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6 14:1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训练题
选择题
1.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化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抗美援朝
2.图表中为我国在“一五”时期的各部门投资比例。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行业 工业 农林水利 运输邮电 文化、教育和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备注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
均衡发展农轻重各业 B.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为此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有(  )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 ②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③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④大庆油田投产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一五”计划期间通向“世界屋脊”的公路有( )
①川藏 ②青藏 ③滇藏 ④新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三大改造的进行 D.一五计划的实施
6.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来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7.从2001年起,我国将每年12月4日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法制宣传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
A.1954年 B.1956年
C.1982年 D.2004年
诗词蕴含历史。下图中毛泽东所写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③①
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0.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
A. 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 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 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
11.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了许多历史上没有过的大规模的钢铁、汽车、飞机、新式机床等工矿企业,东北、华北、西北也建立起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大国之梦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起步
C.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其反映了(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轻、重协调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C.第一个五年计划交通运输业成就显著
D.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13.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你认为这个“新阶段”指的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 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 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1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非选择题
17.某中学某班开展“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1) 同学们开展“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探究活动对认识新中国的历史有何意义?(回答出1条即可)
(2) 在探究中,同学们得出了一个结论:1954年是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关键性的一年。请你结合有关史实进行说明。
(3) 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展示同学们的探究成果?(回答出1条即可)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强国富民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和卫生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材料三
1952—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增长表
工农业产品 煤 钢 布 粮食
增长率/% 98.49 296.30 31.85 19.36
材料四 1957年,我国就业的职工(主要指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工作的劳动者)人数达到3 205万人,比1949年增加1 570余万人,增长率约为96%;同年,全国就业的女职工人数达到 328.6 万人,比 1949 年增加 268万人,增长率约为44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一例。
(3)材料三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劳动者就业具有哪些特点?促进劳动者就业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
1-5BBBAB 6-10CADBD 11-16BBBDBB
17、【小题1】有利于中国现在的民主政治改革进程。
【小题2】195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小题3】可以通过图片展览或者手抄报以及课件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
18、(1)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等等。(任举一例即可)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一五”计划奠定了政治基础;土地改革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的胜利捍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等等。
(4)就业人数增加;女职工就业人数增长幅度大;人民多在工厂、学校、医院等单位就业。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的就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国家对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的重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等等。
(5)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促进了国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