(qí) 可爱者甚蕃(fán)
D.俶尔远逝(chù) 窈窕淑女(tiǎo) 参差荇菜(xìng)
2.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B.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杂技演员小心翼翼地走过了一段离地面几十米高的钢丝,表演结束,背景音乐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C.文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不为灯红酒绿诱惑,不以觥筹交错为欢,不被人情世故左右。我以我心践诺言,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B.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我们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提高思想认识,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
D.从陈部长的讲话中,使我们明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的明确要求。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偏僻 恬静 潮汐 周而复始 B.撺掇 震撼 燎原 人情是故
C.涌跃 雾霭 静穆 气势磅礴 D.怠慢 瞳芢 萌发 大彻大悟
5.将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光鲜这词很有意思,若匆匆把人打量一番,悄悄地红了眼:“你看他,鲜衣怒马,好不光鲜!”
②所以,与其看着光鲜,不如活得新鲜。
③有人问我,光鲜与新鲜,哪个更好?
④这样一说开,我们就会发现,新鲜是生活的妙趣横生,是一个人热气腾腾的状态,是自己眼中的快乐;而光鲜则是别人眼中的快乐。
⑤而新鲜就全然不同了。读到一本有趣的书,遇到一个有趣的人,发现一朵好看的花,心里面都会溢满馨香,但觉欣喜。
A.③①⑤④② B.③①④⑤② C.①⑤③④② D.①⑤②③④
6.根据提示填空。
(1)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要是你看我的信,总觉得有教训意味,仿佛父亲老做牧师似的;或者我的一套言论,你从小听得太熟,耳朵起了茧:那么希望你从感情出发,体会我的苦心;同时更要想到: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作耳边风!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 卓越的艺术家!
这段节选自《______》的文字中,这位父亲对儿子的真切告诫是:__________殷殷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我国主要接种的新冠疫苗是全病毒灭活疫苗,具有国际通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判标准。提高疫苗的接种率,逐步建立群体免疫,是阻断新冠疫情蔓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材料二】
新冠灭活疫苗接种后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构成比
症状 发生数(人次) 不良反应发生率(%) 构成比(%)
疼痛 1175 0.24 64.81
硬结 160 0.03 8.83
肿胀 250 0.05 13.79
皮疹 38 0.01 2.10
红晕 111 0.02 6.12
搔痒 79 0.02 4.36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信息。
(2)李阿姨担心疫苗的安全性不愿意接种疫苗。请你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劝说她尽早接种疫苗。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坡
王广军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背上如针刺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须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也被老师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
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
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谢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蒙眬起来。
9.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展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10.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
11.生活中,你一定也得到过老师的帮助或鼓励,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写一段你的经历。(提示:不能抄短文语句,不超过75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是技术,也是文化
季良纲
①按照科学定义,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桥的出现与不断完善,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跨越江海,表现了人类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②《说文解字》里说:“梁,以木跨水,今之桥也。”木桥应是最早的桥梁形式之一。现代桥梁纵使千姿百态,追根溯源,都可归于梁桥、浮桥、拱桥、索桥等几大类型。
③中国自古有“桥的国度”之美誉。史料记载,商周时就有了浮桥;战国时出现了排柱式木桥、伸臂式木桥;南北朝时有木石混合的桥;隋唐时出现形式多样的石拱桥,如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逾一千五百年而不毁;宋时造桥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新式桥梁;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还出现了藤桥、索桥等,如建于清康熙44年(公元1705年)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就是由13根铁链构成的铁索桥。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堪称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④桥作为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梁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无不显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风采。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⑤许多古桥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工程技术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独具特色:长安霸桥的柳丝、扬州二十四桥的月光、苏州枫桥的钟声、西湖断桥的邀遁,还有钱塘江大桥下的怒涛、卢沟桥边的枪声,或寄寓一个美丽梦想,或承载一段历史伤痛,平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怀。
⑥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建筑技术日臻完善。桥梁不只建在河江之上,早已延伸到大海上、平原上、高山之间,桥路相连,桥隧相通,跨越更大的空间,连接更远的世界,创造出一个个伟大的工程奇迹,演绎了一串串精彩的桥梁故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丹昆特大桥长达165千米多,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铁桥;而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55千米,桥、岛、隧结合,成千上百的技术人员连续攻克了“五大制约性难题”,共同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⑦一座桥,一个传奇,是非凡的人间奇迹!一座桥,一段历史,折射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成为了创新文化的显著标识!
