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 语文大纲版第3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

文档属性

名称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 语文大纲版第3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29 19: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
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tái) 天姥(mǔ) 訇然(hōnɡ) 石扉(fēi)
B.悸动(jì) 渌水(lù) 殷岩泉(yǐn) 剡溪(shàn)
C.脚著谢公屐(zhù)(jī) 恍惊起而长嗟(huǎnɡ)(jiē)
D.水澹澹(dàn) 迷花倚石忽已暝(yǐ)(mǐnɡ)
答案:B
解析:A项“台”应读“tāi”;C项“著”应读“zhuó”;D项“倚”应读“yǐ”,“暝”应读“mínɡ”。
2.下列加点字的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能摧(低)眉折腰事权贵 B.失向来(原来)之烟霞
C.天姥连天向天横(耸立) D.须(等到)行即骑访名山
答案:C
解析:C项,横:遮断。
3.下列各句中与“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越人语天姥 B.对此欲倒东南倾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势拔五岳掩赤城
答案:C
解析:C项和例句中的“栗”“惊”为使动用法。
4.选出对下列名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译文:浙江一带的人谈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时可以看到。
B.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译文: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还在,清水荡漾,猿声凄清。
C.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译文:只有睡觉时的枕头和席子,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D.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译文: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
答案:C
解析:C项应译为:只有醒来时看到的身边的枕头和席子,原来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烟霞胜景全都消失了。
5.对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势拔五岳掩赤城”是说天姥山的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赤城”是南方一座山城的名字。
B.“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意思是一夜之间就飞过了倒映着月影的镜湖。“镜湖”又名鉴湖,“镜”“鉴”同义。
C.“谢公宿处今尚在”句中“谢公”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地方住宿。
D.“身登青云梯”一句的意思是自己登上了直上云霄的山路。“梯”,指山路上的石阶。
答案:A
解析:A项中“赤城”是山名。
6.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想象奇特瑰丽,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才能。
C.此诗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
D.此诗虽然在最后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答案:D
解析:这首诗写梦游奇境,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缥缈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由此分析,D项错误。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
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完成7—10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下面哪一句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表现手法相近( )
A.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B.长白峰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E.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答案:C
解析:例句与C项都是用衬托的手法。
8.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故 B.沛公安在?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风雨不动安如山
答案:A
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怎么”之意;B、C两项均可作“哪里”讲;D项为“安稳”之意。
9.表现诗人游览天姥山的急切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10.诗人把仙境和仙人盛会描写得如此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盛大热烈,是为了_________。
答案:反衬现实的黑暗腐朽,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3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1.请把这首诗歌的韵脚全部写出来。
答案:波、多、河。
12.诗评家认为“西风吹老洞庭波”中“老”字用得好,请分析它的妙处。
答案:用拟人手法,抒发悲秋之情(或表现了诗人的迟暮之感)。(意思对即可。)
13.仔细品味“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和徐志摩《再别康桥》“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诗句,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相同点:都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意思对即可。)
不同点:前者写梦境中的欢乐,衬托现实生活的失意与失望,是以喜托悲;后者侧重回忆康桥,是《再别康桥》一诗中表现作者依恋康桥之情的高潮部分。
(二)对比阅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14—15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4.关于两首诗在内容上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梦游》一诗通过对奇特梦境的描绘,抓住了绿水的清幽、日出的壮观、奇花异石的迷离诱人、山雨欲来的光怪陆离,尤其是仙境的富丽堂皇的特点,展示了诗人理想中的世界。
B.如果说《梦游》一诗是以梦游的虚幻方式来写的,那么《茅屋》一诗则是以写实为主,全诗围绕茅屋设置三景:风吹屋破、群童相欺、雨夜屋漏,表现出诗人生活中的苦痛。
C.两首诗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是都想表述一种美好的愿望,用诗来表达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D.两首诗的不同之处是:《梦游》表达了诗人憎恨封建社会、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以及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茅屋》一诗则由自己现实中的苦痛,进而表达出对天下所有穷苦百姓的关怀,希望他们不再受风雨之苦,全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济世救人的热情。
答案:D
解析:表达对天下寒士的关怀。
15.对两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梦游》一诗借梦幻奇景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从而表现出自己的政治态度。《梦游》一诗则借现实中的苦痛来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胸襟。
B.《梦游》一诗运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悬念、铺垫、衬托等写作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C.《茅屋》一诗如实写生活之苦,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材料时,层层深入,采用的是现实主义写法。
D.《梦游》一诗是七言古诗,句式多变,节拍也有缓急,易于表达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茅屋》一诗则兼用长短句,打破了七言的束缚,诗人的感情也自然倾泻出来。
答案:B
解析:B项无悬念写作手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