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测试初二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 28分 )
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9分)
本报讯 9月1日至10月30日,“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78件文物精品与观众见面。
苏轼的一生,命途多舛(①),但是他旷达、睿智,在书法、诗词、绘画、美食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极高成就,成为宋代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一座高峰,令人敬仰。
此次大展中的书画作品,绢(②)本、纸本均有,挑选的都是博物馆的精品。自开展以来,观者络(yì) ③不绝。精心策划的展览共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胜事传说夸友朋”,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交游圈与他所身处的时代。第二单元“苏子作诗如见画”,通过苏轼和后世书法家所书写的苏轼诗文作品,以及后世画家根据苏轼诗文作品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现_______。第三单元通过苏轼师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创作以及后世临仿苏书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第四单元通过表现苏轼生平逸事的书画作品,以及苏轼抒发性灵的小品文,展现苏轼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wú) ④庸置疑,四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为观众勾勒出了一个生动而立体的东坡形象。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
①命途多舛( ▲ ) ②绢本( ▲ ) ③络yì ▲ 不绝 ④wú▲ 庸置疑
(2)在“展现”后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前后语意连贯,句式整齐。(2分)
▲
(3)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这篇短文是一则新闻,开头的导语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时间、地点和主要事件。
B.这则短文在介绍展览的四个单元时,采用了总分总的逻辑结构,条理性很强。
C.依据介绍前两个单元的“格式”,展品的第三、四单元分别叫“我书意造本无法”“人间有味是清欢”比较合适。
D.小明把这则消息转述给了自己的美术老师,他对老师说:“老师,9月到10月,苏轼的书画展将在故宫博物院展出。78件文物精品,分成四个单元与观众见面,精彩得很!您这么喜欢书画,可以去看看。”
⒉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每思及年轻无知时所犯的错误,常觉有如芒刺在背,惶惶不安。
B.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乐此不疲地刷抖音、玩微信。
C.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D.在每一次正式辩论前,辩方队友不依不饶的挑战令我疲于招架。
⒊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我校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⒋默写古诗文名句。(10分)
①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② ▲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③风声一何盛, ▲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④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⑤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⑥我报路长嗟日暮, ▲ 。(李清照《渔家傲》)
⑦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⑧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⑨富贵不能淫, ▲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⑩天时不如地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⒌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A.③⑤①②④ B.①②⑤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①⑤③②④
阅读理解(52分)
阅读陆游的《点绛唇》回答6—7题。(6分)
点绛唇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⒍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3分)
▲
⒎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3分)
▲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8-12题(17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⒏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年且九十( ▲ ) ②杂然相许( ▲ )
③汝之不惠( ▲ )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
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于 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B.而 而山不加增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以 其妻献疑 其如土石何何
D.之 虽我之死,有子有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⒑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 ▲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 ▲
⒒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支持的两条根据。(3分)
▲
⒓文章采用神话色彩的结尾有何作用?(3分)
▲
(三)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完成13—16题。(14分)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⒔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
⒕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3分)
▲
⒖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 ▲ 、 ▲ 、 ▲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 。(4分)
⒗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4分)
▲
(四)阅读《赔偿》一文,完成17-21题(15分)
赔偿 余显斌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对他深地了一躬。老人愣住了,赶转身高开。背后传来老人的成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⒘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2分)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赶买主→① ▲ →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 ▲ →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
⒙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
⒚⑤⑥ 段中加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请选择其中两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3分)
▲
⒛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3分)
▲
21.“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4分)
▲
三、名著阅读(10分)
22.选出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 )(3 分)
A.傅雷常常现身说法,教导儿子,想随处给儿子“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使儿子成为他的影子。
B.在“大闹天宫”时,孙悟空表现出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 悟空表现出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精神。
C.《简·爱》以追求自由与平等为思想主线,讲述了孤女简·爱在成长过程中遭受到种种 磨难,并且敢于反抗的奋斗史。
D.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没有掺杂个人恩怨,专为打抱不平;武松醉打蒋门神是“义”字当 前,回报施恩的恩情。
23.填空题。(4分)
①[家书·内容]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通过家书对儿子的 ▲ 和 ▲ 两方面进行了悉心的指导。(2 分)
②[家书·人物]在《傅雷家书》中除傅雷和傅聪之外,母亲朱梅馥也令人印象深刻。从她写给儿子的信和傅雷的描述中可见,朱梅馥是一个 ▲ 的母亲形象。(2 分)
24.作家毕飞宇在《傅雷家书》序中写道:“对我对 我们这一代作家来说傅雷是特殊的。我致敬傅雷。”但同时又说“我不愿成为傅雷的儿子。因为毕飞宇的父亲和傅雷在性格上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你是否赞同毕飞宇的说法?请结合家书内容谈谈看法。(3分) ▲
四、写作(60分,含书写5分)
25.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主席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百兽之王,是力量、勇敢、无畏的象征。壬寅虎年,我们要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继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新篇章!”请以“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参考答案
1.(1)chuǎn juān 绎 毋
(2)苏轼的文学造诣。
(3)D
2.C
3.D
4.(1)长河落日圆
(2)馨香盈怀袖
(3)松枝一何劲
(4)悠然见南山
(5)无可奈何花落去
(6)学诗谩有惊人句
(7)恨别鸟惊心
(8)庭下如积水空明
(9)贫贱不能移
(10)地利不如人和
5.D
6.“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7.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8.①将要,快要 ②草木 ③同“慧”,聪明,智慧 ④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
9.D
10..①凭借您的力气,竟然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也不能铲平,又能把大行、王屋怎样呢?
②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变通,竟然比不上寡妇、孤儿。
11①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
②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12.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13.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
14.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
15.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
16.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
17.①摔碎泥塑,告知真相。 ②用假钞,买泥塑。
18.景物描写。借用优美怡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用假钞后成功脱逃的愉悦心情。
19.第⑤段:谎言被揭穿后感到尴尬。第⑥段:泥塑被摔碎后感到气愤。第 段:获真诚赔偿后感到羞愧。
20.①气韵儒雅。从语言(如“先生”“请”)、举止(如“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气度。②技艺精湛。三尊泥塑栩栩如生。③诚实守信。“货不正宗,加倍赔偿”的规矩,不顾年迈追赶并赔偿的行为。④自豪。为自己是“泥人曾”而自豪。
21.表层含义:老人用真品赔偿次品,“我”用真钞赔偿假钞。
深层含义:老人和“我”的行为都是用诚信之行对欺骗之心进行了赔偿,从而表达小说鞭挞欺骗,倡导诚信的主旨。
22.A
23.①生活 艺术
②富有智慧、宽厚仁慈
24、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