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课时训练题
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北宋重文轻武描述错误的是 ( )
A.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B.宋朝的文臣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C.文臣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D.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2.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
A.废除宰相 B.分化事权
C.设置通判 D.控制禁军
3.“杯酒释兵权”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北宋( )
A.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 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 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 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其中“宋祖”是( )
A.李渊 B.杨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
5.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所示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
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6.下列不属于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是(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7.宋代对于较为重要的中央机构,多重叠设置:在地方大区的路级建制则分立多个平级机构,互不统属,在州郡级则特设通判一职,与知州并列等等。这说明宋代( )
A.重视权力制衡 B.行政效率提高 C.中央集权加强 D.君相矛盾弱化
8.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此外,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 )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掌握地方军权、行政权和财权
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D.兼有监察权和行政权
9.宋太祖在位期间,注重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他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的措施是( )
A. 设置通判 B. 设置转运使
C.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D.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10.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
A.宋朝重武轻文 B.从军死伤几率大
C.宋朝重文轻武 D.从军收入低
11.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皇权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12.为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有( )
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促进了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3.唐末五代时地方节度使耀武扬威,但北宋时文官却地位荣耀显赫。文武官员地位的变化突出说明了北宋政治的一个什么特点( )
A.减少了官僚机构 B.解决了人浮于事的弊端
C.取消了地方军队 D.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14..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
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15.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
A. 分化事权 B. 减少数量 C. 限制自由 D. 使用亲信
16.“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割据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北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
(2)宋太祖为什么要加强中央集权?
(3)为此,宋太祖在军事上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
18、 为了加强对地方长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坐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
(1)宋朝设置通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下面有关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歌谣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 )
A.解除禁军将兵权,调换将领断兵连 B.分化事权弱宰相,多重机构分大权
C.武官州县任长官,频繁调动设通判 D.节度收税被取消,转运财赋归中央
(2)除了设置通判,宋太祖还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评价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答案
1-5BBCDD 6-10CADBC 11-16BDDBAD
17、(1)赵匡胤。开封。
(2)唐末以来,军阀武将专权,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3)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18、(1)C
(2)利: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强化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弊: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吏冗余,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