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章 种群数量变化模型 加强练1 习题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章 种群数量变化模型 加强练1 习题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08 17:3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加强练1 种群数量变化模型
一、选择题
1. [2021广西贵港高二期中] 下图是某种群的数量特征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 M指的是迁入率
B. 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C.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 G与N的差值变化不会影响该种群的数量
[解析]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可判断N是出生率、G是死亡率,则M是迁入率,H是迁出率,A正确。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从而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B正确。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正确。G(死亡率)与N(出生 率)的差值变化可能会影响该种群的数量,在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情况下,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增加;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减 少;若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2. [2020河南十所名校高二期末] 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曲线X增长的特点之一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B. 曲线Y是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时的种群增长方式
C.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年龄结构呈衰退型,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 比较两条曲线可知,自然状态下种群的最大增长速率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
C
[解析] 曲线X是“J”形曲线,其增长率是恒定的,增长的特点之一是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倍数增长,A正确;曲线Y是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时的种群增长方式,为“S”形曲线,是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B正确;“S”形曲线中,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下降,但bc段种群数量仍不断增加,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结构呈增长型,C错误;曲线X为“J”形增长曲线,表示理想状态下的增长情况,曲线Y为“S”形曲线,表示自然状态下的增长情况,由图可知曲线Y上点的斜率均小于曲线X上对应点的斜率,表明自然状态下最大增长速率小于理想状态下的,D正确。
3. [2021广西贵港高二期中] 下图表示某海域中某种鱼的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d时间段内,该种群的数量增长缓慢是受种内竞争的影响
B.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捕捞该种鱼,则可在e点时进行捕捞
C. d点时,该种群的数量为
D. de时间段内,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A
[解析] cd时间段内,该种群数量增长缓慢,受种内竞争的影响,还受捕食者数量等因素的影响,A错误;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捕捞该种鱼,则可在e点时进行捕捞,使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较快,B正确;d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该种群的数量为,C正确;de时间段内,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说明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正确。
4. [2021陕西汉中高二期末]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蝗虫侵入后其数量迅速增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在0—3月期间,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B. 在蝗虫侵入后的第2个月,蝗虫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 与0—2月相比,3—4月期间蝗虫的种内竞争加剧
D. 在4—7月期间,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小
A
[解析] 据图可知:0—3月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并非保持不变,A错误;在蝗虫侵入后的第2个月,蝗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正确;与0—2月相比,3—4月蝗虫数量增长明显减慢,但蝗虫数量大于0—2月,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C正确;4—7月期间,蝗虫种内竞争加剧,且7月在新的K值处上下波动,此时的环境容纳量(新的K值)小于原先的环境容纳量(M),即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小,D正确。
5. [2021湖南常德临澧一中高二期末] 为探究pH对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大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培养时间为,结果如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pH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种群密度 0 0 153 160 168 172 133 125
A. 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B. 大草履虫适于生活在中性及弱碱性水体中
C. 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大草履虫种群K值
D. pH为8时,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D
[解析] 调查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A正确;表格数据显示:在pH为中性偏碱的条件下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较大,说明大草履虫适于生活在中性及弱碱性水体中,B正确;K值和环境条件有关,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大草履虫种群K值,C正确;因为空间和培养液有限,所以,在pH为8时,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错误。
6. [2021福建福州八县(市)一中高二期末] 如图是研究人员对某地布氏田鼠在5到10月间的种群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B
可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布氏田鼠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
