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综合检查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S:32 Na:23 Mg:24 Al:27 Zn:6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质量增大
C.固体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加。
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取用NaOH B.称取NaOH
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溶解NaOH固体
3.下列厨房用品中,加到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椒粉 B.面粉 C.白糖 D.花生油
4.若将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设均未有晶体析出)( )
A.将溶剂蒸发掉一半
B.将溶液倒出一半
C.将溶质的质量增加一倍
D.将溶剂的质量减少至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5.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酒精溶液
6.化学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化学在生活中应用正确的是( )
A.硬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其转化为软水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用洗洁精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D.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以用作燃料
7.向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上的水结了冰,则加入的物质是( )
A.食盐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固体
8.下列有关NaCl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Cl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将植物油加入NaCl溶液中并搅拌,静置后会分层
C.Na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
D.NaC1溶液是由NaC1和水组成的
9.下列物质溶于水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的是
A.NaOH B.NH4NO3 C.NaCl D.CaO
10.下列有关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压强相同时,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11.小朋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12.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有关的是( )
①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②用汽油去除衣服上的油渍; ③农药、医药制剂的配制;④用酒精洗去衣服上的碘渍 ⑤用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渍; ⑥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
A.①②③④⑤⑥ B.仅①②③⑤⑥ C.仅①③⑤⑥ D.仅①③④⑤⑥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14.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如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 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 CaCl2 的溶解度
B.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450℃时可得到 CaCl2 的超临界水溶液
D.450℃时,可得到0.04%的 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
15.下图中,图一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图二中分别向两支试管内滴加一定量的水后,X和Y的饱和溶液均变混浊,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0℃时,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①>③>②>④
B.X为Ce2(SO4)3,Y不一定是NH4H2PO4
C.若NHH2PO4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除去
D.20℃时,将40NaCl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2:5
二、填空题(共26分,方程式2分一空,其余1分一空)
16.(本题5分)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或溶剂名称。
(1)生理盐水的溶质是______。
(2)石灰水的溶质是______。
(3)碘酒中的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4)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
17.(本题5分)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A硝酸钾 B植物油 C面粉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比)。
③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填序号)。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18.(本题6分)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其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上升。这种物质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3)如图是一瓶刚开启的“××牌”碳酸饮料的示意图。请回答:
①该饮料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开启时,大量的气泡从罐内冒出,说明随着压强的减小,气体的______________减小。
③喝了这种饮料,容易打嗝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某注射用药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①把1.0g药品溶于水配制成4.0mL溶液a;
②取0.1mL溶液a,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b;
③取0.1mL溶液b,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c;
④取0.4mL溶液c,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d。
由于在整个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都可近似看作1g/cm3.则最终得到的药液(溶液d)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9.(本题6分)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实验探究,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
(1)甲烧杯中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液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
(3)将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时,硝酸钾溶液恰好饱和,则t1℃时的溶解度是_____。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mL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_____t2(填“>”、“<”或“=”)。
(4)经实验测定,获得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
温度 溶解度(g/100g水)
20 31.6
40 63.9
50 145
60 110
70 140
80 169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_____。
20.(本题4分)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纯净物的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_______。
三、推断题(共8分,方程式2分一空,其余1分一空)
21.(本题8分)A~H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B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D、E为氧化物; F、H为非金属单质,G、I为金属单质且I单质显红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化学式:B _____ 、E _____ 。
(2)写出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该反应过程 _____ 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3)写出G→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 。
四、流程题(共5分,方程式2分一空,其余1分一空)
22.(本题5分)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①所得滤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共9分,方程式2分一空,其余1分一空)
23.(本题9分)下图是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部分示意图,请你完成:
(1)A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操作中所用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3)D操作中应选用________(填“10 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量取 ____mL 水。
(4)E操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在配制时,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9%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称量时砝码和食盐放颠倒 b C操作中有固体撒落 c 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e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
(6)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上瓶盖贴上标签。请你把如图标签填写完整:
_____
(7)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
A 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 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 D 向右盘加砝码
六、科学探究题(共12分,方程式2分一空,其余1分一空)
24.(本题12分)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下图所示:
(1)以上三位同学中描述的是溶液特征的是________同学。
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王华回答:“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其他溶剂吗?”