1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13.文章第⑥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4.以下内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木桥应是最早的桥梁形式之一,现代桥梁也都可归于梁桥、浮桥、拱桥、索桥等几大类型。
B.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一千五百多年而不毁。
C.梁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都显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风采。
D.桥梁早已延伸到大海上,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55千米。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褊③之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⑥, 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 nì):即“埤垸”,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柄(Iì):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5.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标两处)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1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 ②心乐之________
③益奇而坚__________ ④或曰___________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投以小石 以其境过清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乃记之而去
D.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固劳而无用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19.这两篇短文都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_____________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之气。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0.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作用。
21.重章叠句是本诗的一个重要写作特色,请简析其作用。
五、作文
22.题《从此,我不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左右的记叙文;③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考生姓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A.此中人语云(yù);
B.无人问津(jīn);
C.八分有奇(jī);
故选D。
2.A
A项江河日下指的是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与句意不符。
B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C项,开卷有益:指读书总有好处。
D项,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故答案为:A
3.C
A.句式杂糅,可改为“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或“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
B.语意重复,"左右"和"大约"重复,可去掉其中的一个;
D.缺主语,可去掉“从”或“使”;
故选C。
4.A
B.“人情是故”应为“人情世故”
C.“涌跃”应为“踊跃”
D.“瞳芢”应为“瞳仁”
故答案为:A
5.A
6. (1)气蒸云梦泽 (2)胡为乎中露 (3)青青子佩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6)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7. 《傅雷家书》 认真对待和虚心接受别人的告诫。 殷殷希望:成为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8.(1)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较低,其中多为局部疼痛等症状。
(2)示例:李阿姨,我们接种的灭活疫苗,具有国际通行的安全性,接种后不良反应小。而且只有大家都去接种疫苗,我们才能更好地全民防范,您还是尽快去接种吧。
9.“猛地”是“忽然、突然”的意思,用在这里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他希望有人来帮忙,却又不希望这人是他的老师的矛盾(难堪、尴尬)心理。
10.①老师心地善良且善解人意,从老师主动帮助他可以看出;②老师有责任心,关爱学生,从老师对他好,常鼓励他可以看出;③老师是一个讲究教育方法、策略的教育工作者,从老师用独特的方法帮助他,使他顺利拉车上坡可以看出。
11.合乎题意即可
12.通过对桥的定义,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阅读兴趣。
13.举例子。通过列举杭州湾跨海大桥和丹尼特大桥,有力证明了中国在桥梁建筑上创造的奇迹。
14.D
15.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16. 像狗的牙齿那样 以……为乐 更加 有的人
17.D
18.(1)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19. 凄苦孤寂 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20.运用起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点明了时令和环境,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惆怅的气氛。(意思对即可)
21.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意思对即可)
22.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从此,我不再 ”这一题目很有现实意义,便于个性化表达。写作此文,首先要认真审题,补全题目。“不再怎么样”,此处应填写自我曾经的缺点、错误、失意等方面。题目中可以填“孤独、脆弱、悲观、迷茫、自私、自卑、等待、懒惰”等。
第二,选材。写作此文时,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因此要从中选择最典型的生活素材,写出自我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美文来。在结构的安排下,要略写过去,详写现在,重点突出转变之后的情状。在叙写其转变的过程中,适宜运用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把过去与现在进行鲜明对比,有力地凸显出文章的主旨。只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分外出彩。
第三,文题。本篇习作明确要求写成记叙文,有如下构思供参考:
①以第一人称叙事。可以叙写自我戒掉吃零食的坏习惯,在生动地展现自我思想与行为的斗争中,使得文章波澜起伏;还可抓住自我在生活中或是学习方面由坏变好的过程,运用对比来形成文章的波澜。
②可以采用横向并列展开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我不再任性”“我不再寂寞”“我不再失落”等,应包含以下内容:从前的我、变化之因、现在的我。文章生动展现自我明白的教训或道理(善解人意、坚强乐观、自强自立等),让一个崭新的、立体的、成熟的“我”跃然纸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