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202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屠杀(tú) 赋予(fù)
声誉(yù) 挑拨离间(jiān)
B.缅怀(miǎn) 奠基(diàn)
蛮横(héng) 招摇撞骗(zhuàng)
C.彷徨(páng) 堕落(duò)
歧途(qí) 相辅相成(fǔ)
D.儒家(rú) 埋没(méi)
拙劣(zhuō) 不知所措(cuò)
2.(202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耻 绚丽 卑劣 凋零 湛篮 一帆风顺
B.萦绕 恐怖 诬篾 指摘 严峻 格物致知
C.探讨 盲目 趋势 襁褓 挚爱 袖手旁观
D.抉择 扶植 狡辨 浩劫 枷锁 不修边幅
3.(202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虽年近八十,行将就木,但还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B.在科学面前,一切歪理邪说都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C.公园里的荷花,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含苞待放,美丽极了。
D.老师在讲台上强词夺理,同学们听了非常信服。
4.(2021贵州铜仁德江期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D.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5.(2021四川泸州中考)我市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根据下列相关要求回答问题。(10分)
(1)学校拟开设“榜样的力量”名人专栏。请你根据下列材料,为入选专栏的袁隆平写一段推荐词。要求:突出袁隆平的事迹和品质,语言简洁有感染力,运用第三人称,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6分)
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他带领研究团队用一千多个品种,进行了成千上万组杂交组合试验,终于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他不仅让中国人吃上了饱饭,同时,也帮助世界上很多贫困国家的人民吃上了饱饭。他把价值连城的珍贵稻种,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全人类,他做出了世界级的贡献,享有世界级的声誉,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衣着朴素,吃饭一个荤菜、一个青菜就很满足,但他工作非常严谨,事必躬亲,把80%以上的时间都花在了农田里。即使在90岁高龄,他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农田里看看。直到逝世前几个月,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袁隆平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答:
(2)学校将举办以“青春献给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以下是校团委发出的活动通知初稿,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有四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4分)
通 知
全校同学:
为激发莘莘学子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品位,丰富文化自信,学校定于6月30日晚7点举办以“青春献给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请大家准时光临。
校团委
2021年6月28日
答: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2021山东潍坊诸城期末)阅读下面的演讲词,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在厦门大学送别会上的讲演
鲁 迅
①今天你们特地为我开了这个盛大的送别会,使我感激,也使我惭愧。因为我在这里,一学期以来,都没有什么好的贡献,而且懒惰,工作不认真,对同学不够热情,真是抱疚之至。尤其刚才听了主席代表同学对我褒奖的话,更加使我汗颜。我不但没有刚才同学代表说的那种美德,而且过去在北京,那些“正人君子”,早就给我起一些“学棍”“土匪”“暴徒”等等的尊号了。今后,我实在也不能担保人们,不会再加我以“小偷”的罪名。
②同学们,同事们:要过好的生活,就必须斗争。去年在北京,我过的生活,有女师大风潮的斗争,有五卅惨案的斗争,有段祺瑞惨杀爱国学生的斗争。我在斗争中失败了,逃到厦门来,躲在这里,一学期过去了,我觉得自己的斗争对象没有了,常常感到空虚,无聊,甚至于有莫名其妙的哀愁。我吃了饭就编讲义,编讲义就又吃饭。吃饭编讲义,都是对的,必要的,但是这样生活,也就够无聊了。我想换个地方,到广州去,与那里的创造社,建立联合战线,再向旧社会挑战,再与那些“正人君子”们周旋到底。
③你们在这平静的厦门,也并非无事可做。旧习惯如不讲究卫生,旧风俗如迷信拜菩萨,旧思想如崇拜金钱,都需要你们去破除,去革命,去建设。革命建设,要看到全面。你们应该记得吧,前些日子,厦门海军的飞机,在演武场的高空,盘旋了好久。那时,我抬头一看,碧蓝的天空有飞机在翱翔,演武场的南面有耸入云际的无线电台,北面有厦门大学的一整排巍峨的花岗石洋楼,构成一幅美丽悦人的图画。但是你们若走到市区水仙宫一带去看,就会看到那污浊惊人的街道,你们若走到镇南关附近一带去看,就会看到蒿目伤心的荒冢,和我们这里演武场天空所看到的正成相反的对照。可知“选集”不能代表全部著作,一小块美丽的天空,不能代表整个地方的整齐清洁。你们要时时关心,看到社会的全面,不要只看它的片面。要提倡公共卫生,提倡整顿市容,对于一切不良现象,要给以匡正,给以改革,尽了国民的天职,做到可以称为有活跃生命的革命人。
④你们要注意社会世事,也要关心国家大事。我们的国家,自从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以来,已经十多年,还是百孔千疮,换汤不换药。我亲眼看过辛亥革命,看过二次革命,看过袁世凯称帝,看过张勋复辟,看得厌了,看得悲观消极起来。但是我们幸而有孙中山先生,他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他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他要把革命的工作,进行到完全的成功,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他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他痛恨辛亥革命的失败,告诉我们:“十月革命是全人类的救星,十月革命的成功为全人类生出了很大的希望。”现在全中国的人民正在实行孙中山先生的教导,为救祖国,救全人类,与北洋军阀作殊死战,进行伟大的革命。革命必定成功,曙光就在眼前。
⑤我们的国家是有古文化的国家,我们中国的人民是勇敢勤劳的人民。我们中国人民,受封建统治的压迫,受“吃人”礼教的毒害,已有几千年。内忧未已,外患又来。帝国主义者,明吞暗剥,侵犯我们的领土主权。它的走狗们,又引狼入室,为虎作伥,残害自己的同胞。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那些凶恶的军阀干得出,那些无耻的“正人君子”做得出,可是他们的末日已经到来了。你们青年学生是爱国的,是有为的,是热血的革命者。你们在拿枪杆子葬送这些凶恶无耻的败类之后,还要拿起斧头和锄头,从事祖国伟大的建设,实现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革命志愿。
