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示范课件(27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示范课件(27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6 21:3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导入新课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中】余秋雨
一、农业的发展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三: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材料四:
1.南方农业发展原因
一、农业的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原因
(1)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2)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作物名称 发展成就 集中区域
水稻
茶树
棉花
一、农业的发展
①产量跃居首位; ②引进品种:越南占城稻; ③“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粮仓)
产茶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南方各地
种植范围扩大
从广东和福建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农业发展成就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成就
南宋棉毯
蜀地丝织品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成就
湘绣
蝴蝶山茶花
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二、手工业的兴盛
纺织业成就
丝织业 棉织业
北宋时: 四川江浙: 南宋后期:
南方的丝织业
胜过北方
地区丝织业发达
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有先进的纺织工具,纺织品种类较多
1.纺织业成就
二、手工业的兴盛
2.陶瓷业成就
定窑孩儿枕
官窑葵瓣洗
景德镇瓷
汝窑三足洗
钧窑鼓钉三足洗
哥瓷
制瓷业成就
二、手工业的兴盛
①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的辉煌时代。
②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给人美感。
③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
南宋时,江南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陶瓷业成就
二、手工业的兴盛
3.造船业成就
1974年8月从福建泉州湾出土了一艘海船,长24.20米,宽9.15米,深1.92米。全船有13个船舱。该船载重量有200吨,工艺高超。该船共出土香料木4700多斤和宋代铜钱,这是一艘航行于南洋的胡椒香料货船。
二、手工业的兴盛
3.造船业成就
宋代海船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
设置水密隔舱、配备有指南针。
规模大
设计科学、技术先进
二、手工业的兴盛
造船业成就
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设备 。
广州、泉州、明州
北宋东京
指南针
3.造船业成就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都市贸易
重要商业城市:开封和杭州。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都市贸易
西市
东市
早市
夜市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都市贸易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北宋东京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2.海外贸易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2.海外贸易
(1)装载货物:茶叶、瓷器、丝绸等;
(2)到达地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管理机构:市舶司。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3.纸币产生
(1)纸币名称:交子
(2)产生时间:北宋前期 ;
(3)产生地点:四川地区出现。
小组合作探究
建议将此活动设计打印出来,让学生课上或课下完成。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4.经济重心南移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讨论探究】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材料二: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三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讨论探究】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政治: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2)经济: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3)自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北方战乱频繁和大量人口的南移,导致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