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1-12 11:1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教 材 分 析
教 法 设 计
学 法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评 价 反 思说课人类迈入 “电气时代”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说教材教 材 分 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0课的内
容,包括“电气时代”的到来、“发明大王”爱迪生、汽车
和飞机的问世三部分。本节所讲的是继第一次工业革命
之 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第二
次工业革命,由于当时的许多发明至今仍然起着重要作
用,对当时的世界格局有较大影响,所以,本节内容在
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学习,一方面能让学
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能培
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对学生今后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说教材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家爱迪生的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地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说教材复习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上课时引导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调动课外学习中得到的相关知识,学会从课本内外多渠道获取信息。
创设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学习探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成果配一段解说词,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说教材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
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
用,教育学生向爱迪生等发明家学习,培养学
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说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
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说教材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说教法教 法 设 计学 法 设 计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上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说学法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二、创设情景,合作探究;
三、学生解说,深入探讨;
四、系统回顾,归纳小结;
五、拓展延伸,课外探究。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教师活动
人们外出旅行时经常乘坐的交通工具有哪
些?通过哪些手段能和家人朋友及时取得
联系?(通讯工具)
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复习提问。
汽车、飞机、电话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迈入 “电气时代” 。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主要成
果有哪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什么
影响? 是本节探讨的主要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交流回答。
明确本节课探讨的主要问题。

说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环相扣,引发学生思考,引入课题。同时,明确了本节课探讨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带着学习目的去探究。
交通工具说教学过程通讯工具电话手机上网说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火车、轮船是在什么时期发明的?最初的火车、轮船是用什么做动力的?
?
2.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3.最先开始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谁?工业革命完成后,该国号称什么帝国?
?说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学生找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学生分组探究,结合范例,按要求配解说词。

二、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展引导学生为拟订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伟大成果展展品配解说词。
将学生分为五个组,每个大组又由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同时还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1851年,在英国伦敦水晶宫内,举办了以工业革命伟大成果为展示内容的第一届世界展览会,引起世界轰动。现在,有关部门拟筹办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并邀请同学们免费参观,大家愿不愿意去啊?不过还有个附加条件,要求大家为美国、德国的展品配上一段解说词,使参观者对该展品有个初步了解。英国伦敦水晶宫说教学过程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
电话 汽车 飞机 发电机 电动机
电车 电报 电灯 内燃机 飞 艇解说词要求:
?
1.介绍该展品名称、发明时间、发明家、所属国家以及该成果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
2.语言要精炼、准确、优美。说教学过程1876年贝尔就是通过这个话筒实现了电话的第一次通话。贝尔
(1847--1922) “顺风耳”一直是千百年来人类的美好愿望,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使人类的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电话的发明,使通讯更加便捷,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电话解说词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评析学生的解说词。
引导学生了解电力的发明,并与蒸汽动力比较。以及电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
间19 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是电力的
广泛应用。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
生产和生活条 件,使人类由“蒸汽时
代”迈入“电气时代”。
看19世纪末美国纽约街头图片,感受生活变化。
谁在电器发明上贡献最大呢?
?
学生活动
第一组学生朗读发电机、电动机等解说词,评析。
结合图象视频,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学生根据老师提问,自主、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结合图片了解。
说教学过程1、“电气时代”的到来 设计意图
联系 物理学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实现了不 同学科间知识的整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加深对电力应用的理解。突出了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如何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
?
2.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
3.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它们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说教学过程??
教师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
法拉第(1791-1867 )电磁感应现象说教学过程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机械工作。发电机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产生电力。 想一想:它们是怎样进行能量转化的?说教学过程常见家用电器 电视机 电冰箱 电扇 影碟机 洗衣机 饮水机说教学过程 谈一谈:看19世纪美国纽约街头景象,结合现代人类生活,感受电力给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重大变化?(举例说明)说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学生朗读电灯解说词,评析。
自由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 “发明大王”爱迪生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评析学生关于电灯解说词。
提问: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怎样?我们的先人在夜晚用哪些方法照明?
出示爱迪生及他的名言并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他的事迹?他的话对你有何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
了解爱迪生的主要发明,所经历的打击与讽刺,以及人们对他高度的评价,小结他成功的秘诀。
电力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引起了交通工具的巨大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名言引发学生思考,一方面了解了爱迪生做出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对学生有着激励作用。体现了寓德于教的思想。发明家 托马斯?爱迪生(1847—1931)爱迪生发明的炭丝灯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说教学过程爱迪生(Edison)主要发明:
投票计数器、
普用印刷机、
改良打字机、
留声机、
白炽灯、
第一所中央发电厂、
活动电影机、
大型碎石机、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传真电报、
有声电影机、
鱼雷机械装置、
喷火器、
水底潜望镜等。
“发明大王”爱迪生说教学过程   英国的著名电学家斯普拉格则认为爱迪生的设想是“空谈”。他说道:“不论他是爱迪生,或是别人,他总不能超越那些公认的自然法则。他说从同一电线上能给你送来电光、电力和电热,这完全是空谈,决不能成为事实。他还说能够利用电热来烹煮食物,那更是荒谬绝伦了。”
有的说:“连数学都不懂的爱迪生,竟想解决为世界学者所苦恼的问题,真可谓愚不可及。”
有人讥笑他说:“不管爱迪生有多少电灯,只要有一只寿命超过20分钟,我就愿付100美元,有多少付多少。” 打击与讽刺说教学过程 人们对爱迪生作出高度的评价:希腊神话中说,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偷来了天火;而爱迪生却把光明带给了人类。高度的评价说教学过程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
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 。
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创造性思维。说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评析学生关于汽车的解说词。
内燃机是谁发明的?汽车是谁在何时
发明的?汽车之父是谁?
19世纪的马车和本茨的汽车,比较优
缺点。(汽车的演变)
评析学生关于飞机的解说词。
莱特兄弟和他们制造的飞机,图中人物是谁?飞机是何时发明的?
评选最佳解说词。第二次工业革命成
果展将在哪里举行?为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朗读汽车、飞机解说词。
学生观看汽车演变过程。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评选最佳解说词。
3、汽车和飞机的问世说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形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直观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突出了教学重点。
通过评选最佳解说词巩固了本节知识。 卡尔·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1844-1929),是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被称为“汽车鼻祖”。 说教学过程汽车的演变最早的汽车1886年1905年1913年1925年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

四、系统回顾 归纳小结说教学过程 有人说,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但是也有人认为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如何协调其中的关系?是利大还是弊大?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收集资料,在历史活动课展开辩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感受高科技给社会带来的进步,又能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安全行车教育。五、拓展延伸 课外探究说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 本课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历史的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出发,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兴趣,培养历史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 设计的。在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历史,在学习中受到了启迪,从而达到用历史去指导生活的目的。说评价反思感谢您的光临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