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 ①③
B. ②③
C. ④⑤
D. ②⑤
2.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4.建造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毕节,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 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B. 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 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
D. 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
B.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
C.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D.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7.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下图所示。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8.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 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D. 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9.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
B. 碳酸氢钠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
10.2015年3月9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118小时不间断飞行的记录,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阳光动力2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
B.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 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 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
11.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12.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蓄电池放电
B. 风力发电
C. 水力发电
D. 太阳能发电
13.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B.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C. “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
D. 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14.“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1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 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原因是______.当雨水的pH______5.6(填“>”、“<”或“=”)时,就被称为酸雨。
(2)化石燃料——煤的燃烧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现在人们尽可能使用更清洁的能源——天然气做燃料.天然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显黄色或有黑烟,这时可调大气灶______(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或调小气灶________(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
(3)在汽油中掺入一定量乙醇制成乙醇汽油,燃烧时会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北京市为了控制汽车尾气给空气造成的污染,在燃料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1)图1中公交车使用的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_______,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2008年北京国际汽车展中,我国自行研制的氢动力概念跑车.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氢动力汽车目前还不能普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为了普及氢动力汽车,科学家仍在不懈努力.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以色列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车用制氢装置,装置中制氢气的原理是:硼(B)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B(OH)3]和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车用乙醇汽油是将乙醇(C2H5OH)与汽油(主要成分以C8H18表示)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通常可燃物中碳元素质量分数越高,燃烧产生的CO越多,则相同条件下,乙醇和汽油分别燃烧时,产生CO较多的是________;为了减少乙醇汽油燃烧产生的CO,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任写一种)。.
18.《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①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②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的利用等,④可燃物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如氢气爆炸是有爆炸极限的,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只发生放热现象,也会发生吸热现象。
2.【答案】C
【解析】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故A正确;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B正确;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水,损坏图书,故C不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可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故D正确;故选C。
3.【答案】D
【解析】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浇水,汽油也会在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
4.【答案】A
【解析】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导致空气污染,增加大气中的PM2.5,形成酸雨等,所以A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答案】D
【解析】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火要虚”是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增大,燃烧变得更剧烈。
6.【答案】B
【解析】A.溶液中溶剂不一定都是水,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选项说法正确;B.可燃物要燃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二者同时满足,缺一不可,选项说法错误;C.因为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选项说法正确;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7.【答案】A
【解析】A.②中白磷没有燃烧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④中白磷燃烧因为温度达到了着火点,②④对比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B.②中白磷没有燃烧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③中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燃烧,所以②③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C.①中白磷不燃烧有两个原因: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也没有与氧气接触,③③中白磷也没燃烧,①③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D.①中白磷不燃烧有两个原因: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也没有与氧气接触,①④对比不能充分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故选择A。
8.【答案】B
【解析】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了空气;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会吸收热量,使纸箱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是设置隔离带;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
9.【答案】B
【解析】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在生产、生活中用途更为广泛,故选项说法错误。
10.【答案】C
【解析】煤主要含有C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 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煤完全燃烧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C是错误的。
11.【答案】C
【解析】C.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所以2N表示2个氮原子,错误。
12.【答案】A
【解析】蓄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风力发电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13.【答案】C
【解析】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加重温室效应的发生。
14.【答案】B
【解析】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能降低着火点。
15.【答案】C
【解析】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所以A是错误的;B.现象②③都不燃烧,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由现象①②可得出白磷比红磷更易燃烧,即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6.【答案】(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雨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2)空气;燃气;
(3)C2H5OH+3O22CO2+3H2O;
【解析】(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碳酸显酸性,所以正常雨水的PH小于7;其pH约为5.6,而酸雨是pH小于5.6的与水;
(2)天然气不完全燃烧而产生黑烟,如果调大空气的量(增加氧气的量)或减小天然气的进入量,两种方式都可以使天然气充分燃烧,可以减少黑烟的产生,对环保有一定好处;
(3)酒精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17.【答案】(1)甲烷 CH4+2O2CO2+2H2O
(2)2H2+O22H2O 不能廉价地制取氢气(或不能安全地贮存氢气)
(3)2B+6H2O2B(OH)3+3H2
(4)汽油 增加空气的量等
【解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氢能源的推广使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如何廉价地制取氢气,二是如何安全地贮存和运输氢气。
(3)硼(B)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硼[B(OH)3]和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6H2O2B(OH)3+3H2
(4)汽油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所以汽油燃烧产生的CO多,为了减少CO的产生,增加空气的量,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
18.【答案】①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移走可燃物 ③充足的氧气
【解析】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①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根据灭火的三个原理:隔绝或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在着火点以下,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着的原因是:移走可燃物;
③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火势烧得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