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1-12 11:2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19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新中国历史分期:
1、1949年10月---1956年底,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2、1957年1月----1966年5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
4、1976年10月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问题思考
1、十月革命后苏俄是怎样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果如何?
2、1949-1956年,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结果如何?
——1956年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开始决心走自己的道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一、中共八大
1、八大召开的背景 。
——阅读归纳:
(1)“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2)苏共二十大后社会矛盾和斯大林错误的暴露。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意义 。
——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为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八大的召开、内容和意义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
在大会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
内容:大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的分析;确定了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为主题的大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做出了正确地认识,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总路线、“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过渡总路线的制定
——1958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强调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2、总路线、“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大跃进”的发动,以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特征。
农业:放“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铲”。
工业: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
人民公社会运动——追求大规模、高程度的公有化;大办公共食堂 。 3、“左”倾错误的原因、结果和启示。
原因:
(1)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和足够的理论准备,夸大了人的主观意识作用,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2)对国际共运形势的分析做出了错误结论,导致“左”的错误泛滥。
(3)“落后现状压力下的急于求成心理”等。
结果:“左倾”错误导致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造成1959-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启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要符合国情;重视客观经济规律等。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1、八字方针的制定(1961)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 。
2、1965年“四个现代化”任务的提出。 探索与争鸣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你能得到哪些体会?
原因:
(1)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和足够的理论准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并没有成熟和牢固地树立起来。
(2)对国际共运的形势分析作出了错误结论,导致左的错误泛滥。
(3)“落后现状压力下的急于求成心理”等。
启示:经济建设应该根据具体的国情,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第19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共八大
1、八大召开的背景
2、八大的召开、内容和意义
二、总路线、“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过渡总路线的制定
2、总路线、“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3、出现错误的原因、结果和启示。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1、八字方针的制定(1961)
2、“四个现代化”任务的提出(1965) 教学小结
三大改造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共八大正确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过渡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八字方针纠正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此基础上中央提出“四个现代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中共八大确定了什么主要任务?确定主要任务的基础是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是什么?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在“经验是很不够的”、“必须善于学习”的前提下,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1956年,毛泽东撰写《论十大关系》,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的道路。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的理论认识成果。
1958年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严重失误。
1961年对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纠正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失误。
1965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请你举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忽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做法,简要说明其结果〉
“大跃进” :农业放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把钢产量等同于工业化水平,全民大炼钢铁。
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农村大办公共食堂。
结果是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作用,忽视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历了一次严重的错误。 3、1961-1965年,中共对国民经济实行了那些调整措施?结果怎样?
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
1965年,调整结果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向全国人民提出实现现代化的任务。人生能有几回搏,
今生不博待如何?
下课,同学再见! 材料一:(搞社会主义建设)“建国之初,没有办法,搬苏联的”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5页。
材料二: 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抄苏联的办法,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 ?????????????????????????????????????????????????????????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材料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材料一: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它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基本上完成,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类似的图片、漫画曾大量地出现在当时权威报刊杂志上,它说明当时社会上弥漫着怎样的风气?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1070万吨80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大炼钢铁“小、土、群”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1959年夏的庐山会议彭德华给毛泽东的“万言书”干涸的土地“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去调查它,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
—毛泽东1960年《十年总结》沉思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管厂鹰厦铁路青藏公路康藏公路新藏公路宝


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1957---1966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武汉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兰新铁路大庆油田武汉长江大桥上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