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59——60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学是建立在六上学生对比的意义和性质学习基础之上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主要是利用具体图例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其关键点落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对应边的同步变化,其特点是放大前后形状不变,大小发生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学生能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是图形对应边的变化,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教法学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由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主要任务是设置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活动,有选择性地进行动手操作指导,部分地参与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你们能看出来是谁吗?
(出示图片1)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三次
2.出示放大后的三张图片:
图2:把宽拉长,长不变
图3:把长拉大,宽不变
图4:把图1按一定的比放大
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和图1相比,图2、3、4能够看的清楚,为什么啊?和图1相比你觉的哪一张没有变形呢
生:因为后面三张图片放大了。
师:是啊!通过放大照片我们看清楚了照片,看样子图片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调至合适的大小,这样我们看起来才会觉得更舒服些,其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把物体放大,有的时候也需要把物体缩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
1.研究图形放大的含义:将图1和图4保留其形于屏幕上
(1)现在我们将老师的长方形图片请进方格子当中,你能快速的完成表格吗?并讨论从表格中你有什么发现?
(2)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生1:放大后的长是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宽是原来的2倍
生2:放大后的长和原来的长的比是2:1,放大后宽和原来宽的比是2:1
生3:形状不变,大小变了
师:观察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师:2:1表示哪两个数量的比呢?(在这里介绍对应边的概念,也可以请学生上去指一指引出对应边)
师引导小结: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现图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我们就说把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了(板书)
师:这里的2:1表示的是哪两个数量的比?(2指放大后图形,1指原来的图形)
(3)尝试操作,加深理解。
问:想自己试试放大一个图形吗?
出示例2课件(按2:1的比画出长方形、正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生小声议论,并动手实践)
师:(小结)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就是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通过刚才我们把图形进行放大,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生: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内角不变,每边边长变了,周长变大等等)
(二)感知图形的缩小
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及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又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
师:(课件出示)把刚才放大后的长方形和三角形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学生分组独立画图)学生在方格纸里画一画,之后指名说怎么样画的,(先看原图各边占几格,再算出新图各边占几格)并将画好的图演示。
重点讲解如何画缩小后的三角形:
生:(实物投影展示)我是这样进行放大的,先把两条直角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手指着图),然后把这两点相连,就成了放大后的三角形。
师:你为什么不先画斜边?
生:因为三角形的大小是由底和高决定的。所以我们只画底和高就可以了。
师:你们对他画的三角形还有没有什么质疑?
(学生摇头表示没有)
师:我倒有一个问题,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我们通过计算一下子就看出是对的。那么斜边是否也一定放大到原来的2倍呢?你是怎样证明斜边也放大到原来的2倍?
生:我用尺子量了,确实是原来的2倍。
师:图形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形状不变,大小变了。
师:请大家观察长方形(指课件),这个长方形再按一定的比去缩小或扩大,它最后会成为一个正方形吗?为什么?
生1:不会。因为长方形的各边都按一定的比去缩小或放大,长和宽不会变成相同的。
生2:这个长方形按一定的比去缩小或放大,最后只能大小发生改变,形状不变的,所以仍然是长方形而不会变成正方形。
师:请同学们想象,如果把一个正方形按一定的比去放大或缩小,它最后会成为一个长方形吗?生:(齐)不会。
师:这说明了图形按一定的比去放大或缩小,什么不变,什么变?
生:形状不变,大小变。板书小结:形状不变,大小变了
三、巩固提升
1、按要求填空。
(1)、图( )是图A放大后的图形,它是 按( ):( )放大的。
(2)、图( )是图A缩小后的图形,它是按( ):( )缩小的。
(3)、图( )是图( )放大后的图形,它是按3:1放大的
我发现:放大(或缩小)后的长方形,一定是将它的( )或( )同时放大(或缩小)( )的倍数。
2.先按4:1把下面的三角形放大,再把放大后的图形按1:2缩小。(书上做一做)
3.(火眼金睛)下面哪个是图形A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4.拓展题:按3:2画出下面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5.(1)将三角形A按4:1放大,得到三角形B。
(2)将三角形B按1:2缩小,得到三角形C。
(3)画出上述图形,并指出哪些是三角形A放大后的图形,哪个是三角形C缩小后的图形。
四、拓展延伸
1、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放大镜观察东西,拍出来的照片,投影仪和人的影子。还有像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许多建筑是将世界各地的名胜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进行建造的。比如埃及金字塔、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荷兰,郁金香风车田园风光、加拿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美国自由女神像、美国白宫.....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争取以后去世界各地走走。
五、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六、布置作业
完成小作业本上的相对应练习。
七、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 : 1 放大到原来的2倍 对应边×2
放大后边长 原图边长
1 : 3 缩小到原来的1/3 对应边÷3
缩小后边长 原图边长
特点:形状不变,大小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