李佳回答:“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陈军回答:“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如果用实验回答王华的问题,则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针对李佳的问题,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包括绘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列出了从探究实验中获取的部分数据,李佳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了一条溶解度曲线,它是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溶解度(g)
A B C
20 20 20 40
40 30 25 30
60 53.5 30 20
(4)针对陈军的问题,老师以食盐溶于水为例,设计如下方案:
变量:是否搅拌。
方案:向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同温度等体积的水,再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粉末状的食盐;搅拌甲烧杯,乙烧杯静置。
现象:甲烧杯中的食盐先溶解完。
结论: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
请你模仿老师的方案,再探究一种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实验方案 预期的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5)请再探究一种因素并填在下面表格相应的空格处:
影响因素 实验方案 预期的实验现象 结论
七、计算题(共10分)
25.(本题10分)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62.2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第九单元综合检查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S:32 Na:23 Mg:24 Al:27 Zn:6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质量增大
C.固体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加。
【答案】C
【详解】该物质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固体质量不变,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故溶液质量不变,故选C。
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取用NaOH B.称取NaOH
C.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溶解NaOH固体
【答案】D
【详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或纸槽取用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液体偏少,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溶解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
3.下列厨房用品中,加到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椒粉 B.面粉 C.白糖 D.花生油
【答案】C
【详解】A. 花椒粉不能完全溶解在水,会形成悬浊液,不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B. 面粉不能完全溶解在水,会形成悬浊液,不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C. 白糖能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D. 花生油不能溶解于水,形成乳浊液,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4.若将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设均未有晶体析出)( )
A.将溶剂蒸发掉一半
B.将溶液倒出一半
C.将溶质的质量增加一倍
D.将溶剂的质量减少至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答案】D
【详解】A、将溶剂蒸发掉一半,溶液质量并未减少一半,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不到一倍,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溶液具有均一性,将溶液倒出一半,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将溶质的质量增加一倍,溶液质量增多,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不到一倍,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将溶剂的质量减少至原溶液质量的一半,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5.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酒精溶液
【答案】A
【详解】A、碘酒是将碘溶解于酒精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正确;B、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溶剂是水,故错误;C、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错误;D、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错误。故选:A。
6.化学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化学在生活中应用正确的是( )
A.硬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其转化为软水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用洗洁精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
D.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以用作燃料
【答案】C
【详解】A、硬水中加入明矾只能吸附水中不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硬水通过煮沸的方法转化为软水,故错误;B、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但能溶解其他物质,故错误;C、洗洁精是常见的洗涤剂,用洗洁精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的是乳化作用,故正确;D、氧气只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错误。故选C。
7.向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上的水结了冰,则加入的物质是( )
A.食盐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C
【详解】A、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B、氧化钙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放出热量。C、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到0℃以下,会使塑料片的水结冰;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故选C。
8.下列有关NaCl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Cl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将植物油加入NaCl溶液中并搅拌,静置后会分层
C.Na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
D.NaC1溶液是由NaC1和水组成的
【答案】C
【详解】A、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因此NaCl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A选项正确;B、植物油难溶于水,将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静置后会分层,故B选项正确;C、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的溶质,向20°C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蔗糖,蔗糖能继续溶解,故C选项说法错误;D、NaC1溶液的溶剂为水,溶质为氯化钠,该溶液是由是由NaC1和水组成的,故D选项正确;故该题选C。
9.下列物质溶于水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的是
A.NaOH B.NH4NO3 C.NaCl D.CaO
【答案】D
【详解】A、NaOH溶于水放热,但不与水反应,A选项错误;B、NH4NO3溶于水吸热,B选项错误;
C、NaCl溶于水基本没有热量变化,C选项错误;D、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该反应放热,D选项正确;故选D。
