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8课 《茶馆(节选)》
老舍
走进老舍
01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走近名人:人民艺术家老舍,有哪些著作
创作背景
02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鼓励文艺繁荣发展。同年8月,作者老舍完成了一部配合第一届人大和宪法通过,歌颂人民普选的作品《一家代表》,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一直写到解放后的普选,其中第一幕的场景,就是清末民初的一家大茶馆,之后作者老舍又创作了《秦氏三兄弟》,这个剧本写的是历代的宪法改革,以秦家为背景。老舍将这部作品与北京人艺的曹禺、焦菊隐、夏淳等艺术家进行了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第一幕茶馆里的戏非常生动精彩,后几幕则较弱,建议以第一幕为基础发展成一个戏,之后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
《茶馆》简介
03
《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作者在这一幕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是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辛亥革命后。社会依然黑暗,帝国主义入侵,军阀连年混战,人民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
第三幕:是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是一个生与死、新与旧、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代。美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派狼狈为奸,给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幸存的裕泰茶馆,终于在恶势力压迫下倒闭了。
剧情概览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7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初读课文
04
戊戌( ) 沏茶( ) 嗜好( )
咂摸( ) 眼拙( ) 赚钱( )
xū
qī
shì
zhuō
zā
读准字音
zhuàn
①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②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③眼拙:客套话,表示没认出对方是谁或记不清跟对方见过面没有。
④咂摸:仔细辨别(滋味、意思等)。
⑤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
⑥满面春风:形容愉快和蔼的面容。
⑦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明确词义
具体研读
05
合作交流:
第一幕发生了几件事?揭示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思考1】概括内容
情节 时代特征
唐铁嘴讨茶
常四爷骂洋货
鸽子之争
马五爷施威
康六卖女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常四爷被抓走
茶客对话
秦庞交锋
庞太监买妻
大烟残害百姓,迷信思想盛行
帝国主义横行
农村经济破产,农民走投无路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豪门骄奢,普通百姓人如草芥,还不如一只鸽子
民族资本家兴起
民族资本家和封建势力的博弈
百姓对变法漠不关心
言论不自由,好人遭殃
封建势力的荒淫
二德子打人
官府残酷迫害百姓
【思考2】把握冲突
这篇戏剧的戏剧冲突与以前学过的《雷雨》的戏剧冲突有何不同?
明确 《雷雨》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周、鲁两家的冲突,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而该剧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具体、针锋相对的冲突,而是人与时代的冲突,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
【思考3】把握形象
1.节选部分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明确 两类: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如西太后的走狗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李三、小妞、乡妇、老人等等。
【思考3】把握形象
2.分组梳理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二德子、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的经历,并概括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乱世艰难求生的底层商贩
自私、圆滑、善于应酬、精明干练。但他仍然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最后(第三幕中)悬梁自尽。
王利发
常四爷
——正义爱国的晚清旗人忧国忧民、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硬气仗义、有正义感
松二爷
——缺乏谋生能力、留恋旧时代、无力适应新时代的晚清旗人
补充资料
满清八旗:指的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这八旗。其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属于上三旗,他们由清朝皇帝亲自统领,地位最高的是镶黄旗,因为镶黄旗的旗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铁杆庄稼:清代的八旗子弟不得工作,只许当兵、当差。旗人成丁之后,可以补本旗内的兵丁缺额,旗内的一般兵丁按待遇分为三类:马甲、步甲、养育兵。补上之后即可按月领取饷银和军粮。由于粮饷是固定发放,不受外部条件影响,而且是终身职业,所以也被称为“铁杆庄稼”,就好比“铁饭碗”。晚清的时候,很多没能补上“兵缺”的八旗子弟迫于生计,也开始学做手艺,打工赚钱,有的八旗子弟不肯纡尊降贵,结果坐吃山空,在穷困潦倒中郁郁而终。
秦仲义
——裕泰茶馆的房东、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
胸怀实业救国理想
敢于反抗
唐铁嘴——麻农相士,算命骗人混吃混喝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赚昧心钱
宋恩子、吴祥子——封建势力的走狗,衙门的侦缉(特务),顺风倒的奸邪小人,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一群社会底层的地痞无赖,反映出社会的畸形与病态
【思考4】主题探究
