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
B.困惑 挑剔 胆祛 委曲
C.叛徒 诚肯 鉴别 宛转
D.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麋子(mí) 羁绊(jī) 恬静(tián)
B.纨绔(wán) 蕴藻(zāo) 行辈(háng) 闭塞(sāi)
C.分量(fèn) 冗杂(rǒng) 撺掇(cuān) 踱步(duó)
D.亢奋(kàng) 静穆(mù) 蓦然(mù) 斡旋(wò)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写了作者故乡的风俗民情,描写了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象,是鲁迅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B.《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著名散文,有浓郁的陕北风情。
C.《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有很浓郁的乡土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D.《灯笼》是吴伯箫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一篇散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最终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
B.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C.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D.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科技战略的重大问题上,我们不能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否则,将会形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B.能否在芯片制造领域实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垄断和打压,是我国取得半导体制造成就的重要途径。
C.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国境内消除绝对贫困,党和国家领导人可谓殚精竭力,无所不用其极。
D.在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征途上,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
6.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树在水中长,人在画中游。寒冬里的临安依然有你想要的美景和惬意。“我与亚运共精彩·杭州市临安区第五届迎新毅行大会”在青山湖绿道拉开帷幕, 。
①本次毅行共有2000余人参加,分为半程8公里和全程18公里竞赛,起终点均设在青山湖绿道柳庄驿站。
②人们以毅行的方式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与亚运共精彩。
③出发的鸣笛声响起,选手们沿着绿道慢行。阵阵清风迎面拂来,道旁风景美不胜收。
④一大早,随着各组别参赛选手的陆续到达,现场氛围顿时热闹起来,选手们个个精神饱满、热情高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7.综合性学习
家风,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言行的风尚和作风,是家庭成员成长的“地基”。请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好家风弘扬家庭美德
下联:孝行为_____________
(2)说一说:假如你家自荐参加“最美家庭”评选,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家的家风和践行情况。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题目。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⑥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⑦“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⑧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⑨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8.选文中重点写了哪件事?
9.选文画线句子“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有什么作用?
10.双喜和阿发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1.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情节安排?
阅读《红朵百合》,回答小题。
红朵百合
罗瑞花
①当泡桐街的泡桐树下摆满了菜蔬苗和花木苗时,我心里就会激动起来,上班下班,总会停下脚来瞧瞧它们,问问它们的名字、性情。
②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这盆百合像打过“九二零”的芹菜一样高瘦,七片长长的绿叶,两根圆圆的长茎,几个人在围着赏看,都嫌它太高,走了。
③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这四个花苞两大两小,长在一根长长的圆茎上,十字形相对,两个较长,显出即将开放的架势,另两个相对短小,刚打苞。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仿佛一支向上直立的毛笔,笔头长长的,透着点暗红色,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
④戴着斗笠的老妇人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只是种菜苗卖,没想到菜园边野生了这几棵花,它们荫了我的菜,抢了菜的肥料,我要把它们卖了。”
⑤我被老人逗乐了,买下了这盆百合,淋着雨把它抱回了家。
⑥这个暗红色的塑料盆实在太不配我的红朵百合了。我在阳台上找来一个黑底描金的陶盆换上,捧着它摆到阳台的花架上,摆到窗口的桌子上,都觉得高了,又挪到玻璃茶几上与小金鱼缸排在一起,终于觉得妥帖。于是,端着饭碗看它,捧着茶杯看它,甚至握着阅卷笔看它,越看越觉得它就该这样高挑,可以不必弯腰,彼此平视。
⑦改完学生考卷已是晚上零点,家人都睡了。我开了客厅的灯去倒茶,发现茶几上的百合竟然也没睡,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爱人说他关灯的时候还没见它开啊。噢,我的百合,你是等客厅的灯关了后才开的吗?你是害羞吗?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苞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是谁在吹呢?应该是百合自身的生命力吧。即使今天被老妇人卖了,被我移栽了,也阻挡不了它的蓬勃,花的开放是没有理由的,它只为开放。
⑧我想起“夜惜衰红把火看”的白居易,想起“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苏轼,还有那个“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川端康成,不禁笑了,只要花开就没有寂寞。在这静谧的夜里,花朵绽放得更肆意了,每个花蕊都带上了黄粉,那朵将开未开的花又吹大了点,花瓣没先前那样黏得紧了,有一处已松开,看来,今晚,它是一定要开的了。另外的两个花苞也像两根小蜡烛一样向上挺起,焕发着生命力。
⑨早晨醒来,我直奔百合。呀,第二个红朵真的开了,和第一朵仿佛双胞胎一样,开在花托的两边。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
⑩太阳从窗格射进来,我忙把百合搬到窗前的桌子上,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
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第7期)
12.围绕“红朵百合”,“我”的情感经历了变化,请将下面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惊喜→_________→平静
