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八、时、分的认识》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八、时、分的认识》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26 13:5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时、分的认识
学生与学情分析:《时分的认识》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能够说出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课前所做学情调研,学生对于整时和半时的认识掌握较好,但近30%的学生不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非整时或半时,对大格的概念模糊。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和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初步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 2、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取读、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的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初步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时=60分。
教学过程: 1、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联系生活经验,复习旧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教学初,我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兔子、蜗牛赛跑,当看他们跑了多少时,引导学生关注要数的是格子,而不是点。与钟表的运动建立联系。 (
【按点
1

题干
:蜗牛跑了
1
个格,兔子跑了多少?
选项
:①
13
个格

12
个格
) 这对后续看指针走了多少做了铺垫,也为引出大格、小格埋下伏笔。 将动物赛跑的路线围成一个圈,再跑一次,使学生联想到这节课所讲的内容是生活中常用的钟表,引出新课,两个小动物的运动使学生想到时针与分针的运动关系,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后续理解时、分的进率埋下了伏笔。 接着,复习钟面上都有什么,除了学生已经掌握的指针、数字外,还有大格和小格,这是学生没有的概念。掌握了这些,通过两个按点来复习认读整时和半时。 (
【按点
2
】题干:
(出示时间为
6:00
的钟面)起床时间:
6


6
时半

6

12



) (
【按点
3

题干:
(出示时间为
9:30
的钟面),
眼保健操时间:
10:30

9:30

6:48
) 复习旧知识,归纳整时和半时的认读方法,同时复习时间表示的另外一种方法,并且引出生活中除了整时或半时外,还有像选项③:6:48这样几时几分的时间帮我们更精准地记录生活和学习,引出新知。 2、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落实教学重点 1、运用互动反馈技术,建立一分钟的时间概念 生活中估计时间这一实际技能的应用性很广泛,经过亲身感觉、体会和估计,使学生逐渐形成一分钟的时间概念,达到更好的从生活中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的目的。设计了如下三个环节: (1)感受一分钟 通过一分钟的音乐,使学生初步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想象平时生活中,这样长短的时间内能做些什么事情。使学生对一分钟进行想象,形成初步的感知。 (2)亲身体会一分钟 同学们分组用老师准备好的阅读、成语、口算等材料,计时做一分钟,分别汇报自己的活动和最后的成绩。 学生亲身体会自己一分钟能做的事情。初步建立了一分钟长短的概念。 (3)估计一分钟 这次,老师不在计时或放音乐,开始后,由学生自己估计一分钟的长短。向学生说明,当老师喊开始后,开始估计一分钟,你觉得一分钟到了就自己按下按板上的1键,老师就记录下你的时间了,强调:只按一次。 (
【按点
4

题干
:估计一分钟。
选项
:①时间到
) 这个按点的设置,是利用了互动反馈系统后台记录老师出示题目与学生作答之间时间差的功能,虽然这只是系统后台的数据,但是我把它应用于课堂上,来检测学生对一分钟时间长短概念的估计水平,提高学生对时间的感觉这一实际能力。这一尝试的结果看,学生估计一分钟的方法很多,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估计较为准确。并向学生渗透,一分钟虽然不长,但是抓住每一分钟我们还是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的,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 2、认识钟表上的一分钟,通过互动反馈技术巩固新知识。 课件动画展示分针走过1小格,学生说出表示一分钟。出示多选按点: (
【按点
5

题干:
选项
1234
都谁表示一分钟?
选项
:①②③④
) 巩固重点,分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分钟。为学生认读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做基础。 (
【按点
6

题干
:那选项
3
表示几分钟?
选项


10
分钟

5
分钟

6
分钟
)追加按点: 巩固重点,分针走一个大格就是走了5个小格,就是5分钟,所以分针走一个大格是五分钟。为学生认读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做基础。继续追问,那分针走过两个大格呢?三个呢?……分针走半圈是多长时间?出示分针由12转到6的动画,选一选。 (
【按点
7
】题干:
分针从
12
走到
6
是多少分?
选项:

5


30


35

) 继续巩固重点。这次不出示动画来选分针走了一圈是多长时间? (
【按点
8
】题干:
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
选项:

100


60


120

) 那我们就让分针来走一圈,出示动画前,强调:这次让学生们观察的不是分针了,而是时针会有怎样的变化? (
【按点
9
】题干:
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选项
:①
走了
1
大格

走了
1
小格
) 使学生体会,分针走了一圈是60分钟,而同时时针走了一大格是一小时,两者同时进行,所以1时=60分。通过多媒体和互动反馈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新知识并有所发现之间的桥梁。 通过一系列题组练习,不仅落实了钟面上的一小格是一分钟,一大格是五分钟的重点,同时起到了巩固的作用,为认识几时几分打下基础。 3、运用互动反馈技术,突破难点,认读时间。 在学习了:分针每走一小格表示1分钟,每走一大格表示5分钟;时针每走一大格表示1小时后,开始学习认读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出示按点: (
【按点
10
】题干:
上第四节课是?
选项:

10:05

11:5

11:05

12:05
) 在没有讲解看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方法之前,就出了这个按点,就是引发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习惯和能力。总结出学生的方法: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几就是几个5分。除此之外,还考虑到了,刚过几时这样的时间对于学生是一个难点的因素,以及正确表示刚刚过几时这样的时间的方法,过整时不到10分钟时,应该用0占位。通过互动反馈来使学生增加深刻的印象,也起到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作用。 接着,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动的特性,从一个时间点,经过一段时间,就到了另一个时间点,通过上第四节课的时间是11:05,经过一节课的40分钟,到了现在的什么时间,出示时针从11:05走过40分钟动态课件,出示按点 (
【按点
11

题干

下课了!
现在是?
选项:

11:45

12:45

11:09
) 继续巩固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也通过连续追加的按点,使学生体会到时间走动的性质,从一个时间点到另一个时间点经过了多少时间。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将互动反馈技术融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的前测,复习,定位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按点,例如,除了感觉和体会一分钟,我还以互动反馈形式落实学生估计一分钟长短的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一分钟长短的时间观念,也尝试运用了互动反馈技术的其他形式。最大程度的发挥互动反馈技术的教学时效性,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为学生理解时间动的特性服务。通过动画演示分针转动,动静结合,使学生学习一个时间经过一段时间到另外一个时间。增进了理解,使学生认知更上一个高度。 充分调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学习新知识“认识几时几分”之前,没有讲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之前积累或者刚刚掌握的钟面上的知识,试着自己认读时间,这可以检测之前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且,除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外,还要让他们懂得勇于尝试比结果成不成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