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关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关雎》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28 13:01:2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体味诗歌的音韵美。
2.品味诗歌,在反复中朗读中领悟歌的意境美。
3.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多种手段朗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意境。
难点:学习诗歌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及“兴”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渲染爱的氛围
(多媒体播放抖音短视频:《关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再次传唱这古老的歌谣,欣赏这美丽的爱情,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诗经》基本知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只有标题,没有内容。《诗经》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三、声情并茂读《关雎》
(一)一读:读准字音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及课件上老师的补充注释先扫清字音障碍,试读全诗。
(二)二读:读准节奏
学生根据《诗经》的语言特点,强调节奏。教师配乐泛读。
(三)三读:理解诗意、师生共读、读出情感
学生对照课本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诗歌文意。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课件出示诗歌译文,学生集体朗读。
文意: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思考: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诗中流淌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正因为诗歌中流淌着这种感情,所以我们读这首诗歌的时候就应该把握情感。将这种情感读出来。
(指导学生朗读,尝试给诗歌加回音,师生共读)
三、群策群力说《关雎》
合作探究: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二,说说你得到的信息。
(学生相互合作,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巡回指导,提问学生。)
表现形式:重章叠句(诗歌中上下句或者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兴”(先说其他事物,引起所吟咏的对象。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
这首诗歌它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使得这首诗有了一唱三叹的结构美、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进行分角色朗读,男生读追求者,女生读伊人,体会一唱三叹的结构美、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五、畅所欲言品《关雎》
思考: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关雎》是如何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
提示:结合景物特点、人物心情、诗歌情感来分析。
六、小结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它纯朴自然毫无雕琢地叙述一个男子对心爱女子一往情深的思念、追求。诗歌表现的感情率直、淳朴、真挚、明朗,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给人以美好真实感受。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七、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关雎》,自主默写,争取全体过关,加油!
2.阅读赏析《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