13.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苞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14.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处引用诗文的作用。
15.你对文末“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浴,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②,方③北面④而持⑤其驾⑥,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⑦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⑧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⑨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⑩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扬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①衣焦不申:衣着憔悴,形容衣着不整。②大行:大路,③方:正。④北面:向北。⑤持:驾驭,赶,⑥驾:马车,⑦奚为:为什么。⑧用:路费。⑨御:驾驭车马,⑩动:和下文的“举”都是行动的意思。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中道而反__________
(2)我欲之楚__________
(3)举欲信于天下__________
(4)恃王国之大__________
1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为劝魏王不攻打邯郸,季梁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用下面哪个成语概括?( )
A.围魏救赵 B.纸上谈兵 C.南辕北辙 D.老马识途
20.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四、诗歌鉴赏
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迹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2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__,植物__________的景象。
2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作文
23.以“他(她、它)让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不少于6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A项“脑”应为“恼”;B项“祛”应为“怯”。C项“肯”应为“恳”。
2.C
A.有误,“糜子”的“糜”应读作“méi”;
B.有误,“蕴藻”的“藻”应读作“zǎo”,“闭塞”的“塞”应读作“sè”;
D.有误,“蓦然”的“蓦”应读作“mò”;
故选C。
3.A
A.有误,《社戏》是一篇短篇小说。故选A。
4.D
D.“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与“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是结构相同的并列关系的句子,“大地无阳光”后的“句号”应改为“分号”。故选D。
5.D
A.搭配不当;将“形成”改为“造成”;
B.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C.用词不当;“无所不用其极”含贬义,形容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尽心竭力,使用有误;可删去“,无所不用其极”;
故选D。
6.D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阅读语段,根据横线上句可知,这是一个记叙性语段,记叙了一次毅行活动。②句的“人们以毅行的方式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紧承前面的“拉开帷幕”;①句先从整体上对这次毅行活动进行介绍;③④句具体写选手表现,先是④写选手“一大早”到达,再是③“出发的鸣笛声响起,选手们沿着绿道慢行”,故先④后③。综上分析,排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D。
7.(1)示例:影响子孙品行(凸显言传身教,共享天伦之乐,践行和谐理念)
(2)示例:我家的家风是“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家里在社区经营超市多年,一直遵守工商和物价部门规定,货真价实,诚信待人,
8.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9.这里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了船行速度之快,表现了孩子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10.双喜:聪明能干、心细如发、热情、机灵、善于为他人着想。阿发:憨厚无私,先人后己,偷豆都捡自家的偷。
11.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偷”反映了小伙伴们的诚恳待客的热情;“偷”显示了小伙伴们纯洁无私的心;“偷”反映了小伙伴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
12.兴奋或欣喜
13.(1)“竟然”是副词,表示出乎意料,这里表明红朵百合的获得具有偶然性,表现出我发现红朵百合时的惊喜之情。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朵百合花朵的形状和开放时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红朵百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4.丰富文章内容,增添诗情画意(文学色彩或文化韵味均可),写出花儿开放驱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表达了我看到百合花开时的愉悦之情。
15.红朵百合积蓄力量,遵从规律,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人也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合理安排人生,美丽一生。
16. 同“返”,“返回” 往,去 取得威信 倚仗
17.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18.马虽然不错,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19.C
2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1. 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2.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23.
本题是半命题作文。
审题:补全题目。填写的应该为一个表示情感的词语,如:感动、生气、绝望、快乐、温暖等。“他(她、它)”指出给予者可以是某个人,也可以是某物,感受是从人物的心理角度来写。如果从“人”的角度,可以写亲人、同学、老师、陌生人等,给予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温暖、愉悦、痛苦等;如果从它(物)的角度,可以写植物、动物、故乡、书本、电影、电视、故事等。
选材:“感到”一词决定着所写的文章需要表达某人或者某物对我的情感冲击,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从平常的素材中挖掘出深刻的主题。可以是家庭生活中亲人让自己感到快乐,可以是学校生活中老师给予的关心让人感动;可以是自然界中的某物让人感到愉悦。文章应以细节描写为主,特别是心理描写,一定要使用。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写作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几个事件,使文章层次清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