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测试练习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测试练习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27 19:0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同步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鉴别方法
A NH3和N2 闻气味
B 蔗糖、面粉 取样,加水溶解,观察现象
C 过氧化氢溶液、蒸馏水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D 木炭粉、四氧化三铁 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B.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从粗盐(含泥沙)中提取纯净的氯化钠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12杂质,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过滤
D.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用活性炭吸附
3、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盛有10℃、T1℃、T2℃、T3℃不同温度的水各100g,分别向其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T1℃<T2℃<T3℃
B.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g/100g水
C.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四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均匀扩散到水中的过程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并进行如图2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中试管内所盛饱和溶液的溶质为对应图1溶解度曲线中的丙
B.将甲、乙、丙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C.t3℃时,9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40g溶质
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6、如图是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50℃时,NH4Cl的溶解度为50g
B.50℃时,在50g水中加入30g NH4Cl,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80g
C.把50℃时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有晶体析出
D.要使NH4Cl溶液的状态从a点转化为b点,可升高温度到60℃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水溶解了30g某物质,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温度相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20℃,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此时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在整个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是20%
8、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常加少量盐酸防止变质,若某新配制的FeCl3溶液中H+和Cl-的个数比为91:94,则该溶液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
A.1:1 B.1:3 C.91:94 D.1:94
9、下列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
C.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D. 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
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b中混有少量的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B.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
C.t3℃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生活处处有化学,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洗洁精洗去油污,原理是洗洁精对油污具有_____功能。
(2)家用铁锅日常的防锈方法是_____。
(3)下图是雪碧饮料的配料表,雪碧饮料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溶液,打开瓶盖后有气体逸出,请从溶解度角度解释:_____。
(4)用碳素笔写的字可以长时间保存,是因为碳在常温时_____。
(5)冬天在室内使用炭烧火锅,若炭燃烧不充分很容易引发煤气中毒,产生有毒气体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有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_g;
(2)10℃时,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_(选填“NaCl”或“KNO3”);
(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10℃时,不能够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KNO3溶液
B.20℃时,20g 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
C.20℃到30℃之间,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Na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
D.将KNO3溶液经过某种操作后,析出KNO3晶体,过滤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原溶液小
3、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某地海水中主要物顶含量如表1,表2为相关物质溶解度。
表1
某地海水中主要物质含量
物质 每100g海水所含质量
水 96.5
氯化钠 2.7
硫酸钠 0.2
… …
表2
温度(℃) 20 100
氯化钠溶解度(g/100g水) 36.0 39.8
硫酸钠溶解度(g/100g水) 20.2 42.5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硫酸钠的溶解度(填“>”“=”或“<”);
(2)10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_g/100g水;
(3)晒干100g上述海水,所得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g,某化学兴趣小组欲从所得固体中提纯氯化钠,进行如下操作。
(4)步骤1的名称为______;
(5)如图表示步骤3过程中蒸发时间和析出固体的关系,由此可知,步骤2蒸发后所得氯化钠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6)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钠,理论上蒸发掉的水的质量约为______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从A.钛合金B.洗涤剂C.湿毛巾D.稀有气体E。煤F。金刚石 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可用___________切割大理石;
②可用___________制得焦炭;
③可用___________捂口鼻逃离火场;
④可用___________制造电光源;
⑤可用___________除衣服上的油污;
⑥可用___________制造人造骨骼。
(2)根据下列信息回答:
①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_有关;
②做好垃圾分类,为绿色发展作贡献。下列可回收垃圾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
A.塑料瓶 B.旧报纸 C.铝制易拉罐
5、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回答:
(1)日前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均为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石油的综合利用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
(3)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引起的中毒。
(4)为保证安全,凡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气体的________。
(5)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
(6)炭雕以活性炭为原料,对甲醛等有害气体有很强的__________作用,能净化室内空气。
(7)洗涤灵能洗去盘子上的油渍,原理是洗涤灵对食用油有____作用,它能增强乳浊液的___性。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结束后,17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锥形瓶内剩余的固液混合物(以下简称废液)做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12.5g大理石中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可知废液中含有的可溶性物质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所用废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5)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6)下图中可以表示H+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家庭、医疗等方面,它具有杀菌、漂白、防腐和除臭等作用,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若要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g?需水多少g?