王利发最后悬梁自尽,像这样命运悲惨的,剧中何止他王利发一人!请同学们想一想他们悲惨的命运该怪谁?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人民命运的真实写照。是那个黑暗的旧时代,导致他的悲惨命运。
从第一幕中,暗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大,宫廷生活的腐败与荒淫,流氓地痞横行霸道,农民生活痛苦不堪,正直的爱国者惨遭镇压等。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的真实图景,揭示其必然败亡的命运。
【思考5】品味语言
1.个性化的语言
2.精彩的潜台词
3.浓浓的“京味儿”
1.个性化的语言
《茶馆》中人物众多,每个人台词不多而个性各异,人物语言有精练之至而异彩纷呈的特点。
(1)如王利发的“滑”
“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
——表面谦卑顺从、实则绕弯拖延。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善于奉承、巧妙周旋。
(2)剧中有不少邪恶之徒,无耻之徒,人物台词常有讽刺意味。
例如常四爷与松二爷个性不同,面对二德子寻衅,他俩的台词是这样的: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一个硬,一个软,相比之下,个性鲜明。
(3)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台词也不同,能充分展示他们的不同个性。
二德子动手揪打常四爷,一副凶狠嘴脸:“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一听马五爷声音,马上夹起尾巴:“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4)由于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即使隐去人物,单看台词,我们也可以判断是谁的台词。例如:
①轰出去!
②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③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④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常四爷不会说“轰出去”,秦仲义不会说“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足见语言的个性化是多么鲜明。
潜台词:
指台词中的言外之意。②比喻话里的言外之意。
2.精彩的潜台词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①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②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③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④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⑤
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⑥
你敢改祖宗的章程,你就掉脑袋!
你最好放聪明点,不然你就没有命了,更发不了财!
我的财产哪能跟你庞总管比呢!
全北京城都知道你秦二爷,当然我也知道,而且我还知道你秦仲义讲维新。威胁秦仲义。
我是有点威风,可是也没有你庞总管威风啊!以退为进,反唇相讥。
那咱们就各人亮亮各人的本事,斗一斗吧!
第一幕结尾“将!你完了!”和“大清国要完”一句遥相呼应,振聋发聩,形成阵阵回音,飘荡在茶馆的上空,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的命运,还象征着腐朽的清王朝,甚至是其他两幕的隐形结局,也达到了老舍“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创作目的。
“将!你完了!”
3.浓浓的“京味儿”
“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思考6】艺术特色
戏剧结构指剧本题材的处理、组织和设置安排。一般包括对事件的处理,如分幕分场;戏剧冲突的组织设置;人物关系及人物行动发展的合理安排等。《茶馆》在戏剧结构上有何特点?
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画卷一样,将一个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个情节镶嵌进去。剧中所有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面,这些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展开。
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即便是王利发的戏,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本人的戏。
“图卷戏”: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茶馆》既是写实剧,又是象征剧。试结合“秦庞交锋”一节简要分析秦仲义和庞太监各自的象征意义。
【思考7】深入探究
这场交锋从表面上看是庞太监占了上风,其实他并没有真正击败秦仲义。秦仲义表面上对庞太监毕恭毕敬,但实际上却不把他放在眼里。秦仲义是新兴资产阶级的象征,他生气勃勃,骄傲自负,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
庞太监明强实弱,对秦仲义虽恨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逞一时口舌之快,所以他愤愤不平,秦仲义已经走远了,还要捞足面子,感叹“年头真是改了”。
秦仲义代表主张“实业救国”的新兴资产阶级,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庞太监代表腐败的大清国,是顽固派的爪牙,所以这段对话实质上反映的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和行将就木的封建王朝势力的对垒,是维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二人表面和气实则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秦仲义谦虚、镇定、信心满满,庞太监却外强中干,一副威胁、警告的口吻,带着小人得势后的猖狂,这些预示着清朝气数将尽,庞太监所代表的封建势力不过是在垂死挣扎。
一座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七十余个人物先后登场。一座小茶馆展现了一段大历史,五十年的沧桑变化尽在其中。《茶馆》深刻映衬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时代镜像”,它照见了改革、建设和革命的洪流,映射出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凝聚了作者对民族振兴之路的思考。它是一颗明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舞台上熠熠闪光,照耀后人。
课堂总结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