6.第①段中画线语句体现出鲁迅先生的哪些用意 (6分)
答:
7.第②段传达出鲁迅先生的哪些情绪 (4分)
答:
8.在这篇演讲词中,鲁迅先生希望同学们和同事们有哪些作为 请从思想、行动两个方面进行简要概括。(4分)
答:
9.如果你是当时厦门大学现场的听众,这篇演讲词让你对鲁迅产生了哪些认识 (6分)
答:
(二)(2021湖北随州中考)阅读下面的评论,完成后面题目。(18分)
书法教育如何平衡“技”与“道”
刘善军
①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对书法教育的意义和方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将传统书法的技能、观念、理论等,在现代教育体制模式下进行转换,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现阶段书法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书法教育要“技”“道”并重。
②“技”指技法,包括书写者对材料、工具、笔墨、书体等技术层面的掌握;“道”指书写者从技法上升至精神层面,拓展至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一系列思考与体悟。中国古人从不将书法视为单纯的技能,而是赋予更高的精神意旨。书画于文人而言,并不仅仅是遣兴玩乐的雅兴,而且是作为修身悟道的媒介。然而,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无法用标准化的数据测定和衡量。如今的书法教育也明显呈现出重技轻道的特点。
③清末学者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亦可祈天永年;造化自我立焉。”书法教育应加强对“道”的关注,却也不能忽略书法的技能训练。对于“技”和“道”的看法,其实他是综合了中国传统观念与当时社会现实而作出的判断,但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发。因此,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
④学习书法基本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这种学习模式与绘画有所不同。学习绘画除了向经典范本学习以外,还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依靠写生来训练基础技能,但书法必须依靠对经典作品的反复临习来提高技法。此外,古人的书法学习往往注重个人的领悟,无论临帖或读书,其学习历程大多呈现散点式。历代书法家教导其弟子,也不作过多理论的阐发,或者亲身示范,或者寥寥数语点拨,重在启发学习者自我开悟。
⑤与古代的书法教育不同,当今书法教育要求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技法方面,将复杂的书法技术拆分讲解,构造出一套技法速成的体系。因此,很多学校总结出相应的程式和方法,这些速成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很容易出成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弊端。过分精细、机械化的训练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使书法技法缺乏自然的气韵和生机,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和个性,造成千人一面的艺术风格。书法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选择的空间,根据其喜好提供不同的学习范本和临摹方式。
⑥当下,高清的复制品使书法学习者拥有古人无法比拟的便利和优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视频教学、线上教学等形式已呈普及之势。虽然技术的发展使书法技法的教授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但也替代不了教师对学生亲身示范的重要性。在大多数学校中,书法教师的亲身示范一直是书法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虽然视频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示书法技法,甚至可以放大、放慢技法的细节,但无法对学生的现场提问作出解答,也难以因材施教。因此,对于书法的技法教学而言,教师的亲身示范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⑦不仅古代书法之“技”在当代书法教育中面临着现代化转换的问题,书法之“道”亦面临着同样的局面。书法的“道”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对书法的学术研究。书法家丛文俊指出:“通过这种学术的努力,从具体技法的考察复原,到理论的提升概括,都不难做到,而以学术来带动艺术实践和批评、理论研究,堪称时代之必然的选择。”对书法理论的研究只是书道的浅层,而书法教育中的“道”,并非狭义上的书道,也不局限于古人的“天地万物之道”,而是引申为与书法相关的文化、思想以及观念。古人学书,所求之道或许千差万别,但终究不离修身养性,以求个人境界之提升。而在今天的书法教育领域,古人所求之“道”仍然是书法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仍然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书法不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因此,“道”的传授也需要转型、转变。
⑧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是为师者最重要和高层次的任务。当下,书法教育之传“道”,已变换为复杂而多元的思想观念,需要为师者对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现代的书法教育体系还需要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完全以书法艺术家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的做法已经受到了质疑。
(选自2019年12月9日《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11.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6分)
答: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是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其次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
B.选文从书法教育“‘技’是基础”和“‘道’也重要”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C.书法不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书法教育工作不能完全依靠书法艺术家。