3、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现有9.8t硫酸溶液(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与1.5t废铁屑完全反应(假设废铁屑内其它物质不与硫酸反应,且杂质不溶于水),试计算:
(1)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
(2)计算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某合金可能由铜与镁、锌中的一种组成,现欲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该合金样品30g放入烧杯中,然后将200g硫酸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依次加入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合金中金属(用R表示)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二次产生氢气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
(3)该合金由铜与_________两种金属组成。
(4)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5)欲将上述合金样品中的铜转化为铜盐,可将上述最终混合物过滤,将滤渣、洗涤、烘干,然后在空气中加热,充分反应,可得到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再经过某些反应就制得铜盐。
5、实验室常用 3%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
(1)欲配置 100g 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取用 10%的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_____mL。
(2)含 0.04mol 溶质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能产生多少克的氧气____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3)反应结束后,发生装置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氧气,请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该剩余气体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 “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请你跟随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此实验探究,并完成探究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
[实验内容](1)溶质种类的影响
分析: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0℃时,用量筒各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KNO3、Ca(OH)2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试管①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较多Ca(OH)2未溶 在_____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
(2)温度的影响(以KNO3为例)
分析: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量筒各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 KNO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5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 在不同温度下,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气体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稀盐酸(1:2)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1:2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已知所用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计算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实验探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______,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______。
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______,可观察到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3、某学习小组的三位同学为测定镀锌铁皮的锌镀层的厚度,提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忽略锌镀层的氧化)
(1)甲同学的方案是先用盐酸将镀锌铁皮表面的锌反应掉,通过差量计算出锌的质量,然后再由锌的密度算出锌层的体积,最后由体积除以镀锌铁皮的面积计算得到锌层的厚度。在实际操作中,甲同学的方案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_________。
(2)乙同学是通过查阅资料,知道Zn(OH)2既可以与酸也可与碱反应,于是设计了如下方案:
配制5%的盐酸1 L (ρ=1.025g/cm3),需取用36.5%(ρ=1.181g/cm3)的盐酸_______mL(保留一位小数)。配制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_____________。步骤③的操作是______。若使用的镀锌铁皮的质量为28.156 g,最后称得灼烧后固体的质量为40.000g,镀锌铁皮的长5.10cm,宽5.00cm,锌的密度为7.14 g/cm3,则锌层的厚度为____________。
(3)丙同学的方案是通过如图所示装置,测量镀锌铁皮与强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来计算锌层的厚度。己知镀锌铁皮质量为18.200g,加入稀硫酸质量为140g,则稀硫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至少应大于__________。若改用浓盐酸,则测出锌的厚度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后,将乙同学和丙同学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他们对同种镀锌铁皮的测量结果差异很大,你认为谁的方案更加可靠呢?原因是__________。
4、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1)配制 200mL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 1.1g/cm3),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__g,水的质量是_________g;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_________、量筒、胶头滴管、试剂瓶。
(2)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的溶解过程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探究 1)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电导率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室温为 26℃,取 100mL 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用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迅速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图 1所示。
(实验分析 1)请说明 a-b 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2)如图 2 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某种固体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拿起烧杯,木板掉落,加入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氧化钙
(实验分析 2)上述四种固体中,有一种固体加入水中产生的热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3)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室温为 26℃,取 30mL 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用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迅速将 7.5g 氯化钠加入烧杯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氯化钠溶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简图如图 3 所示。
