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1.《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具有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只有两个乐句,其中节奏、旋律中的大跳使音乐富有动感和舞蹈性、给人一种活泼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一群彝族农家姑娘在赶圩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表达了彝族农家姑娘质朴,欢快的思想感情。
2.六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因此激发、培养音乐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很重要。六年级学生喜欢模仿和游戏,通过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和舞蹈创编活动等,让他们感受到学音乐的乐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初步了解彝族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歌和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唱与舞蹈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唱《赶圩归来啊哩哩》,使学生能正确的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情绪,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节奏和旋律,同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的情绪。
难点:根据歌词和旋律,分小组设计多种形式表演歌曲,如创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方法
演示法、创作教学法、讲授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用歌唱的形式进行师生问好。并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课前热身。
导入
创设情境,教师边听着以前学过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边来跳几个彝族经典的舞蹈动作,渲染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后再来讲述歌曲创作背景,把学生带到歌曲的情境中。讲授
初听歌曲:老师示范演唱,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
问题1:歌曲中多次出现的衬词“啊哩哩”表现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问题2:边听边看曲谱,在谱面中找出基本的节奏型(十六八、八十六的节奏)或者新符号(波音记号),并思考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问题,引出4/4拍子,老师讲解4/4拍子的强弱规律及挥拍。
复听歌曲:
感受歌曲的强弱规律和演唱旋律的感觉,体会歌词的意境,引导学生用手指画出旋律线,熟悉旋律走向。(展示旋律线)
学唱歌曲
按节奏朗读歌词。按照教科书将学生分成三个节奏声部,第一个声部用拍手、第二个声部用拍腿、第三个声部用捻指来拍打各声部的节奏,并同时朗读歌词。
学习旋律:用“la”跟钢琴哼唱曲谱,视唱旋律,重点句子重点唱,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发声。
词曲结合:用合适的速度与情绪,自然,自信地演唱。同时选择教科书中建议的沙锤、铃鼓、双响筒等打击乐器分声部进行击打节奏。
巩固练习:以齐唱或小组竞赛的形式演唱,激发学习动力。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随着音乐律动,结合歌词和意境,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多种形式表演歌曲,如创编舞蹈动作进行歌舞表演。小组轮流展示表演,其他小组评价。
小结
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课堂回顾。
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歌曲?速度和情绪是怎么样的?学习了什么新节奏型和符号?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作业布置
课下复习《赶圩归来啊哩哩》,以其中贯穿全曲的十六八、八十六的节奏型为基础,来创编书本第13页第3题的旋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