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阅览室(一)教案
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重点 正确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 突破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突破重点。
难点 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来继续计算。
难点 突破 通过学生小组内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突破难点。
教法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自主观察插图内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法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课前 准备 教师 计数器、卡片、课件、小棒若干。
学生 计数器、小木棒等。
过程 引入 课件出示阅览室主题图。 请大家观察图,这是哪里?他们在干什么?(阅览室,同学们在借书)图中的王阿姨在这儿工作,她可忙了!每天都有很多同学来借书、还书,还要统计借书情况的数据,她知道我们班同学特别愿意帮助别人,想请大家帮助她,你们愿意吗?(愿意)好!那我们就和她一起走进这个阅览室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获取信息引发问题。
探新 儿童画报故事书连环画原有30本25本46本借走7本8本9本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课件出示),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聪明的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2.教师板书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1)你能列式解答吗?(30-7=) (2)怎么计算呢?你们能自己试一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开始独立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面算法交流打下基础。 (3)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4)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与全班同学分享? 3.探究算理。 指名学生汇报,其他学生可以互相补充、帮助。(教师板书) 方法一:借助小棒。 10-7=3 20+3=23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30,减7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10减7得3,合起来就是23。 4.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 先让学生试算,再指名板演,教师结合学生的板演进行讲解。 十 个 位 位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 (1)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走了1还剩2,借1当十,10减7得3,合起来就是23。 5.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怎样列式?(25-8=?) (2)怎么计算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 汇报预测: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5,减8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个位上的5加上10得15,15再减8得7,合起来就是17。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十 个 位 位 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2借走了1还剩1,借1当十,个位上的5加上10得15,15再减8得7,合起来就是17。 【设计意图】重点讲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法,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办法。
巩固 1.看看我们还能帮她解决什么问题? 先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提出相关问题,并独立完成。再让学生口述口算的过程,只要合理就应给予肯定。 2.练一练。 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42-6= 50-3= 54-8= 学生独立计算,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3.完成教材第76页“练一练”第3题。 出示题目,让四名学生进行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答案。提醒学生注意:在退位以后,被减数的十位应该减去1。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练习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法。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2):
(3):
反思 这节课通过“阅览室”这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入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课上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进行退位减法计算时,学生往往容易忘记将被减数的十位减1,所以教师在上课时重点强调这一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整体上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板书 阅览室 第一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30-7=23(本) (1)10-7=3 (2) 十 个 20+3=23 位 位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25-8=17(本) (2) (1)15-8=7 十 个 7+10=17 位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