(实验分析 3)将氯化钠更换为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或硝酸铵,重新进行上述实验。请在图 3中分别绘制出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简图(趋势合理即可),并在曲线旁边写出对应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5、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1)20℃时,某实验小组取不同质量的硝酸钾,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对应关系如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硝酸押钾的质量/g 20.0 25.0 30.0 35.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20.0 125.0 130.0 131.6
①根据上表数据,实验二所得的溶液为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②若想要观察到实验四的35g硝酸钾全部溶解于水中,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氮气无味。可用闻气味方法鉴别。A正确。
B:蔗糖溶于水,面粉不溶于水。鉴别方法可以取样,加水溶解,观察现象。B正确。
C: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迅速分解产生氧气;蒸馏水加二氧化锰则无明显现象。C正确。
D:木炭粉、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的。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D错。
综上所述:选择D。
【点睛】
2、A
【详解】
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用点燃的方法无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达到目的;
B.溶解、过滤可以除去粗盐中的泥沙,蒸发可以从滤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能达到目的;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12杂质,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溶液,最后通过过滤除去过量的铁屑和反应生成的铜,能达到目的;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能达到目的;
故选A。
【点睛】
3、D
【详解】
A 、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a中硝酸钾没有完全溶解,b中比a溶解更多,c、d中完全溶解,可以判断出T1℃<T2℃,但是T2℃和T3℃的大小不能判定,故A错误;
B、T2℃时,硝酸钾全部溶解,此时此温度下硝酸钾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不能确定,所以此温度下溶解度是否是50g不能确定,故B错误;
C、a、b中溶质没有完全溶解,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c、d中在各自温度下的溶解度未知,所以不能判定是否饱和,故C错误;
D、a中硝酸钾没有完全溶解,b中比a溶解更多,cd中溶质全部溶解,溶质cd大于b,b大于a,溶剂相同,此时cd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c、d中完全溶解,此时c、d溶液质量相同,溶质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综上溶质质量分数a<b<c=d。
故选D。
4、D
【详解】
A、氯化钠溶于水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进行扩散,最终均匀分散到了水中的过程,此选项表述正确;
B、溶液中加水稀释前后,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发生了变化,溶质的质量不变,此选项表述正确;
C、物质的溶解会受温度或压强等因素的影响,故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此选项表述正确;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溶液是混合物,如水和酒精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两种物质都是纯净物,都不属于溶液,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A:向烧杯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烧杯中水温度升高,试管温度升高,试管内所盛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说明试管内所盛饱和溶液的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为对应图1溶解度曲线中的丙。A正确。
B:将甲、乙、丙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乙溶解度变小,甲、乙仍然是饱和溶液,此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小于乙,而丙的溶解度变大,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然最小。所以将甲、乙、丙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B错。
C:t3℃时,甲的溶解度是80g ,即100g水最多溶解80g甲,也就是说18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80g溶质;即t3℃时,9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40g溶质。C正确。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6、B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NH4Cl的溶解度为50g,故选项正确;
B、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在50g水中加入30g NH4Cl,只能溶解25g的晶体,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75g,故选项错误;
C、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把50℃时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有晶体析出,故选项正确;
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要使NH4Cl溶液的状态从a点转化为b点,可升高温度到60℃,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
7、C
【详解】
A、100g水溶解了30g某物质,未指明温度及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确定物质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例如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常温下其饱和溶液的浓度很低,不符合题意;
C、温度相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符合题意;
D、20℃,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此时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在整个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
故选C。
【点睛】
8、D
【详解】
H+和Cl-的个数比为91:94,设氢离子的个数是91,氯离子的个数是94,则氯离子带的负电荷比氢离子带的正电荷多3,而一个铁离子恰好带有三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铁离子的个数为1,故该溶液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1:94,故选D。
【点睛】
9、A
【详解】
A.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该反应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左盘质量减小,天平发生倾斜,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B.将水加入到装有生石灰的试管中,观察到U型管中红墨水的液面是左低右高,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导致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可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能达到预期目的;
C.将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观察到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可以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能达到预期目的;
