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12 22:4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一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在答题卡上,第二卷的写在答卷上,请用黑色墨水笔。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基础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粗糙(zào) 城隅(yú) 拙劣(zhuó)   海市蜃楼(shèn)
B.壬戌(shù) 愀然(qiǎo) 枕藉(jiè) 架梁之椽(yuán)
C.蜚声(fēi) 卤水(lǔ) 溯流光(shu?)  否极泰来(fǒu)
D.呜咽(yè) 懵懂(měng) 逡巡(qūn)   包罗殆尽(dài)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 血气方刚 水泄不通 淡泊名利
B.前仆后继 烦噪不安 张灯结采 一介儒生
C.心旷神怡 勤能补拙 出类拔萃 姹紫嫣红
D.置若网闻 炯炯有神 以逸代劳 一蹶不振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校园网络建设,我们尽管想尽了办法,但还是屡试不爽,不得不推迟开通时间。
B.自信,对于在沙漠中跋涉的我只不过是海市蜃楼,在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小声而固执地呜咽着。
C.大街上,商场里,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D.他万万没料到自己能遇到李继这样善良宽厚而又博学多才的恩师,幸得他慷慨解囊,相濡以沫,自己的学业才得以完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丁俊晖入读上海交通大学,将使他的竞技水平和心理意志得到较大提高,我们相信他的前程会更加辉煌。
B.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虽然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目前,中美双方正就长期合作在上海浦东新区共同建设一流的迪斯尼乐园的具体内容和细节进行深入磋商。
D.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些下层失意的文人诗作的选辑。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说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B.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C.“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其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魏晋以后向骈文方向发展,称为“骈赋”,唐代转为律体,叫“律赋”,如杜牧写的《阿房宫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如苏轼的《赤壁赋》。
D.归有光,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其代表作《项脊轩志》以“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几经兴废,穿插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回忆,并抒发了人亡物在、世事沧桑的感触。所回忆者人各一事,均属家庭琐事,但极富有人情味。
6.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登上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差错
C.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适:才
D.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问候
7.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一:一体
B.纵一苇之所如 如:到,往
C.知不可乎骤得 骤:屡次
D.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胜:美好
8.下列句中加点字表示被动的一项是:( )
A.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D.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9.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它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C.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
D.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10.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B.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C.来吾道夫先路
D.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11.下列句子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C.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D.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2.下列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
A.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B.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3.下列句中没有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B.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C.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D.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14. 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15.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杳不知其所之也 (2)不知东方之既白
(3)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4)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A.(1)(2)的意义、用法相同,(3)(4)的意义、用法也相同
B. (1)(2)的意义、用法不相同,(3)(4)的意义、用法相同
C.(1)(2)的意义、用法相同,(3)(4)的意义、用法不相同
D.(1)(2)的意义、用法不相同,(3)(4)的意义、用法也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
(一)
王珪传
  王珪,宇叔玠。性沉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①,佐万分一。”珪推诚进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②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释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日:“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③。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选自《新唐书》)
注:①竭狂瞽:竭尽愚钝之力。是自谦之语。②庐江:指庐江王李瑗。③玄龄、靖、彦博、胄、征分别指房玄龄、李靖、温彦博、戴胄、魏征几位大臣。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正:正确 B.伎不进,数被让 让:责备
C.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 矜:怜悯 D.济繁治剧,众务必举 举:办妥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君臣同德,则海内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C.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陛下衿其性命,引置枢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18.下列选项与“伎不进,数被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何陋之有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3分)
  ①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②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
第Ⅱ卷(共108分)
20.
(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3分)
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3分)
答: 。
②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3分)
答: 。
(二)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21.选段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2. 选段②里作者阐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6分)
23.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省略号处不译)(5分)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三.默写(10分)
24.
(1)爱而不见, 。 (2) ,札札弄机杼。
(3) 盘盘焉, ,蜂房水涡, 。
(4)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郁乎苍苍。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16分)
(一)《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5.(1)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它的作用。(4分)
(2)诗的结尾用了“周公吐哺”的典故,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二)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1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26.(1)此诗写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此诗在构思和手法上都颇有妙处,请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五.作文
地理学上所讲的方向主要指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而东西无尽头,南北有极点。在生活中,有的方向总是遥不可及,有的方向只要举步便可到达。有时候循既定方向可以迅速到达目的地,而有时候却多费了时力也见不到终点而让人对方向产生怀疑。明确了方向,似乎就能明确了方式和结果,但有时又未必如此。
你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体验?你对“方向”是否也有过疑惑或思考?请以“方向”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答卷
座位号:
20.(1)请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3分)
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
(2)翻译句子:
①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3分)
答: 。
②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3分)
答: 。
21.选段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2. 选段②里作者阐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6分)







