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与减》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43~61页。
二、复习目标
1.能进行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
2.理解三位数加减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3.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问题,并可以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结合现实情境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能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三、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加减法的笔算和验算。
难点:根据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加与减》复习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搜集错题,分析错误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请你搜集整理出练习中的错题,认真分析,写出错误原因及注意事项,课堂上我们一起交流。
(二)课堂设计
1.回顾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谁来说一说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交流板书知识点:
加法及验算
减法及验算
解决实际问题
2.展示交流错误,巩固强化算法
(1)展示错误,分析错因
谁愿意当小老师,主动和大家交流自己的错题?为了保证效果,在交流时,要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呈现错例——分析错因——提出建议
(注意:为了使展示更有针对性,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收集错题的情况,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展示)
如:
错误原因:十位上的数字算错了,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十位上应该是9减7,算成了10减7。
提出建议:提醒同学们在计算减法时,要先判断是否需要退位再进行计算,借位点要点清楚,要记住减去借走的1。
(2)梳理归纳,整理方法
在展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整理出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3.复习解决问题
谈话:加减法的计算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典型题目:P47的第3(3)题
问题:认真读题,题中两个问题各需要什么计算策略?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批改。
讨论交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准确计算?什么情况需要估算?请举例说明。
典型题目:P49的第7题
问题:请根据题中信息,提出一个需要准确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再提出一个需要估算的问题,进行解答。
同桌合作完成:一人提出问题,另一人解答。
4.呈现思维导图,回顾反思内化
通过刚才的复习过程,我们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形成了知识图(出示下图)。请你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把自己的收获或困惑和同桌交流一下。
5.完成评价试题,检测复习效果
(1)计算并验算
423+349 500-453 501+389 301-84
【知识点】计算和验算的方法
【答案】772 47 890 217
【解析】要注意在计算时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情况,避免出现进1而不加1、借1而不减1的错误。
(2)不计算,得数大于200的算式是( )。
①159+97 ②969-789 ③104+89 ④300-101
【知识点】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
【答案】①
【解析】算式①:把97估成100,结果是259,一定大于200。
算式②:估成970-790,结果是180,小于200。
算式③:89估成90,结果是194,小于200。
算式④:300减100等于200,再减去1,结果小于200。
(3)根据下面信息解决问题。
商品 手表 豆浆机 电风扇
单价/元 189 378 285
①用900元可以把三样东西都买下来吗?说一说理由。
②买一个豆浆机和电风扇一共要用多少元?
③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知识点】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问题。
【答案】①估算:190+380+290=860,860<900,可以买下来;②378+285=663(元);第③题答案不唯一。
【解析】第①题判断900元是否够用,应该选择估算的策略:把价格往大估,190+380+290=860,860<900,所以可以买下来。第②题是准确计算:378+285=663(元)。
6.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
完成后请小组同学互相批改,对于组内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扶下进行订正,对于共性的错误,老师进行集中评讲。
7.全课总结。
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3.验算:交换位置再加一遍或者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算。
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3.验算:用加法验算或者用被减数减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