D.第⑦段“所求之道或许千差万别”中“或许”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3.作者在第⑥段说“对于书法的技法教学而言,教师的亲身示范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结合你学习书法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三、写作(40分)
14.(2021福建龙岩漳平第二次月考)小明同学参加树人中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演讲比赛,以下是他演讲的部分内容: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作曲家贝多芬说:“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所有懂得畏惧并最后战胜畏惧的人都是英雄——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你是选择战胜它,还是躲避它。所谓的英雄,其实就是勇于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小明同学“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的看法及演讲内容,在同学间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和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40分)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答案全解全析
单元检测
1.C A.间jiàn。B.横hèng。D.没mò。
2.C A.篮→蓝。B.篾→蔑。D.辨→辩。
3.D 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4.D A.否定词使用不当,应删去“不”。B.语序不当,应是先“学习”后“讨论”。C.成分残缺,“供应不足”的后面应加上“的压力”。
5.答案 (1)(示例)他不忘初心,毕生致力于水稻研究;他身体力行,一生与稻田为伴;他无私奉献,留给人类珍贵的稻种;他获奖无数,却始终保持俭朴的本色。
(2)①“莘莘学子们”改为“莘莘学子”。②“丰富文化自信”改为“增强文化自信”。③补充地点,如将“学校定于6月30日晚7点举办以‘青春献给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改为“学校定于6月30日晚7点在阶梯教室举办以‘青春献给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④“光临”改为“参加”。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词。解答此题,要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迹,突出人物品质,语言做到凝练、概括、有感染力,表达出崇敬和赞美之情。还要注意人称、修辞和字数要求。
(2)仔细阅读材料可知,“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群体概念,后面不能带“们”。“丰富文化自信”搭配不当,可将“丰富”改为“增强”。“学校定于6月30日晚7点举办以‘青春献给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没有交代朗诵会具体地点,可改为“学校定于6月30日晚7点在阶梯教室举办以‘青春献给党’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光临”为敬辞,不符合语境,可改为“参加”。
6.答案 用自嘲的态度,表现自己因支持革命而遭受的污蔑;用幽默的语气,推测自己此后可能还会继续遭受各种污蔑,并表现出了自己对敌人所使用的这些下三烂手段的无所畏惧;同时向听众解释了自己所遭受的污蔑的根源,端正了视听。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没有刚才同学代表说的那种美德”是鲁迅的自嘲,“过去在北京,那些‘正人君子’,早就给我起一些‘学棍’‘土匪’‘暴徒’等等的尊号了”,表现自己因支持革命而遭受反动文人的污蔑;“今后,我实在也不能担保人们,不会再加我以‘小偷’的罪名”,用幽默的语气,推测自己此后可能还会继续遭受各种污蔑,并表现出了自己对敌人所使用的这些下三烂手段的无所畏惧。这段话中,鲁迅用自嘲和反讽的方式,风趣幽默地向听众解释了自己所遭受的污蔑的根源,端正了视听。
7.答案 对于丧失掉了斗争的生活,感到空虚、无聊、悲哀;向往充满斗争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句段理解。“躲在这里,一学期过去了,我觉得自己的斗争对象没有了,常常感到空虚,无聊,甚至于有莫名其妙的哀愁”,反映鲁迅对于丧失掉了斗争的生活,感到空虚、无聊、悲哀;“我想换个地方,到广州去,与那里的创造社,建立联合战线,再向旧社会挑战,再与那些‘正人君子’们周旋到底”,表明了鲁迅向往充满斗争的生活。
8.答案 思想方面:①要注意社会世事,也要关心国家大事;②关心社会,全面看待社会,尽国民的天职,做有活跃生命的革命人;③破除封建礼教。(答出两点即可)
行动方面:①用行动破除旧习惯、旧风俗、旧思想;②匡正、改革一切不良现象;③拿枪杆子葬送凶恶无耻的败类;④从事祖国伟大的建设,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志愿。(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题干可知,要从思想、行动两个方面进行概括。思想上:第③段“……旧风俗如迷信拜菩萨,旧思想如崇拜金钱,都需要你们去破除,去革命,去建设”,提示大家要移风易俗,破除封建礼教;第③段“可知‘选集’不能代表全部著作,一小块美丽的天空,不能代表整个地方的整齐清洁。你们要时时关心,看到社会的全面,不要只看它的片面”,提示大家要关心社会,全面看待社会,尽国民的天职,做有活跃生命的革命人;第④段“你们要注意社会世事,也要关心国家大事”,提示大家要注意社会世事,也要关心国家大事。行动上:第③段“旧习惯如不讲究卫生……都需要你们去破除,去革命,去建设”,告诉人们要用行动破除旧习惯、旧风俗、旧思想;第③段结尾提示大家要匡正、改革一切不良现象;第⑤段“你们在拿枪杆子葬送这些凶恶无耻的败类之后,还要拿起斧头和锄头,从事祖国伟大的建设,实现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革命志愿”,号召大家先拿枪杆子葬送凶恶无耻的败类,然后再从事祖国伟大的建设,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志愿。梳理概括作答即可。
9.答案 鲁迅先生品格高尚;他具有高度的民族担当,为了国家和民族,与各种黑暗势力进行不懈斗争;他非常真诚,对青年充满了期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根据第①段鲁迅的自嘲,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高尚的品格和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根据第②段鲁迅讲述自己过去的经历和今后的打算,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高度的民族担当和他为了国家和民族与各种黑暗势力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根据③④⑤三段对同学和同事们从思想到行动的叮嘱与告诫,可以看到鲁迅先生非常真诚,对青年充满了期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10.答案 书法教育要“技”“道”并重。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作者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从全文看,本文第①段中“书法教育要‘技’‘道’并重”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就是作者的观点。
