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七年级语文下册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童话集《稻草人》;
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圣陶短篇小说集》等。
人物介绍
我们从 “先生”二字可以看出来叶老是受人尊敬的人。古代称别人为先生有向那个人学习的意思,达者为先,师者之意,后延伸为对人的一种尊称;
先生是有追求的人。他原名叶绍钧,圣陶是他的字。 “圣陶”代表叶老希望自己能像圣人先贤一样造就万物。
读标题,看介绍,你觉得叶老是怎样的人?
【张中行】(1909—2006年),原名张璇,学名张璿,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 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作者简介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阐述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写作背景
1.略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2.掌握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的写法。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及作文写话的文学主张。
学习目标
丁卯 商酌 譬如
累赘 拖沓 妥帖
繁碎 晦涩 冗赘
颠沛流离 鞠躬尽瘁
zhuó
léi zhuì
tà
pì
tiē
pèi
mǎo
suì
sè
jū cuì
rǒng zhuì
字词积累
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
搀合:搀杂混合。
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商量斟酌。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自顾不暇:暇:空闲。光顾自己还来不及。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晦涩:隐晦不易懂。形容说话迟钝不流利让人费解。
冗长:(形容词)重复、啰唆,拉得过长。
诲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出自《论语·述而》。
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达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出自《论语·述而》。勤奋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这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雍也》。欲:想要。立,站立。而,表连接。立人,使动用法,使人站立,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叶圣陶”:文章主要写作对象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是可以根据某些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同学们第一次用略读的方法读课文,好像不知道该略读哪些、不略读哪些,有些同学什么都没有画出来。略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种读书方法。我们平时习惯于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其实还可以跳着读。虽然读书一定要把意思搞明白,但也可以在刚开始读的时候“不求甚解”,只求知道大概内容。同学们长大后要读很多书,每本书都一字一字地读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学会略读、速读。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心中罩上“双层的悲哀”。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在日常 交往中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9)教育人们铭记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理解叶老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3、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品德: 待人厚,律己严。
事例:
待人厚:修改文章(第3段);
恭送客人 (第4段) ;
真诚复信 (第5段)
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第6段);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第7段);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第8段)
过渡句:①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③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4、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评价性的语句: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
面,是律己。”
5、本文记叙叶先生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记叙的事情谈谈看法。
示例:“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叙述的小事是:叶先生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远送,即使晚年不能起床也举手打拱致谢。从这可看出,叶先生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
6、请说说作者是怎样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来说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①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
②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细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叶圣陶先生的形象特点。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 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 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叶圣陶先生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等。
——治学严谨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热情、周到
①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
②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琐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1、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
合作探究
2、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对于“我们”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不仅是“我”的悲哀,也是全国人民的悲哀。
4、第三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叶老待人厚的特点?如何表现的?
(1)文墨方面“待人厚”:举吕叔湘先生的例子,充分说明“凡是同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2)日常交往方面“待人厚”:通过“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来说明。
(3)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叶老因去天坛看花错过了接待“我”的机会而悔恨,表现了叶老待人宽厚而诚恳。
5、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6、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是西郊某大雪的什么公寓。”
作者写拜访叶圣陶先生,如话家常,平易自然,简洁流畅,毫无拖沓累赘之感。
7、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照应开头;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叶圣陶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写法探究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
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这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述,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今天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们从文中所写的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希望通过本文,同学们能像叶先生一样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