10.下列有关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压强相同时,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案】B
【详解】A、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故错误;B、压强相同时,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正确;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里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但还可以溶解气体或其他固体的溶质,故错误;D、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错误。故选:B。
11.小朋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答案】B
【详解】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50g×14%=7.0g,故选项说法正确;②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③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g-7g=43g(合43mL),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④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和玻璃棒、试剂瓶,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量筒、试剂瓶,故选项说法正确;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多,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12.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有关的是( )
①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②用汽油去除衣服上的油渍; ③农药、医药制剂的配制;④用酒精洗去衣服上的碘渍 ⑤用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渍; ⑥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
A.①②③④⑤⑥ B.仅①②③⑤⑥ C.仅①③⑤⑥ D.仅①③④⑤⑥
【答案】C
【详解】乳化是指能够把油或难溶于水的有机物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①洗衣粉含有乳化剂,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正确;②用汽油去除衣服上的油渍,是由于相似相容原理,与乳化无关,错误;③有些农药是以乳液形式,在合成或使用过程中需利用乳化作用原理制得乳液,农药、医药制剂的配制与乳化有关,正确;④酒精可以溶解碘,故用酒精洗去衣服上的碘渍与乳化无关,错误;⑤洗发精中有乳化剂,能将大的油污变成细小的油滴,故用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渍与乳化有关,正确;⑥化妆品一般是乳液形式,在配制时需利用乳化作用原理制得乳液,与乳化有关;故选:C。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答案】C
【详解】A.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恰好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正确;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错误;
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
故选C。
14.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如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 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 CaCl2 的溶解度
B.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450℃时可得到 CaCl2 的超临界水溶液
D.450℃时,可得到0.04%的 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
【答案】C
【详解】A、没有说明温度,无法判断NaCl和CaCl2溶解度大小,说法不正确;B、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法不正确;C、450℃时由图可知CaCl2溶解度虽很小但是还能溶解,可以形成超临界水溶液,说法正确;D、450℃时由图可知 CaCl2溶解度小于0.04g,它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0.04%;饱和溶液浓度最高达不到0.04%,所以其他情况下也无法得到0.04%CaCl2水溶液,说法不正确,故选:C。
15.下图中,图一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图二中分别向两支试管内滴加一定量的水后,X和Y的饱和溶液均变混浊,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0℃时,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①>③>②>④
B.X为Ce2(SO4)3,Y不一定是NH4H2PO4
C.若NHH2PO4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除去
D.20℃时,将40NaCl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2:5
【答案】D
【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故A正确;B、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升高,Ce2(SO4)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为Ce2(SO4)3;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升高降低,NHH2PO4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NHH2PO4或NaCl,故B正确;C、磷酸二氢铵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提纯NH4H2PO4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C正确;D、22℃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将40NaCl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36g:100g=9:25,故D错误。故选D。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二、填空题(共26分,方程式2分一空,其余1分一空)
16.(本题5分)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或溶剂名称。
(1)生理盐水的溶质是______。
(2)石灰水的溶质是______。
(3)碘酒中的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4)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
【答案】(1)氯化钠
(2)氢氧化钙
(3) 碘 酒精
(4) 水
【解析】(1)生理盐水是在水中溶解氯化钠,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2)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
(3)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4)硫酸铜是硫酸铜的水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17.(本题5分)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A硝酸钾 B植物油 C面粉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比)。
③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填序号)。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答案】(1)A
(2) B
(3) 相等 1:2 C
【详解】(1)把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硝酸钾溶于水形成溶液,植物油在水中形成乳浊液,面粉在水中形成悬浊液,故选:A;(2)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A错误;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B正确;C.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不一定是水,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碘酒的溶剂是酒精,故C错误;
故选:B;(3)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②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0g:100g=1:2;
③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大于丙物质的溶解度,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选:C。