D.黄铜片与纯铜片相互刻画,有明显划痕的是纯铜片,可以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A。
【点睛】
10、D
【详解】
A: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若b中混有少量的a,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A错。
B:t2℃时,物质a的125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B错。
C:t3℃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仍然是饱和溶液,c变为不饱和溶液,但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C错。
D:t2℃时b的溶解度是25g,50g水最多溶解物质b12.5g,所得溶液质量最多为62.5g。小于65g。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二、填空题
1、
(1)乳化
(2)保持洁净干燥
(3) 属于 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降低,二氧化碳从瓶中逸出
(4)化学性质稳定
(5) 将煤粉碎(或鼓入空气等)
【分析】
(1)
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生活中常用洗洁精洗去油污,原理是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功能,故填:乳化。
(2)
家用铁锅日常的防锈方法是保持洁净干燥,故填:保持洁净干燥。
(3)
雪碧饮料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打开瓶盖后有气体逸出,因为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降低,二氧化碳从瓶中逸出,故填:属于;打开瓶盖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降低,二氧化碳从瓶中逸出。
(4)
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碳素墨水的成分是碳,所以用碳素笔写的字可以长时间保存,故填:化学性质稳定。
(5)
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是:;氧气越充足,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如果要使煤炉中的煤燃烧的更旺,采取的措施是将煤粉碎,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鼓入空气,故填:;将煤粉碎(或鼓入空气等)。
2、
(1)110
(2)NaCl
(3)ABC
【分析】
(1)
从表格可知,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
(2)
10℃时,NaCl溶解度为35.8g,KNO3的溶解度是20.9g,所以溶解度较大的是NaCl。
(3)
A、10℃时,KNO3的溶解度是20.9g,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不能够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KNO3溶液。正确。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100g水最多溶解36.0g氯化钠形成氯化钠饱和溶液。所以20g 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正确。
C、从20℃到30℃,氯化钠溶解度从36.0g变为36.3g,硝酸钾溶解度从31.6g变为45.8g,该温度范围内某一温度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相等,所以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饱和溶液。正确。
D、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如恒温蒸发溶剂导致硝酸钾晶体析出。错误。
故选ABC。
【点睛】
3、
(1)>
(2)42.5
(3)2.7
(4)溶解
(5)不饱和
(6)89.0
【解析】
(1)
根据表2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钠的溶解度;
(2)
根据表2可知,10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2.5g/100g;
(3)
根据表1可知,100g海水中含有2.7g氯化钠,因此晒干100g上述海水,所得固体中氮化钠的质量为2.7g;
(4)
根根据图示可知,步骤一为溶解过程;
(5)
根据步骤3过程中蒸发时间和析出固体的关系可知,蒸发开始时没有固体析出,说明步骤2中所得氯化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6)
需要提纯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2.7g氯化钠和0.2g硫酸钠,水的质量为90g,在20℃恒温蒸发水分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钠,当水分蒸发至硫酸钠达到饱和状态时,停止蒸发操作,0.2g硫酸钠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所需要的的水的质量为:,因此理论上蒸发掉的水的质量约为:90g-1.0g=89.0g。
4、
(1) F E C D B A
(2) 温度 C
【分析】
(1)
①金刚石硬度大,可用切割大理石,故填:F;
②可用煤制得焦炭,故填:E;
③可用湿毛巾捂口鼻逃离火场,故填:C;
④可用稀有气体制造电光源,故填:D;
⑤可用洗涤剂除衣服上的油污,故填:B;
⑥可用钛合金制造人造骨骼,故填:A。
(2)
①喝了汽水会打嗝,是因为胃内温度高于室温,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故填:温度;
②纯金属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铝制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故选:C。
5、
(1)不可再生
(2)沸点
(3)CO
(4)纯度
(5)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吸附
(7) 乳化 稳定
【分析】
(1)
日前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2)
石油的综合利用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故填:沸点;
(3)
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就不能与氧结合,导致人体缺氧而中毒,所以煤气中毒是指一氧化碳引起的中毒,故填:CO;
(4)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故为保证安全,凡是可燃性的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故填:纯度;
(5)
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煤的充分燃烧,故填: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活性炭对甲醛等有害气体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净化室内空气,故填:吸附;
(7)
洗涤灵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它能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故填:乳化;稳定。
三、计算题
1、
(1)CaCO3+2HCl=CaCl2+H2O+CO2↑
(2)
(3)HCl、CaCl2
(4)设废液中HCl质量为x
x=7.3g
所用废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5)过滤
(6)②
【解析】
(1)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
因为反应后质量减少了208.1g+12.5g-216.2g=4.4g,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列比例式可以求大理石中碳酸钙质量
比例式为:
(3)
加入大理石能发生反应,说明废液中含有HCl,前面反应后生成了溶于水的氯化钙,所以废液中含有的可溶性物质有HCl、CaCl2;
(4)
见答案。
(5)
经过操作A后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所以操作A为过滤;
(6)
H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在反应后氢元素转移到生成物水中,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数目变少,故表示氢离子变化的是②。
2、50g;450g
解: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x,则有
500g×3%=x×30%,得x=50g;
需水的质量为500g-50g=450g;
答: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50g;需水的质量为450g。
【详解】
见答案。
3、
(1)3.04t
(2)参加反应H2SO4的质量为9.8t×20%=1.96t
设铁屑中纯铁的质量为x,生成的FeSO4质量为y,生成的氢气质量为z
x=1.12t
y=3.04t
z=0.04t
反应后生成FeSO4溶液的质量:9.8t+1.12t-0.04t=10.88t
溶质质量分数:
答: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9%。
【解析】
(1)
