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5 22:5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
并立
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契丹政权和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掌握辽宋战争及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内容及影响。
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目标
第一章
崛起与并立
相关史事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
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
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天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经过约
500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契
丹已逐渐强大起来。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辽(契丹)
1.辽建立背景(兴起)
耶律阿保机,出身于迭剌部家族。他36岁时出任八大部落联盟的首领,四出攻掠,实力越来越雄厚。其余七部的贵族害怕丧失自己的权势,于915年逼阿保机下台。916年,阿保机骗七部大人赴宴,伏兵杀死。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即帝位,年号神册,定都上京临潢府,国号大契丹。庙号太祖。
耶律阿保机
辽上京遗址
2.契丹族辽的建立
时间:10世纪初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民族:契丹族
国号:辽(有时称契丹)
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史》的记载,“大辽”国号创立于公元947年。太宗会同十年(947年)正月,辽灭后晋,太宗“备法驾入汴”,“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大赦,改元大同”。
髡发左衽(kūn fā zuǒ rèn):“髡发”即剃掉头发的一部分和大部分,“左衽”即衣服在左边开襟。
契丹(辽)的崛起








“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
——《辽史》
四时捺钵(nà bō)制度
契丹手工业
契丹鸡冠壶
3.阿保机治国措施: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4.西夏建立背景(兴起)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5、西夏建立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夏(史称西夏)
元昊
11世纪前期(1038年)
兴庆(今宁夏银川)
(1)概

元昊
(2)治国措施: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创制西夏文字。
西夏符牌
西夏货币
西夏文字
西夏武士
思考:
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认为契丹族与党项族的发展壮大,有何相似之处?
都是在与中原人的交流中,学习、吸收了中原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优秀文化。
西夏

北宋
三大政权并立示意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归纳总结: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10世纪初(916)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开封(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1038)
元昊
党项族
兴庆府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第二章
战争与和平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
后晋高祖石敬瑭
想一想:结合地图以及P36相关史事,此“祸”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公元936年,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1. 辽与北宋的和战
(1)背景: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宋太祖: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宋攻辽失利,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
宋真宗:辽攻宋,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
宋太祖
宋太宗
1. 辽与北宋的和战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事件 时间 过程 结果
辽宋
澶州之战
1004年
辽军大举攻宋,兵临黄河岸边澶州城下,威胁开封,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
宋军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
签订“澶渊之盟”
自学指导3:阅读课本P35,小组合作,归纳出澶州之战的相关史实,完成表格。
和约 时间 内容 影响
辽宋
澶渊之盟
1005年
辽宋为兄弟之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宋朝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3.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自景德(宋真宗年号)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众多),田野辟。 ——《宋史》
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了战斗”
——苏澈《栾城集》
澶渊之盟开启了辽与北宋长期和平的局面。
双方在边境开设榷场,进行互市。
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百姓承担。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白头发)之人,不识于戈。
总之,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利: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利: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弊:“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根据材料客观评价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影响)
和约 时间 内容 影响
辽宋
澶州之盟
1005年
辽宋为兄弟之国;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宋朝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①澶渊之盟开启了辽与北宋长期和平的局面。
②加强了辽与北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各民族的进步。
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思考
宋辽双方大致保持了百余年之和平这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民间交往和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是非常有利的。
4.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观点一: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观点二: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你支持哪 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屈辱求和的结果,对宋而言这是丧权辱国的,不仅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要输金纳绢以求辽国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使北宋国威扫地。岁币加重宋朝的百姓负担。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材料一:元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好水川、川寨之战。
材料二: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元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赐”
材料三: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1.背景: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
2.结果: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宋夏议和
内 容
影 响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1044年,元昊被迫与宋议和,元昊表面取消帝号,由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宋则每年要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
1045年1月,宋朝在沿边设置榷场西夏市易,恢复民间商贩的往来。
问题:分析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利与弊?
利:赢得长期和平,有利于各民族友好交往。
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深了北宋朝廷的畏战情绪。
民族关系
战 和
北宋—辽
北宋—西夏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连年交战
宋夏和议
P36 议一议: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后
活动

北宋
西夏
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争是短期的,和平是长期的,和睦相处是主流。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西夏
党项
兴庆


1038
北宋

开封
赵匡胤
960
元昊主和
元昊出兵



契丹
上京
耶律阿保机
916
澶渊之盟
澶渊大战


政权并立
战争&交流
民族关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2.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B
C
课堂练习
3.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的内容有(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夏一定数量的钱财物
4.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d
c


北宋

北宋
西夏

北宋
西夏
北宋

西夏
A
B
C
D
5、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6、“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