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四章第3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一、单选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电效应现象中,金属的逸出功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B.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C.磁铁的周围存在磁场,说明磁场不一定是电荷运动产生的
D.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其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也不垂直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B.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一群氢原子在第四能级最多能向外辐射四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链式反应
3. 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A.汤姆孙 B.赫兹 C.卢瑟福 D.麦克斯韦
4. 关于粒子散射实验及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装置从粒子源到荧光屏的空间处于真空环境中
B.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大角度偏转
C.粒子接近金原子核时,受到很强的吸引力才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
D.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5. 关于原子模型及其建立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是电子,汤姆孙测出了电子的比荷,并精确测定了电子电量
B.汤姆孙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电子均匀镶嵌在实心球内,正电荷也是呈点状均匀镶嵌在球体内,而并非弥漫性分布于球内;该理论无法解释α粒子散射现象,后被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所取代。
C.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测出原子核尺度数量级为10-15m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指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原子核,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6.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A处能观察到大量的闪光点,B处能看到较多的闪光点,C处观察不到闪光点
B.乙图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吸收能量为10.4 eV的光子而发生跃迁
C.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则锌板原来带负电
D.丁图中1为α射线,它的电离作用很强可消除静电
7. 如图所示,虚线表示真空中一点电荷Q的电场中的两个等势面,实线表示一个带负电q的粒子(不计重力)运动的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带正电
B.A,B,C三点电势大小
C.粒子从A到B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小
D.粒子从上B到C动能增加,电势能增加
8. 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的过程中产生的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D.一个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Δm,该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为ΔE=Δmc2
9. 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卢瑟福用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质子
C.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的过程中,一定放出能量
10.关于近代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要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B.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核外电子轨道是量子化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表明取出一个核子就越困难,原子核越稳定
二、多选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铋的半衰期为5天,20g铋经过20天后还剩1.25g铋
C.质子、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D.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B.玻尔在原子核式结构基础上提出氢原子能级理论,成功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C.半衰期与物质的多少有关,可以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D.由可知,若m表示核电站参与反应的铀235的质量,则E表示核反应释放的核能
13.图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择金箔的理由是“金”这种原子具有较大的核电荷数和优良的延展性能
B.观察到α粒子多数进入A,少数进入B,没有进入C和D的
C.原子的直径大小约为原子核的直径大小的10万倍
D.实验装置可以不抽成真空
14.下列几幅图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
B.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是由于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C.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D.射线甲由α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E.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15.关于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中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很小的区域范围内
B.实验结果支持了汤姆生的“枣糕模型”
C.依据该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该实验结果表明了原子核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结构单元,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三、解答题
16.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25V,内电阻r=1Ω,定值电阻R1=12Ω,闭合开关,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P、Q是两个平行金属板,两极板间的距离d=60cm,金属板的长度L=1m.在金属板的上边缘,有一比荷(不计重力)的带负电粒子,以初速度=100m/s竖直向下射入极板间,并在金属板的下边缘离开,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到P板的距离和离开电场时到Q板的距离均为,求:
(1)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E0;
(2)灯泡L的额定功率P.
17.如图所示为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量油滴所带电荷量装置的截面图,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间距为d.油滴从喷雾器的喷嘴喷出时,由于与喷嘴摩擦而带负电.油滴散布在油滴室中,在重力作用下,少数油滴通过上面金属板的小孔进入平行金属板间.当平行金属板间不加电压时,由于受到气体阻力的作用,油滴最终以速度v1竖直向下匀速运动;当上板带正电,下板带负电,两板间的电压为U时,带电油滴恰好能以速度v2竖直向上匀速运动.已知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气体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油滴密度为ρ,已测量出油滴的直径为D(油滴可看做球体,球体体积公式),重力加速度为g.
(1)设油滴受到气体的阻力f=kv,其中k为阻力系数,求k的大小;
(2)求油滴所带电荷量.
人教版(2019)2021-2022学年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四章第3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A C D C A B D
二、多选题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C AB AC BCE AC
三、解答题
16.(1)20 V/m(2)12 W
17.(1) (2)
PAGE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