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搭配——简单的排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搭配——简单的排列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26 09:2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搭配——简单的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1页,例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排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排列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让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
掌握排列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教具学具:写有1、3、5、0的4张卡片,每个学生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师:看着大家一个个精神抖擞,朝气蓬勃,老师真的好羡慕,忍不住就想猜猜你们的年龄,如果老师猜对了,就请举起你的小手示意一下,好不好?
师:哦!猜对了。
师:为什么老师一下子就猜对了?
生:因为我们是三年级的学生
生:不是九岁就是十岁。
师:真棒,不仅表达的清楚,而且还有一定的逻辑性!那想不想猜猜老师的年龄呢?
生:30岁,36岁
师:大家猜的都是两位数,两位数很多,不怎么好猜,那这样吧,我给大家一点提示:老师的年龄是由4和8两个数字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生:48岁
师:还有其它可能吗?为什么?
生:还能组成84,但老师的年龄不可能是84岁。
师:为什么?
生:略
师:大家观察问题认真、全面,表达清晰,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师:刚刚我们用数字4和8组成了两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那如果给大家四个数字是不是只能组成4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生:疑惑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字乐园,体验数字的不同排列带给我们的乐趣吧!板书课题——简单的排列
二、小组合作、新知探究
出示课件例1
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合作要求:
小组合作,边摆卡片,边记录结果,组长汇报
师:让生仔细观察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没有重复数字
师:怎么理解?
生:略
生:组成的是两位数
师:哪两位?
生:略
师:还有吗?
生:四个数字
师:按要求分组探究(出示要求)
三、小组展示、组间辩论
学生组1:两个人到台上展示,边摆边写边说想法:每次先摆出一个数,然后交换两个数字得到一个新的数。其他人认真听,仔细看,提问题说不足,共同给这种方法取名字——交换法
师:注意什么?怎么做到的?
生:谈方法感受,写一个数后,要看看有没有重复,觉得有点麻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不容易重复和遗漏。
学生组2:两个人到台上展示,边摆边写边说想法: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字,再依次摆个位上不同的数字,全部完成再换十位上的数字。共同起名字,这种方法叫——固定首位法
生:从大到小或是从小到大。
生:按一定的顺序。
师随机板书:顺序不重不漏
师:怎样书写能一眼看出一共有9个数
生:探讨方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固定个位法。(演示)
四、师生小结
排列数时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做到?
五、尝试练习检测单一
生独立完成,然后对比这三道题说发现:为什么都是4个数字,得到的结论却不同?
拓展延伸检测单二小组合作完成,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数学和生活的紧密相连,感受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链接数学文化,让生感知简单的排列在古代的应用,课下自主探索有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简单的排列
顺序 不重 不漏
10 30 50 3
13 31 51个
15 35 53 3
一共9个
《搭配——简单的排列》评测练习
检测单一
1、用1、3、7、9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请写出这些数,有多少个?
2、用2、5、7、9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个位是单数的两位数?
检测单二
3、两个数码孔可以分别为0~9中的一个数字,你知道这个密码箱可以设置多少种不同的密码吗?
4、把5块巧克力全部分给小丽、小明、小红,每人至少分1块,有多少种分法?
5、拍照游戏:老师和三名学生拍照,其他同学按要求排位子,课下大家接着做游戏,探讨有多少种坐法?
《搭配——简单的排列》课后反思
本节课先通过猜年龄让生初步感知思考问题要全面,表达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同时也复习了之前学的有关知识。接着分组探究让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通过摆一摆、猜一猜、演一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去感知了排列与组合方法的多样性与方法的优化。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探索新知的的情境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又以游戏形式布置课下作业,让生探索的兴趣意犹未尽。本节课让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不足之处——老师的语言还不够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