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案)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7 21:1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关爱”,本课教学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诗歌,读中感悟雷锋的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本单元的语文素养是“读句子,想象画面”,本课教学中,可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读诗句,抓关键,想象雷锋叔叔做好事的画面。
课文简析:
这首诗歌以问答的形式,通过与小溪、小路对话,带着孩子们用寻找雷锋足迹的方式去发现雷锋精神,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全诗共5个小节。第一、二小节写“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讲述了雷锋叔叔冒着细雨送迷路的孩子回家。第三、四小节写“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讲述了雷锋叔叔踏着荆棘,背年迈的大娘回家。这4个小节的描写,表现出了雷锋叔叔关爱他人的精神。第五小节回应全文,总结全诗,点明主题。
教学目标:
1. 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体验、字形结构、图片辅助”等方法猜猜“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4.能用“读诗句,抓关键,想画面”的方法,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锋的事迹。
重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体验、字形结构、图片辅助”等方法猜猜“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听讲故事,走近雷锋
1.师讲雷锋故事:《雷锋送车票》、《雷锋补鞋》。
当时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讲讲你课前搜集到的雷锋叔叔的故事。
3.师介绍雷锋:雷锋叔叔的一生十分短暂,1962年8月15日,他因公殉职,年仅22岁。让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雷锋叔叔。
出示:雷锋叔叔。
指导学生朗读
指导学生写生字“锋”:左窄右宽,右下部分“丰”的第二横稍短,第三横稍长。
4.出示课题,指导读好课题:“你在哪里”读出寻找的语气。
板块二:初读课文,识字生字
1.按照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自学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反馈,生字认读
第一组:蒙细雨 晶 经
发现都是后鼻音,读好后鼻音。
第二组:着 着
读好轻声;
像这样的词课文中还有:沿着 抱着 背着 乘着 冒着
第三组:年 花 寻 要 出
会意识字:连一连。
觅:上部分像人的手,见像人张大了眼睛,合起来表示张大眼睛,动手去找。
献:左边“鬲”是一种煮饭的炊具,三脚器皿,常在祭祀时盛放肉食。右边“犬”,就是狗,合起来就是将十分重大的狗当做祭品供奉神灵。
板块三:学习方法,想象画面
1.出示学习要求一:
自由朗读课文,孩子们去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预设: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板书
读好带“的”的词组,提示:“的”读得轻而短
同桌读读课文中像这样带“的”的词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让我们跟着孩子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去寻找雷锋叔叔吧。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引导发现与课题不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3)师范读反复句:第一个“你在哪里”,稍显沉稳,第二个“你在哪里”,急切之意
(4)指名读
齐读第一小节
3.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学习要求二:
自由朗读第二小节,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雷锋叔叔做了什么好事?
预设:雷锋叔叔冒着细雨,送迷路的孩子回家。
送迷路的孩子顺利吗?(不顺利)
(2)默读第二小节,从哪里读出雷锋叔叔送迷路的孩子回家不顺利,圈出这些关键词
预设:蒙蒙的细雨 泥泞
◆蒙蒙的细雨
说说理由。
预设:天气不好,细细的雨丝会淋湿雷锋叔叔的衣服,头发。
◆泥泞
读好生字“泞”,再读词语。
猜一猜“泥泞”的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提示:联系上下文或根据“泥”的意思及“泞”的三点水进行猜测。
联系生活经历,想象说话:你走在这样的小路上会怎样?(打滑,容易摔跤)雷锋叔叔手里还抱着一个小孩呢!
想象说话:雷锋叔叔抱着迷路的小孩,怎样地行走?
提示:把动作、语言具体化,雷锋叔叔怎样地抱着孩子,会对孩子说些什么?
