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参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参考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26 23:1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材分析:
宋代既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历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宋代经济发展的重大成就是宋代被后世史学家称颂的主要原因。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农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粮食作物种植推广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第二,手工业的兴盛。讲述了手工业的代表行业,纺织业、制瓷业等所取得的成就。第三,商业贸易的繁荣。讲述了宋代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在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
2.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4.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5.掌握宋代的娱乐活动、节庆习俗等。
6.通过对瓦子的了解和再现,认识到宋代经济的繁荣。
7.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两宋经济评价导入”,(PPT呈现)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 弗兰克
读完这三段话,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的疑惑: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的推崇宋朝?“强唐弱宋”——北宋灭亡时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被新崛起的蒙古铁骑逼得跳海。宋朝在历史上给后人留下窝囊的背影。宋朝吸引他们的究竟会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同走进宋朝,了解宋朝经济的发展。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发展
1.稻花香里看江南——重心南移
出示材料: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三 大约在北宋初年或更早,福建就引进了占城稻。这种稻耐旱涝,生长期短,生长力强,产量高,宋真宗曾派人从福建运了3万斗占城稻种分给江南农民种植,受到农民的欢迎。
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反馈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小组讨论,从自然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方面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多角度思考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1.南方战乱少. 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4.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及工具。
小结:经济重心南移是两宋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从此以后,历代南方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传统文化重心也转移到了南方。
2.农业的发展
出示任务:学生阅读教材“农业的发展”一目,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炼概括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小组交流,初步掌握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与归纳学生的回答。
小结:
1. 水稻:南方水稻的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北宋时将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培育出水稻优良品种;南方水稻在宋朝政府的大力提倡下,被推广到北方。
2. 茶树: 在南方得到普遍种植,产茶州县增加。
3. 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棉植地区尚限于广东、福建;南宋后期推进到江淮、川蜀一带。
PPT呈现《耕获图》
教师设疑: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
师生共同总结:耕地、插秧、灌溉、收割、脱粒、入仓……。
小结:这幅《耕获图》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宋代农民从耕作到从收获的情景。整个画面是一个地主庄园,许多短衣赤膊的人正紧张地劳作着,他们有人播种、插秧,有人收割、打场、舂米、入仓,还有人用龙骨车浇地和堆积稻草,都画得清清楚楚,也展现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新发展。
PPT呈现各种作物的图片。
教师设疑:如果你是南方一农民,想要发家致富,你会选择种植哪种农作物?说明你的理由?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结合课本上的文字,学会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
师生共同总结:占城稻,耐旱涝,生长期短,生长力强,稻穗长。
小结:随着占城稻在南方的广泛种植,一句谚语也随之广为流传。
PPT呈现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谚语
教师设疑: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解释一下这句话?这说明此时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哪里了?
师生共同总结:苏州、湖州的粮食丰收了,可以满足整个天下的需要。这说明此时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小结: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宋代南方的手工业也非常的繁荣。
过渡:下面我们主要从纺织业、陶瓷业和造船业三个方面来了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二、手工业的兴盛
教师可播放视频:“【知识解析】宋朝手工业的发展”,然后带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学习。
出示任务:学生阅读教材“手工业的兴盛”一目,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手工业繁荣的表现。
反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
北宋时,南方的纺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师生共同总结:
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胜过北方;发达地区有四川、江浙。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3.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4. 造船业:发达地区有广州、泉州、明州;水平高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
PPT呈现手工业兴盛的图片
教师设疑:宋代的瓷器美轮美奂,难分伯仲。但是有一个地方的瓷器却能一枝独秀,脱颖而出,甚至有着“瓷都”的美誉,这是哪里?
师生共同总结:景德镇。
PPT呈现宋代瓷器,学生欣赏。
PPT呈现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图。
教师设疑:这是一艘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师生共同总结:这种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应在深海中航行。
教师小结:我们发现,宋代无论是制瓷业中心还是造船业中心,都已经转移到了南方。
小结: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量的产品被生产出来,这些产品都留着自己用吗?过渡:下面我们去看看宋朝商业的发展情况。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教师可出示教师东京《清明上河图》或临安《南宋皇城图》对比,或播放视频“【知识解析】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然后带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学习。
出示任务:关于商业贸易的繁荣表现,请同学们看书,概括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上适当标注,概括归纳回答。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候,黄河、长江以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师生共同总结:
1.商业都市发展: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
2.海外贸易发展: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3. 纸币“交子”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交子的发行与监管》活动。
观察图标:分析这时期的经济发展南方兴盛还是北方兴盛呢
教师总结:
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知道了宋代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也知道了经济重心南移是两宋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从此以后,历代南方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宋代经济的发展也为宋代科技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宋代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科学家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时,封建王朝经济的发展也给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以启示:要成为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必须首先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