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新课导入
无家别
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
材料一:
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中庸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教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他们把持朝政,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的原因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的原因
材料二:
朱门酒肉臭( xiù),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材料三:
从 713—755 年,唐对吐蕃用兵 26 次,对突厥用兵 12 次,对契丹用兵9 次,对奚用兵 2 次,对南诏用兵 6 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的原因
材料四: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材料五:
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一、安史之乱
1.安史之乱的原因
(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唐朝当时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当时节度使势力膨胀,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
(4)安禄山身兼任三地节度使,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政权。
二、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的概况
二、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的概况
(1)时间:755年
(2)发动者:安禄山、史思明
(3)借口:朝廷出现奸臣
(4)过程: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攻占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路过马嵬坡部下发动兵变,缢杀杨贵妃,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一、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的概况
唐肃宗 李亨
郭子仪
(5)结果:唐军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763年最终被平定。
全国人口统计表
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废墟)”。
——《资治通鉴》
6千万
5千万
4千万
3千万
2千万
1千万
918万
193万
5288万
1699万
3.安史之乱的影响
一、安史之乱
3.安史之乱的影响
一、安史之乱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杜甫《石壕吏》
3.安史之乱的影响
一、安史之乱
(1)经济方面,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2)政治方面,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中央权力衰微,按时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755-763年)”
一、安史之乱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1)背景:
①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②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经无力控制藩镇。
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知识拓展】唐朝末年8个皇帝,有7个是宦官根据自己的需要拥立的。“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 宦官专权,加深了政治的黑暗,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2)时间:唐朝后期
(3)性质:农民起义
(4)领袖:黄巢
(5)过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6)结果:被朱温等人镇压而失败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7)影响: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2.唐朝灭亡
(1)背景: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投降唐朝后,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2)时间:907年
(3)标志: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4)影响:标志着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三、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分立
特点二: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 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克用 行营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闽 王审知 武威节度使
南汉 刘 隐 静海军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特点一:开国君主是掌握军权的武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三、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分立
1.五代十国的特点
特点三: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三、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分立
1.五代十国的特点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三、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分立
2.五代十国的发展趋势
五代之乱,可谓极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
——欧阳修《本论》
三、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分立
三、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分立
周世宗改革
954年,周太祖死,养子郭荣(原姓柴,太祖内侄)继位。
周世宗(954—959年在位)继位后,在经济、政治及军事等各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为统一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周世宗留心政事,要求群臣们极言得失。他在生活上注意节俭,裁减冗员,停办一些不急需的事务,不许地方官进贡甘鲜食物。
课堂小结
唐朝从618年李渊称帝起到907年唐朝灭亡为止,共存在了将近300年的时间。其前期和后期各占一百四、五十年。唐前期曾出现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唐朝呈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繁荣局面。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各种矛盾尖锐起来。唐朝从强盛转向衰落,安史之乱是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以后,地方上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政府里出现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唐末,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农民战争,瓦解了唐政权。最后唐朝被节度使所灭,之后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的时期,但统一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