(3)出示“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往下讲
提示: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具体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把雷锋叔叔的事迹说具体。
(4)指名说
(5)此时,你想说什么?把你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再读第二小节
小结方法:刚才我们读诗句,抓住了一些关键词,想象雷锋叔叔冒着细雨送迷路孩子回家的画面,这就是“读句子,抓关键,想画面”的学习方法。
4.男女合作读第一、二小节。
(1)引导发现有问有答的特点
(2)课文中还有像这样有问有答的吗
(3)同桌合作读读地三、四小节
雷锋叔叔还帮人们做了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昨、洒、温、暖
1.认读四个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2.发现这个字共同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要注意哪些地方。
“昨”的“日”要写得瘦小一些;“洒”与“酒”的区别;“温”右边部分的“日”要写得稍窄,下面的“皿”写得稍宽。
4.教师范写“暖”:左边“日”,右边是“爰”,“爰”的长撇要穿插,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5.学生练写四个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巩固,朗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和文中的孩子们一起沿着长长的小溪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让我们边想象边读第一、二小节。
2.这节课,我们继续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3.齐读课题。
板块二:活用方法,想象画面
同桌合作学习第三、四小节
同桌合作朗读三、四小节,注意反复句的朗读,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雷锋叔叔做了什么好事。
学习要求一:
1.指名读第三小节,读好反复句。
2.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锋做了什么好事?
预设: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回家。
(1)边读边想象,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位怎样的大娘?
年龄( ) 头发( ) 行动( )
回归文本:文章用一个词就叫“年迈”。
提示方法:结合生活,展开想象,我们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雷锋叔叔送年迈的大娘回家,遇到困难了吗?他怕困难吗?
学习要求二:
读一读,圈一圈: 默读第四小节,从哪里读出雷锋叔叔不怕困难,圈出关键词。
预设:踏着荆棘,洒下的汗滴
◆荆棘
随文识字:荆棘,读好后鼻音“荆”,图片认识“棘”:两个“朿”并排立着,表示刺树多刺。荆棘就是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
联系生活经历,想象表达:走在这样的小路上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引读:此时,雷锋叔叔踏着有刺的植物走在小路上,学生读: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晶莹
猜一猜“晶莹”的意思,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提示:根据“晶”三个日表示光亮,光洁。
拓展:晶莹的( )
想象画面:踏着路上的荆棘,背着年迈的大娘,雷锋叔叔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想象一下,雷锋叔叔是怎样客服困难的?
提示:把雷锋叔叔的动作、语言具体化,他怎样地背着大娘,面对荆棘,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出示: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往下讲。
提示:把人物的语言、动作具体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把雷锋叔叔的事迹说具体。
(4)小结升华:你觉得雷锋叔叔是个怎样的人?
这样的雷锋叔叔,怎么不爱戴他,怎么不着急地寻找呢?
(5)小组合作读第三、四小节
板块三:小结升华,寻身边雷锋
我们跟着孩子们继续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1.齐读第五小节。
◆寻觅
(1)猜一猜寻觅的意思,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指导的。
提示:找近义词。
(2)孩子们最后找扫雷锋叔叔了吗?说说理由。
读:哪里需要雷锋叔叔,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3)找到雷锋叔叔的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心情一起读读第五小节。
2.补充资料:雷锋叔叔这种一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好榜样”,把每年的“3月5日”定为“学雷锋日”。后来,我们身边出现许多像雷锋叔叔这样乐于助人的人,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活雷锋”或“雷锋”,像这样乐于助人的精神称“雷锋精神”。
3.你有找到身边的雷锋吗?说一说。
板块四:总结升华,配乐朗读
只要我们愿意伸出友爱之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都是雷锋,因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有这样一首歌,来歌唱雷锋叔叔,《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读课文。
板块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四个生字:冒、背、留、弯
1.认读四个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2.发现这个字共同点: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3.学生提出难写的字,观察要注意哪些地方。
“留”下面的“田”略小于上面部分;“弯”注意三点的朝向;“背”下面“月”的撇变成竖。
4.教师范写“冒”:出示小篆,“冒”在古时是帽子的意思,上部像帽子的形状,两横左右不沾,下部的“目”代表人头。
5.学生练写四个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议。
板书设计: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长长的小溪
弯弯的小路
读诗句,抓关键,想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