参加反应H2SO4的质量为9.8t×20%=1.96t
设生成的FeSO4质量为x
x=3.04t
故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3.04t。
(2)
反应后溶液为FeSO4溶液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纯铁的质量+硫酸溶液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
由题意可知,参加反应H2SO4的质量为9.8t×20%=1.96t
设铁屑中纯铁的质量为x,生成的FeSO4质量为y,生成的氢气质量为z
x=1.12t
y=3.04t
z=0.04t
反应后生成FeSO4溶液的质量:9.8t+1.12t-0.04t=10.88t
溶质质量分数:
答:生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9%。
4、
(1)
(2)
由图中数据可知,50g稀硫酸与30g-23.5g=6.5g金属恰好完全反应,其中硫酸中溶质质量为50g×19.6%=9.8g,第二次消耗的硫酸为9.8g×2=19.6g,设产生氢气质量为x,
故填:;
(3)锌
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
所以该金属为锌;
(4)30%
由图中信息可以知道,在前三次加入稀硫酸时,固体质量均减少6.5g,但是第四次加入稀硫酸固体质量只减少了1.5g,说明第四次中稀硫酸有剩余,所以固体中铜的质量为9.0g,所以铜的质量分数为×100%=30%;
(5)11.25g
解:设可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n,
【解析】
(1)
铜与镁、锌中,镁、锌活动性位于氢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并且都显+2价,合金中金属(用R表示)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
见答案;
(3)
见答案;
(4)
见答案;
(5)
见答案。
5、
(1)解:设需取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
100g×3%=10%x,x=30g,即30mL
(2)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为:0.04mol×34g/mol=1.36g
设能产生氧气的质量为y
y=0.64g
答:能产生氧气的质量为0.64g
(3)通过分液漏斗向装置内加水,将氧气排出,然后利用右边装置利用排水法收集
【分析】
(1)
见答案;
(2)
见答案;
(3)
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想收集氧气,可通过分液漏斗向装置内加水,将氧气排出,然后利用右边装置利用排水法收集。
四、实验探究
1、温度、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温度 不同 温度 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和质量 不相等
【详解】
(1)探究溶质的种类对溶解度的影响,即除了溶质的种类不同外,温度和溶剂的质量都必须相同,由30℃时,5mL蒸馏水中溶解的KNO3、Ca(OH)2质量相同,说明在温度相同、溶剂的量、溶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故填温度、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实验结论第一空故填温度;第二空故填不同;
(2)探究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时,除了温度不同之外,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和质量必须相同,要改变的因素故填温度;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故填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和质量;由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可知在不同温度下,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相等,实验结论故填不相等。
2、 设所用浓盐酸的体积为1mL,则所用水的体积为2mL。
所得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1.19g/cm3×1mL×37%=0.4403g
所得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溶液变红 对试管稍微加热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详解】
气体制取:(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见答案;
实验探究: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观察到试管内溶液变红;
评价反思:(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②碳酸受热易分解,而柠檬酸分解温度约为175℃,故可对试管进行稍微加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溶液变色,是因为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于铁也会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很难判断什么时候锌正好反应掉而铁没有反应 118.9 量筒、玻璃棒 洗涤 4.28μm 22.75% 偏大 乙同学的方案更加可靠;锌和铁的原子量差异不大,镀锌铁皮中两者的比例的改变造成与酸反应后产生氢气质量的改变非常微小,对称量的要求很高,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随着气体的产生也会带走水蒸气,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可靠
【详解】
(1)由于铁也会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很难判断什么时候锌正好反应掉而铁没有反应;
(2)设需取用36.5%(ρ=1.181g/cm3)的盐酸的质量为x,则,x=140.4g,盐酸的体积=;
由题意知40.000g为氧化铁的质量,所以铁的质量=4,所以锌的质量=28.156g-28.000g=0.156g,设锌层的厚度为y,则,y=0.000428cm=4.28μm,配制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量筒、玻璃棒.步骤③的操作是洗涤。
(3)根据同质量的锌和铁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铁消耗硫酸的质量多,所以假设18.200g全部是铁,设所消耗硫酸的质量分数为z,则
z=22.75%;
若改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得测的气体的质量偏大,所以导致锌的质量偏大,所以测出锌的厚度会偏大;
(4)乙同学的方案更加可靠;因为锌和铁的原子量差异不大,镀锌铁皮中两者的比例的改变造成与酸反应后产生氢气质量的改变非常微小,对称量的要求很高.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随着气体的产生也会带走水蒸气,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可靠,所以乙同学的测量方案更加可靠。
【点睛】
此题通过多个实验设计来验证铁片镀锌的厚度,要从实验的可操作性,严密性,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4、22 198 玻璃棒 氯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在搅拌过程中不断溶解,逐渐变成钠离子和氯离子,离子浓度逐渐变大,电导率变大 BD
【详解】
(1)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200mL×1.1g/cm3×10%=22g,水的质量是200mL×1.1g/cm3-22g=198g,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试剂瓶。
(2)实验分析1:
结合题目中的操作:氯化钠的溶解,以及补充资料,可知:氯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在搅拌过程中不断溶解,逐渐变成钠离子和氯离子,离子浓度逐渐变大,电导率变大。
实验探究2:
用石蜡粘在烧杯底部的模板掉落,可知,该物质加入水中放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选 BD。
实验分析2:
氧化钙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实验分析3: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图像为 。
5、不饱和溶液 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BC 分子种类
【详解】
(1)①根据上表数据实验四可知:20℃,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固,31.6g,实验二中加入固体质量为25g,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②若想要观察到实验四的35g硝酸钾全部溶解于水中,可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2)①在A、B和C中,B和C温度不同,可以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②从图中可见,A和B温度相同,但分子种类不同,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