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历史第六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1-12 11:2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思考题
1、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都有哪些?2、银米两战的实质是什么?3、合理调整工商业的目的是什么?一、过渡时期总路线1、过渡的含义:2、总路线和特点: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一化三改”; 特点3.实质: 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制定:根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制定
基本任务:
特点:
执行时间:1953年-1957年
超额完成: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超额完成三、三大改造改造的含义改造的原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问题结果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时间: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大
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1952年————————————————1956年底小结CCAD实质
改造生产关系,解决私有制问题。即把资本家所有制、个体所有制、改造成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使公有制占统治地位,成为我国社会的惟一经济基础。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原因
1、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村生产力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2、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份,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成份。在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存资本主义经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针和原则:
过程: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自愿互利互助组
(社萌芽)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完全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与农业相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形式:初级(统购统销、加工订货)高级(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改造政策:和平赎买政策(为什么?)三大改造道路个体农业——合作化道路
个体手工业——合作化道路
民族资产阶级——和平赎买公有制 私有制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个体农民私有制个体手工业私有制改造后性质改造前性质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三大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产管理过于单一,分配上有平均主义;对一些不属于资本主义企业的个体经济进行了公私合营,对一些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够适当,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生产的发展。对一些商业网点撤并过多,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今天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纠正当年的这些错误,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滞后和超越都会影响生产力发展。1、人民手里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
2、国家没收了官僚资本,掌握了国家和经济命脉。
3、建国初期对资产阶级违法行为多次斗争,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陷于孤立。
4、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基本任务
一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打下基础。
二是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建立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把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六百个重要项目。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 农业生产也按计划完成。但因受自然灾害影响,粮棉等增产有限。
????? 交通运输业成就也很大。新建宝成、鹰厦等三十多条铁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使南北铁路贯通;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沟通了西藏与各地的联系
????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工业劳动模范有王崇伦、赵梦桃等,农业劳动模范有李顺达等。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长达6300公里的长江江面上,几千年来从未建过一座桥梁。长江切断 ?了祖国纵贯南北的铁路、公路运输,历来南北客货运输全靠轮船或木船转载渡江,费时费力,效率极低,因此,在长江上建桥,成为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   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动工兴建,1957年10月15日,国人乃至世界瞩目的武汉长江大桥在万众欢呼声中胜利通车了。经过40多年风雨的洗礼,大桥如今依然坚如磐石地屹立在滚滚长江洪流中。
时间:1954年秋
主要任务:加强民主建设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制定几个重要法律;
通过政府工作报告;
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上海装订生产合作社发给社员刘兔生的股金证一五计划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是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起步,也是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
★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是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二是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需要迅速改变这种状况。
★将重点放在东北地区的原因:具有相对优越的工业基础,工业资源丰富、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支援,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此以后,东北地区作为工业基地,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是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考虑到改造和建设的长期性,一五只强调5年期间为改造和建设准备初步基础,结果则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了总路线规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超额完成了预定的工业化的建设指标。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直接承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规定,重申全国人民的总任务
就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核心,时称“一化”;★ 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实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称“三改”。★ “一化”和“三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前者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
大改造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
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都涉及发展
和扩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一化三改”的关系充分
体现了总路线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
特色,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
线,其实质就是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惟一的经济基础。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
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主要任务: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主要是土地改革)
1953年到1956年:
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主要任务:三大改造,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国民经济恢复阶段五种经济成份并存: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