23.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省略号处不译)(5分)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三.24. 默写(10分)
(1)爱而不见, 。 (2) ,札札弄机杼。
(3) 盘盘焉, ,蜂房水涡, 。
(4)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郁乎苍苍。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四.诗歌阅读
25.(1)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它的作用。(4分)
答:

(2)诗的结尾用了“周公吐哺”的典故,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

26.(1)诗歌刻画了画眉鸟什么样的形象?(2分)
答:

(2)这首诗用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佛山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答案
2.C(A水泄不通 B烦躁不安 张灯结彩 D 置若罔闻 以逸待劳)
3.B(A爽,差错,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与语境不符;C不绝如缕,形容事情十分危急或声音极其微弱,随时有中断的危险,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改为“摩肩接踵”;D相濡以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4.C(A缺少主语,去掉“将使”即可;B关联词错误,应是“即使……也” ;D搭配不当,“缓解……负担”应改为“减轻……负担”)
5.C说明: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一部分“赋”呈现出由骈俪返回散体的倾向,不讲求对偶、音律、辞藻、典故,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文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都是文赋的代表作。《中国百科大辞典-“ 赋”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所以杜牧的《阿房宫赋》在分类上应属文赋。 参考资料:《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6.C 适,出嫁。 7.A 一,统一。 8.D 9.B “我”,其余的为“你” 10.B 11.D
12.A 13.B 14.C 15.D
16、A. 正:纠正
17、C.(C乃:副词,表前后的逆接相背,“竟” 。 A、则:连词,表连接,那么/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 B 以:连词,表原因,“因为”/介词,用。 D、其: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18、D。D项与所给句子都是被动句。A和C为判断句。B是倒装句。
19、B(①是王珪向皇上表示诚意与忠心的。⑤是说太宗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是王珪向皇上表明自己忠心劝谏的理由。⑥是交代王珪辅政的事实。故①⑤⑥都不是表现“雅正”的。)
20、(1)不然 /郭君善善不能用 / 恶恶不能去 / 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 / 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 审知其非 / 所谓知恶而不去也(3分,每一处错漏0.5分,扣完为止)
(2)①古时天子有七个进谏规劝的大臣,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争”,规劝,后写作“诤”;被动句;句意各1分)
②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判断句,“乃”,句意各1分)
21.选段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作者“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划线处各1分,若答“自由自在”“超然独立”“洒脱自在”等亦可给分。)
22. 选段②里作者阐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6分)
作者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1分)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静止;(1分)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能永久存在。(1分)人用不着羡慕无尽的江水,不必哀叹人生短促,(1分)应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好的一切,(1分)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1分)
23. 正当他攻破荆州,打下江陵,顺流向东进发时,……本来就是一代英雄啊,但他现在在哪里呢?(“方”,“下”,“东”,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各1分)
24.默写略
25.(一)
(1)答:本句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1分),先写了“呦呦叫着的群鹿自在地穿梭于原野吃着艾蒿”这一自然景象引出自己对嘉宾的礼遇(2分),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1分)。
(2)答: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2分),表达了作者宽广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2分)。
参考译文:
  王珪,字叔玠.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当时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君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我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及纠正我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夫下太平吧。”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七个进谏规劝的大臣,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亡。现在陛下发扬你的美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效力辅佐陛下。”王珪以诚待人,进荐善言,并常常存心规劝,太宗更加信任他。
  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妄,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我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呀?’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但还要继续做),这就是所谓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十分欣赏他说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珪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我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我,替人游说说情吗?”彦博惧怕,谢罪,但王珪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上默不作声,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
当时,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太宗对他说:“你给我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思虑恰当,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至于扦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太宗称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