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12 11:44: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5张PPT。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 整体感知首联:敌军像黑云一般压向城垣,城垣就要被毁坏,可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战甲的鳞片上,闪烁着金光。
颔联: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的泥土在紫色的晚霞映衬下凝成了胭脂的色彩。
颈联:救援的军队半卷红旗,向易水畔进发,夜袭敌阵,夜里浓重的寒霜,连战鼓也擂不响。
尾联: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我们愿提起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问题探究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2、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出击。 赏析: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敌军,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赏析:这两句描绘激战中壮美的边塞风光,创设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5. 诗中描写了“黑”“金”“紫”“红”“黄”等各种色彩,有何作用? 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显得奇异诡谲(jué,奇异多变)6.“易水”“黄金台”各是什么典故?表现了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类似问题探究6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的决心 。李贺为我们描绘的战地图景,声色俱备,请同学们标出呈现色彩的词语,传递声响的词语,观其色、闻其声,进而感受诗中的形象美,谈出你的感受。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1631一1647),明末爱国作家、抗清将领。明代末年,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出现了一批爱国作家,他们组织了既是文学团体又是政治团体的文社,如“复社”“几社’等。他们积极参加抗清斗争,并写出了一些内容充实、慷慨激昂,闪烁着强烈民族精神的光辉诗文。夏完淳即其中代表人物之一。14岁参加抗清活动,随“几社”领袖陈子龙在太湖起兵,后事败被俘,英勇就义,死时年仅17岁。他的诗文充满了浓烈的战斗生活气息,表现了抗清的决心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风格悲壮激越。其代表作除《别云间》外,还有哀悼陈子龙的长诗《细林夜哭》和散文《狱中上母书》。 整体感知首联:三年来戎马倥偬颠沛四方,今日反清事败身陷罗网。
颔联:风光无限的山河都在流泪,谁还说天地之间无比宽广?
颈联:我已经知道即将面对死亡,却依依难舍生我养我的故乡。
尾联:我死后不屈的魂魄仍将归来,看到后继者高举战旗让它在空中飘扬。问题探究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慨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问题探究2.赏析“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羁旅客”是诗人自称。“又”充满感叹之情,显得极为悲苦。
“又” 表现了是人的无限伤痛和遗憾及壮志难酬的悲愤。3.是面对死神流泪吗?不。是因为祖国沦亡、山河破碎、民族多难、壮志难酬。问题探究4.“欲别故乡难”到底“难”在何处?
难在抗清事业难成,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难见到故园和亲人。 5.最后一联,使全诗格调起什么样的变化?
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
饱含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的精神。
夏完淳自信身死之后,灵魂也会回来,在空中看到抗清者举起战旗继续斗争。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梅岭三章 陈毅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   旌旗十万斩阎罗。〔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知 识 延 伸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6.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同,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比较思考1、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本诗结尾所表现的爱国精神哪一个更值得敬佩?2、陈毅《梅岭三章》:“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本诗结尾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