18.(本题6分)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其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上升。这种物质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3)如图是一瓶刚开启的“××牌”碳酸饮料的示意图。请回答:
①该饮料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开启时,大量的气泡从罐内冒出,说明随着压强的减小,气体的______________减小。
③喝了这种饮料,容易打嗝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某注射用药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①把1.0g药品溶于水配制成4.0mL溶液a;
②取0.1mL溶液a,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b;
③取0.1mL溶液b,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c;
④取0.4mL溶液c,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d。
由于在整个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都可近似看作1g/cm3.则最终得到的药液(溶液d)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答案】(1)NaCl
(2) C
(3) 混合物 溶解度 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
(4) 0.1%
【详解】(1)氯化钠常用于配制生理盐水,其溶质是NaCl;
(2)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A、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3)①该饮料中含有水、柠檬酸、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②开启时,大量的气泡从罐内冒出,说明随着压强的减小,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③喝了汽水(碳酸饮料)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填:压强;温度。(4)因为溶液的密度是1g/cm3,所以可直接看成毫升数即是物质的克数,然后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溶质的质量=1.0g;溶液的质量=4.0mL×1g/cm3=4.0cm3×1g/cm3=4.0g;同理,0.1mL溶液质量为0.1g,1.0mL溶液质量为1.0g,所以,溶液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b的质量分数=;溶液c的质量分数=;溶液d的质量分数=。
19.(本题6分)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条件下的硝酸钾的溶解情况进行实验探究,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放入硝酸钾晶体,再分别加入冷水、热水与酒精,充分搅拌后(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
(1)甲烧杯中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液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
(3)将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t1℃时,硝酸钾溶液恰好饱和,则t1℃时的溶解度是_____。再往乙烧杯中加入10mL水,改变温度至t2℃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则t1_____t2(填“>”、“<”或“=”)。
(4)经实验测定,获得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
温度 溶解度(g/100g水)
20 31.6
40 63.9
50 145
60 110
70 140
80 169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坐标图中描点、绘制符合硝酸钾溶解度变化规律的曲线_____。
【答案】(1)饱和
(2)温度 溶剂种类
(3) 40 >
(4)
【详解】(1)由图可知,甲烧杯中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晶体,是饱和溶液;
(2)由甲乙实验可知,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由甲丙实验可知,溶剂的不同,溶解度不同;由以上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剂的种类;
(3)由题意可知,乙烧杯中的溶液降温到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说明该温度下,50g水中溶解20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因此100g水中溶解40g硝酸钾恰好饱和,故则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再往乙烧杯中加入水,改变温度至时,溶液又恰好达到饱和状态,由上述实验可知,硝酸钾在低温时溶解的硝酸钾少,所以,则;
(4)利用表中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在坐标图中描点并连线,如图:。
20.(本题4分)实验室有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钡餐,③牛奶,④血液,⑤肥皂水,⑥泥水,⑦冰水混合物,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
(1)请给上述物质归类(填序号):属于纯净物的_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
(2)溶液区别于浊液的特征是_______。
【答案】(1)⑦ ①⑧⑨ ②④⑥
(2) 均一、稳定
【详解】(1)⑦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①食盐水、⑧色拉油分散在汽油中、⑨碘酒均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②钡餐((含有不溶于水的硫酸钡))、④血液,⑥泥水均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③牛奶、⑤肥皂水均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填:⑦;①⑧⑨;②④⑥。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故填:均一、稳定。
三、推断题(共8分,方程式2分一空,其余1分一空)
21.(本题8分)A~H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B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D、E为氧化物; F、H为非金属单质,G、I为金属单质且I单质显红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化学式:B _____ 、E _____ 。
(2)写出D﹣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该反应过程 _____ 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3)写出G→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 。
【答案】(1)Ca(OH)2; H2O;
(2)CO2+C2CO; 吸收;
(3) Fe+CuSO4=Cu+FeSO4; 置换反应;
【详解】B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B是氢氧化钙,A、B、C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B可以生成A,故A可能是碳酸钙,A、D可以相互转化,D可能是二氧化碳,C、D、E为氧化物, C可以生成B,则C是氧化钙,E既可以和氧化钙反应,也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故E是水,H可以和水相互转化,H为非金属单质,故H是氢气,I是红色单质,则I是铜,G是铁。F、H为非金属单质,F可以生成金属G,故F是碳,带入框图推断合理。(1)由分析知B、E分别是氢氧化钙和水,化学式分别是:Ca(OH)2、H2O;(2)D﹣F是二氧化碳和碳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3)G→I反应是金属G和铜盐的溶液反应生成铜的过程,其化学方程式可以是:Fe+CuSO4=Cu+FeSO4,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四、流程题(共5分,方程式2分一空,其余1分一空)
22.(本题5分)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1)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①所得滤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成分,加快反应速率 (2) FeSO4和Al2(SO4)3或硫酸亚铁和硫酸铝 (3)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或溶液变为蓝色 (4) Fe+H2SO4=FeSO4+H2↑
