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二 比和比例《观察与思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二 比和比例《观察与思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25 20:5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北京2011课标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里的教学内容。从这一单元来看,比例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放大或缩小,一方面能为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意义提供支持,有利于学生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变换,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成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2.掌握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体会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照片引入,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观看主题图,体会生活中物体的放大与缩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图形放大的规律。
出示班上同学的照片,请学生在三张放大的照片中选择一张合适的,并说说理由。
问:你还能举出表示图形放大的比吗?
2.研究“表示图形缩小的比”。
提问:那会不会出现1:2呢?这个比表示什么意思?
提问:你能举出一些“表示图形缩小”的比吗?
3.对比表示图形放大的比与缩小的比,你发现什么了?
三、动手操作
1.学习例4
(1)学生读题:按2: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问:“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2)选择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独立完成操作,并在组内交流方法。
(3)汇报交流。
提问:观察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如果把放大后的正方形按1:3,长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缩小。各个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方格纸上选择一个画画看。
(2)讨论:观察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三、巩固运用
1.先按4:1把下面的三角形放大,再把放大后的图形按1:2缩小。
2.下面哪个是图形A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3.填一填。
4.欣赏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随处可见,如果你拥有了数学的眼睛,就会像泰勒斯一样发现很多生活中的数学。缩小让我们将宏观的世界尽收眼底,放大使我们走进了微观世界,了解了许多的秘密。期待着你们有更多的发现。
四、总结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变化后的边长 原图的边长
2 : 1 放大 形状不变
1 : 3 缩小 大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