B. 根据调查结果可确定布氏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接近1:1,破坏其性别比例会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 结果显示雄性成年布氏田鼠的生活力可能不如雌性成年鼠
D.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未来几年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加
[解析] 布氏田鼠活动能力强,可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布氏田鼠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A正确;根据调查结果可确定布氏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接近1:1,破坏其性别比例会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但不会影响死亡率,B错误;图示结果显示雄性成年布氏田鼠占比少于雌性,可能是雄性成年鼠的生活力不如雌性成年鼠,C正确;依据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并且受环境、气候等的影响,所以未来几年其种群数量不一定增加,D正确。
7. [2020山西考前押题] 实验人员以一定量酵母菌为饲料,在固定容器内饲养果蝇,定时记录果蝇数量,绘制果蝇数量的变化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 时果蝇数量增长速率小于时,是因为食物短缺
B. 果蝇种群种内竞争最剧烈的是阶段
C. 若增加酵母菌的供应量,果蝇的K值一定会上升
D. 以后果蝇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解析] 时果蝇数量较少,增长速率较小,而非食物短缺,A错误;阶段果蝇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左右,种内竞争最为激烈,B正确;影响K值大小的除了食物,还有生存空间等,题意显示空间、营养有限,所以,即使增加酵母菌的供应量,果蝇的K值也不一定会上升,C错误;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导致的,D错误。
8. [2021山东泰安月考] 种群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可表示为。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如图A、B两条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若曲线A表示呈“S”形增长的种群的增长率,则X能等于零
B. 若曲线B表示种群增长率,且X=1,则
C. 若曲线A、B分别表示迁入率、迁出率,则6年内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D. 若曲线A、B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则6年内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
[解析] 若曲线A表示的是“S”形曲线的增长率,则X不可能等于0,原因是A曲线有一段对应的数值小于X,A错误;若曲线B表示某种群增长率,且X=1,则该种群第二年末的数量是第一年末的2倍,B正确;若曲线A、B分别表示迁入率、迁出率,则6年内迁入率一直大于迁出率,但不知道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无法判断种群数量是上升还是下降,C错误;若曲线A表示出生率,曲线B表示死亡率,6年内种群的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因此6年内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错误。
9. [2021河北十校质量检测] 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 在培养到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近似“J”形增长阶段
[解析] 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正确;更换培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之前,a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J”形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资源和空间充裕,C正确;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近似“J”形增长阶段,D错误。
10. [2020山西运城联考] 如图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是“S”形
B. 相比a时刻,b时刻种内竞争更加激烈
C. 从a到b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加与天敌增加、食物短缺等因素有关
D. 在b时刻进行养鱼捕捞,捕捞后数量维持在a时刻的数量,可以获得一年内最大捕捞量
D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该种群数量先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增长曲线呈“S”形,A正确;b时刻种群数量多于a时刻,所以b时刻较a时刻种内竞争更加激烈,B正确;从a到b时间段内,由于该种群数量增加,导致其天敌数量也增加,而天敌数量增加会导致该种群的死亡率增加,另外,死亡率增加还与食物短缺等因素有关,C正确;要想获得一年内最大捕捞量,应在略大于a时刻对应的数量进行捕捞,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 [2021河南南阳高二期末] 某隔离海岛上主要存在着草本植物、野兔等生物,科研人员对岛上野兔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对野兔种群数量的调查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法,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记重捕
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解析] 由于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对野兔数量进行调查。
(2) 由图分析,在3—8月期间,种群呈__________形增长,6月份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死亡率。
“S”
大于
[解析] 由图可知,在3—8月期间,种群呈“S”形增长,6月份种群数量呈增长状态,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严寒环境(11月—次年1月)更不利于野兔中_________个体的生存;当野兔种群中雌性数量_______(填“>”“<”或“=”)雄性数量时,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雌性

[解析]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严寒环境(11月—次年1月)性别比例(雌:雄)较小,说明该时期不利于野兔中雌性个体的生存;当野兔种群中雌性数量大于雄性数量时,种群中出生个体数增加,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
(4) 为了减轻野兔对植被的破坏,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最有效的时期是___________(填“3—4月”“5—6月”或“7—8月”),因为此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月
种群数量增长慢,恢复能力弱,易于控制
[解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3—4月种群数量少,种群数量增长慢,恢复能力弱,易于控制,所以为了减轻野兔对植被的破坏,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最有效的时间是3—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