11.答案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清末学者魏源的话,有力地证明了“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做题时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画线句引用清末学者魏源的话“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亦可祈天永年;造化自我立焉”,故属于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作用是有力地论证了“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这一论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12.A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由文章第④段“学习书法基本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这种学习模式与绘画有所不同。学习绘画除了向经典范本学习以外,还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依靠写生来训练基础技能,但书法必须依靠对经典作品的反复临习来提高技法”可知,“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是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其次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的理解错误。故选A。
13.答案 (示例1)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我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师亲身示范的重要性。比如我学习颜真卿的楷书时,一直抓不住笔法顿挫(运笔)的要领,通过老师手把手的教导,我有了很大的进步。[以技法(材料、工具、笔墨、书体等技术)为例,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2)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学习书法的时候,身边没有合适的老师当面指导我,我就去书店买来柳公权的字帖临摹,还经常在网上观看书法家们书写的视频,学习他们提、按、顿、挫的笔法,坚持了一年以后,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觉得学习书法,兴趣和毅力更重要。[以技法(材料、工具、笔墨、书体等技术)为例,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解答此题,需结合自己学习书法的实际,先表明观点(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再说明理由。
14.[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可知,关键词为“英雄”。“英雄”可以是危难时刻保家卫国、为民请命的伟大人物,也可以是和平时期在各行各业创造出不凡业绩的平凡人。只要他们身上有闪光之处,为社会作了贡献,就都可以是英雄,是“我”心中闪耀的星。可以写一篇议论文,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英雄”一词的理解上,表现自己对“英雄”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例文]
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何谓英雄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气过人,谓之雄。
昔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容纳九州之器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可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随着时光的年轮划过一圈又一圈,那个战火蔓延硝烟弥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跨步走进了新时代。有人说,这是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没有战争,就没有英雄;还有人说,这是一个很少需要牺牲的时代,奉献是英雄模范们的事情,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其实这是对英雄的误解。奉献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哪个时代都有见义勇为、舍身救人的英雄,哪个时代都需要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
鲁迅曾经说过,真的英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个时代远去了冲锋陷阵的机会,抛去了闹革命促生产的蛮劲儿,不见了革命小将的造反有理举动,能有的仅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生活。习惯了安逸与漠然,如何在内心激起那种一呼即应的使命感、在简单的生活里保持高尚的操守却成了一件难事儿。
那一年,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搭成人梯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都是19岁。他们的生命永远19岁,他们的青春永远19岁。
且不必说他们是80后、90后、00后,亦不必说他们是大学生,仅仅因为他们站出来的这个举动,我们就该为他们鼓掌、呐喊。而他们不仅站了出来,还用生命向我们证明,这代人,并不尽是世人眼中那所谓垮掉的一代。我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灵魂的人,我们的身上也流着英雄的血,充满了英雄的精神。
鲜活的生命已经与大海融为一体,他们用生命做出的呐喊却久久回荡在我们耳边,唤起我们心中沉睡的真神。
英雄,从来就不只是活在历史和记忆里的。真正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默默地为这个世界奉献他们微不足道却又举足轻重的力量,让我们得以安生,备受感动。
[点评] 文章首先对“英雄”一词进行了阐述,然后提出了生活中一种错误的认识——“这是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作者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充分有力地反驳了这一错误说法,进而提出正确的观点——“真正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文末进行归纳,深化论点,总结全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