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的历史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6~1978年)
1、徘徊的原因
a.十年“文革”留下许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b.党中央领导人仍犯“左”的错误,在经济上急于求成。2、前进表现政治:全国动乱结束,掀起揭批四人帮
文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77年底高考恢复。
经济:整顿,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思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背景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纠正文革错误目的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1)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3)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4)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结果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二、转折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背景
① “文革”结束,人民要求结束“左”的错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思想基础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指导思想
④部分冤假错案的纠正和邓小平为代表的正确领导在中央的确立 —组织基础
⑤中央工作会议的召开 --政治基础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时间: 地点:1978年底北京(1)思想路线: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政治路线: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组织路线:平反冤假错案。形成新的领导集体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三次工作重心转移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a.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的标志。
b.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并形成了以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三.拨乱反正(1980年)
(1)平反冤假错案
a.“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
b.受到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也恢复了名誉。
c.纠正“文革”前的一些错案,尤其是为1957年被错划的右派分子平反。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a.内容:1981年党的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这个决议对建国32年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
b.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 “文化大革命”,标志着拨乱反正取得巨大成就。 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
问题:
(1)1978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为什么中国的1978年会被视为21世纪开始的标志?
练习(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可从三方面展开。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入世界,加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等。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老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