【详解】(1)反应物间接触越充分反应越快,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成分,加快反应速率 。 (2)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步骤①所得滤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FeSO4和Al2(SO4)3;(3) Cu+H2O2+H2SO4=CuSO4+2H2O;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步骤③中铁粉过量,所以步骤④中铁粉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五、实验题(共9分,方程式2分一空,其余1分一空)
23.(本题9分)下图是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部分示意图,请你完成:
(1)A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操作中所用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3)D操作中应选用________(填“10 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量取 ____mL 水。
(4)E操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在配制时,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9%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称量时砝码和食盐放颠倒 b C操作中有固体撒落 c 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e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
(6)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上瓶盖贴上标签。请你把如图标签填写完整:
_____
(7)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
A 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 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 D 向右盘加砝码
【答案】(1)胶塞正方在了桌面上 (2) 托盘天平 (3) 50mL 45.5 (4) 加快溶解 (5)a b (6) (7)B
【详解】(1)由图可知错误为胶塞正方在了桌面上,故填:胶塞正方在了桌面上。
(2)B操作为称量用到的仪器为托盘天平,故填:托盘天平。
(3)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用水的质量为;50g×(1-9%)=45.5g,水的体积为45.5g÷1g/mL=45.5mL,故应选用50mL量筒,量取45.5mL水,故填:50mL;45.5。
(4)E操作为搅拌,目的是加速溶解,故填:加速溶解。
(5)a、物码放反,导致药品偏少,故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b、C操作中有固体撒落,导致药品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c、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导致溶剂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对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不符合题意。e、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读数偏大,体积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故选:ab。
(6)
(7)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左物右码,左偏说明物品重,应减少药品质量,故选:B。
六、科学探究题(共12分,方程式2分一空,其余1分一空)
24.(本题12分)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下图所示:
(1)以上三位同学中描述的是溶液特征的是________同学。
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王华回答:“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其他溶剂吗?”
李佳回答:“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陈军回答:“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如果用实验回答王华的问题,则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针对李佳的问题,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包括绘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列出了从探究实验中获取的部分数据,李佳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了一条溶解度曲线,它是________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溶解度(g)
A B C
20 20 20 40
40 30 25 30
60 53.5 30 20
(4)针对陈军的问题,老师以食盐溶于水为例,设计如下方案:
变量:是否搅拌。
方案:向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同温度等体积的水,再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粉末状的食盐;搅拌甲烧杯,乙烧杯静置。
现象:甲烧杯中的食盐先溶解完。
结论: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
请你模仿老师的方案,再探究一种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实验方案 预期的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5)请再探究一种因素并填在下面表格相应的空格处:
影响因素 实验方案 预期的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1)李佳
(2) 碘 酒精(合理即可)
(3)A
(4)温度 向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温度等体积的水,再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粉末状的食盐 甲、乙两烧杯都静置 温度高的烧杯中的食盐先溶解完 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5)食盐颗粒的大小 向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同温度等体积的水,再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粉末状和颗粒状的食盐;甲、乙两烧杯都静置 粉末状的食盐先溶解完 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详解】溶液是指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界因素主要为温度;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为溶剂的质量、颗粒的大小、搅拌等因素。(1)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故李佳描述的是溶液的特征;(2)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故选择碘和酒精,还有汽油和酒精;(3)查图可知在20℃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40℃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故根据表中数据确定是A物质;(4)影响溶质的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搅拌、溶剂的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等,故
影响因素 实验方案 预期的实验现象 结论
温度 向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同温度等体积的水,再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粉末状的食盐;甲烧杯加热到一定温度。 甲烧杯中的食盐先溶解完。 温度高的溶解得快。
(5可以选择影响的因素为溶质颗粒的大小
影响因素 实验方案 预期的实验现象 结论
溶质颗粒的大小 向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同温度等体积的水,甲中加入相同质量粉末状的食盐;乙中加入相同质量块儿状的食盐 甲烧杯中的食盐先溶解完。 颗粒小的溶解得快。
七、计算题(共10分)
25.(本题10分)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62.2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答案】(1)8.8g (2)80% (3)14.1%
【详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是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设原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故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故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