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以前的安徽凤阳小岗村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到0.13元,有2.7亿人每天能挣到0.14元。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报表
材料二: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大包干纪念馆》
结合材料相关历史知识,想一想:
人民公社为什么约束了农民?
材料一:
当时出去要饭心里很苦恼,农民有地有田,有牛有犁有耙,为什么搞不上吃的?我们心里不服气,农民不是不会种地,按当时那个政策约束了我们。
——摘自《小岗村,严金昌家的年关》
缺少生产自主权
生产积极性不高
材料一: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经营管理体制。它过于集中,搞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经济长期停滞徘徊,到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
材料三: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5.7亿人每天能挣不到0.15元。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材料二:“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顺口溜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目的。
1.原因:
2.目的:
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过程
(1)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2)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1984年底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5﹪以上
邓小平明确表态: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中央也连续五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明确肯定,并在政策上积极引导。
陕西长安县韩家塆村农民在领取包产到户合同书
1979年秋天,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 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中国文明网》: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安徽、四川开始,之后推广到全国。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40731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0254万吨,增长幅度为33.6%。这6年全国增产的粮食,相当于以前21年增长的粮食。 ——《邓小平时代》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有什么变化?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春风送暖启新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
8
西王集团位于山东省邹平县西王村,始建于1986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由一家小型村办企业发展成为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钢为主业,投资涉及房产、物流、热电等多个领域的全国大型工业企业,为15000余人解决就业问题。西王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获得“全国文明村”、 “中国经济十强村” 等荣誉称号。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
小组讨论:
你能说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吗?
意义: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②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意义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原因:
材料研读: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计划经济体制
国有企业
国家:
企业:
工人:
政企职责不分
管的过多过死
没有经营自主权
缺乏活力
吃“大锅饭”
劳动积极性低
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材料: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
指导文件:
198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计划经济,根据政府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运行体制。一般是政府按事先制定的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重大经济活动,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方向。资源的分配,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计划决定。
①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 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集体经济
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甚至连小商业也是公有制,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如以前的小卖部半夜12点敲门也可以卖货,实行公有制后按八小时工作制,营业员到点下班。北京的馄饨摊没了,上海的弄堂里的莲心粥消失了。
主要内容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改革开放前的某一年,上海的天气很热,某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购买降温设备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 “……现在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
营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正之风之源,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提出: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基本特征:
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提出: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基本特征: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过程
1992年
1993年
21世纪初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
政府宏观调控
(有形的手)
市场调节
(无形的手)
特点: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现代企业的无人化操作
领导人齐聚G20峰会
春和景明谋新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含义:
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
课堂小结
农村改革
目的
政策
作用
城市改革
中心环节
主要内容
作用
推进
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始
经济体制改革
1.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194万吨。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对联“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层浪”的横批应为( )
A.翻身解放 B.对外开放 C.公私合营 D.联产承包
D
D
知识巩固
3.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 耕者有其责”。对两次“分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 都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C. 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农民都有生产自主权
4.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上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材料中的“新经济体制”指的是
A.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人民公社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A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